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方法对32名听障儿童和18名健听儿童进行表情分类任务、表情指认任务、情绪情境任务测查。结果听障儿童在表情分类F(1,49)=9.601,P=0.003、表情指认,(1,49)=7.958,P=0.007、情绪情境F(1,49)=48.731,P=0.000三方面的表现均低于健听儿童。结论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评估及干预工作要引起康复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听障儿童 情绪理解 面部表情识别 情绪情境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差异。方法对42名听障儿童和34名健听儿童的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进行测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意外地点任务F(1,75)=14.414,P=0.000和意外内容任务F(1,75)=28.107,P=0.000的表现均低于健听儿童。结论听障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评估及干预工作要引起康复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听障儿童 错误信念 意外地点任务 意外内容任务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的6岁听障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的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该儿童的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方法采用自编的词语命名评估工具测评正常人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命名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失语症患者的命名能力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下最好,听觉刺激模式下最差。结论在失语症患者训练过程中可先采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进行命名训练。

  • 标签: 失语症 刺激模式 命名能力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材料对小学三年级学业优良和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分听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声调分听能力显著低于学业优良儿童;②在声调分听材料中,有意义材料的分听具有右耳、左脑效应,而无意义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半球优势;③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分听无意义材料时,四声最容易,一声、二声其次,三声最难;而分听有意义材料时,则一、三、四声较容易,二声最难。结论教师应采用恰当的训练措施帮助学业不良儿童提高双耳分听能力,增强其听处理能力,最终提高其学业成绩。

  • 标签: 学业不良儿童 声调 双耳分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观摩全过程对提高护士工作实践能力、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护士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与手术室联系好1月12日到24日共两周12个工作日进手术室观摩,并定于下一周即1月26日到31日期间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手术例数共58例,将1月5日到10日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6例,对照组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的护士在1月12日到24日共两周共12个手术日参加手术观摩,观摩的护士术前一天与床位医师联系了解患者明日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并收集相关资料,跟随医生进手术室全程观摩,术后将观摩内容制作成PPD集体交流分享心得,并对眼科常见疾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在护士进行手术观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由(92.32±3.27)上升到(96.2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77,t=13.1666,p<0.05),医务人员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由(92.50±3.22)上升到(94.9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45,t2.6543,p=0.0102),护理工作质量两组比较由(94.20±4.26)提高到(91.42±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43,t=3.0069,p=0.0033)。结论护士在参与专科手术观摩后工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也提高了病人与医务人员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护士 手术观摩 围手术期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neuropathyspectrumdisorder,ANSD)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方法利用普通话版噪声下听力测试(MandarinHearingInNoiseTest,MHINT),分别测试30例ANSD患者,16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NHL)患者和12例听力正常者在安静情况下和信噪比分别为15,10,5,0dB的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结果ANSD组在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显著低于SNHL组和听力正常组(P〈0.05);ANSD组在安静条件下与信噪比为15dB条件下的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信噪比为10、5和0dB条件下言语识别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情况下及噪声条件下,SNHL组和ANSD组言语识别能力与其听力损失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ANSD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较SNHL患者显著降低,大多数ANSD患者安静条件下言语识别尚可,但噪声情况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噪声条件下言语测试对ANSD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病 耳聋 感音神经性 言语感知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人群在不同频率下的听觉定向能力进行测试,比较两组人群听觉定向能力的差异,以期为听处理障碍的评估寻找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被试进行实验。结果①所有被试高、中。低3种频率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中频声源和高频声源。②所有被试0°、45°、90°3个方向角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90°方向角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判断45°和0°方向角的声源方向。③音乐专业组和非音乐专业组之间的听觉定向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被试的听觉定向能力不受其是否是音乐专业的影响,听觉敏感性高低、平时用耳要求与其判断纯音声源方向没有显著联系,因此,纯音近距音源定位能力的高低不能作为选拔音乐专业人才的参考标准。

  • 标签: 音乐专业 非音乐专业 声源定向 角度 频率
  • 简介:目的:掌握听障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现状,促使其更好适应社会。方法以问卷调查法结合结构化访谈对我国4所高校的541名听障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统计结果。结果我国听障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总体均值为3.19,4个维度的均值在3.03~3,19;在学校环境中的自我决定能力的均值有4个项目处于3以下,但在与人分享及达成目标两个项目相对较好;不同年级的听障大学生在我的情况、我的感受、在校情况和在家情况的自我决定能力都有显著差异(P〈0.001);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与自我决定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是否独生子女的听障生在我的情况、我的感受维度方面和自我决定能力都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听障生在在校情况维度上的自我决定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交往对象只有在校情况和在家情况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国听障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在学校环境中得到的支持较少;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我决定能力影响显著。

  • 标签: 听力障碍大学生 自我决定能力 问卷调查
  • 简介:研究对于讲中文和讲英文的人分别在中文和英文嘈杂声中的沟通能力做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讲中文的人能从嘈杂环境引起的大声用力讲话模式(Lombardspeech)中获益,得到比在安静环境下交流明显不同的信噪比。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为沟通都会提高音量,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者似乎通过大声讲话而使一些言语特征在噪声中得以保留,从而有利于交流。这一特征在英语条件下并不明显。

  • 标签: 汉语普通话 英语 大声用力讲话模式 信噪比 噪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研究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7月2日至2014年7月29日综合整形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9例,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按照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生活基本自理组、少部分需要照顾组、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完全需要照顾组,采用工时测算法对患者每天的护理工作量给予测算,对比分析不同自理能力患者的护理工作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自理能力不同,每天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也不一样,完全需要护理组所需要的护理工作量与大部分需要护理组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量中,患者的自理能力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建立相应的分类护理系统,做到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和科学配置,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患者自理能力 护理工作量 Barthel评分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考察小学生的聆听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其聆听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选取174名8~12岁三~五年级小学生,其中男生104名。女生70名,采用《双音节词识别词表》对被试进行“听写词测试”,采用(《儿童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对被试进行“听选择测试”,记录测试的正确率。结果①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听写能力差异极显著;②听写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听写成绩要好于男生;③听写能力与学业成绩呈弱相关,其中与语文、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与数学的关系不大。结论社会人文类学科比自然科学类学科更容易受到听写能力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小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和建立。

  • 标签: 小学生 听写 听选取
  • 简介:目的了解鼓室硬化和非鼓室硬化中耳炎患者在抗氧化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探讨鼓室硬化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56例(56耳)中耳炎、中耳炎后遗症手术患者资料,分成两组:鼓室硬化组26耳,非鼓室硬化组30耳。测定所有患者血浆、红细胞中SOD、CAT活力及血浆、中耳组织中MDA浓度。结果分析用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血浆中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中耳组织中MD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中SOD和CA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血浆中的SOD和CAT活力较非鼓室硬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术前的听力平均值与其各检测项目所测得的MDA、SOD、CAT值均不存在相关(P>0.05)。结论鼓室硬化患者可能存在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和抗氧化物质活性降低的情况。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血液抗氧化物质无法进入中耳组织,可能是形成鼓室硬化的病理基础。

  • 标签: 鼓室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9月l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年龄分布及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的韵母、声母及各项分测试中的正确识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韵母和声母识别能力除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外,均与其构音障碍程度呈负相关性;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单纯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音位识别能力落后,应加强构音清晰度训练。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儿童 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
  • 简介:目的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组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教育课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组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户〈0.05)3项上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组在主题对话部分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6,P〈0.05)。结论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听障儿童 音乐教育 听觉能力 言语能力
  • 简介:本文介绍了语音能力及语音障碍的含义,列出了语音障碍的评估指标,阐述了语音障碍评估流程,为制订有效的语音障碍矫治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语音能力 评估指标 评估流程
  • 简介: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听觉能力 听障儿童 评估方法 听力重建 听力补偿 实际年龄
  • 简介:摘要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率、减少伤残、促进康复及提高生命量为目的,研究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和床质量管理的一门综合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社会大众对医疗的关注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急诊医学在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善急诊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需要注重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本文介绍了培养和使用急诊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对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

  • 标签: 急救护理学 急诊专科护士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由于地质活动频繁、植被过度砍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导致现如今,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都频繁的发生着。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海啸,当这些大型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人身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灾后,救护人员要对受灾地区的民众进行及时的救治,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专业的护理知识。本文我们就针对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 标签: 灾害 护理人员 救护能力
  • 简介:2007年10月,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在新奥尔良召开了弟93届临床外科会议。本届会议的主席是美国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GelidBHealy教授。这是美国外科医师学院88年来第一次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担任主席,这说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经成为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耳鼻咽喉科从一个被当时一些外科医师轻视的学科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这是美国和全世界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结果,我们应该珍惜、重视并努力发扬今天的成果。

  • 标签: 服务质量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外科医师 能力 安全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