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试正常人各年龄段之姿势图,并比较正常人与眩晕者姿势图的各参数。方法采用日本Anima公司G5500型静态平衡仪对164名正常人及167名眩晕病人进行重心动摇测试。受试者直立于平衡台上,足底中心与平台之基准点一致,睁闭眼各测60S,计算机绘制人体重心移动的图形,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XY轴偏离基准点的距离;重心摇动波谱的谱质量分析。结果(1)睁闭眼立于平台60S的各参数中,以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的变量能最精确地代表平衡功能.20~49岁正常人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者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小、轨迹短,有统计学差异;(2)正常人重心在矢状面(Y轴)位移,大于冠状面(X轴)位移,且有统计学差异;(3)重心动摇的频谱分析,正常人与病人谱质量集中于0.2~1.9Hz的中频段,约占54~62%;其次是0.02~0.19Hz的低频约占24~30%;2~10Hz的高频段只点12~16%;(4)正常人睁闭眼轨迹长度比值均在1.32以下,末梢与中枢眩晕病人之比值分别为1.49及1.5,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眩晕者维持平衡更多依赖于视觉代偿。结论姿势图测定是无创性、定量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是继眼震电图以后,了解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途径。

  • 标签: 前庭 姿势图检查法 晃动轨迹
  • 简介:本文对言语呼吸疾病的专家决策系统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定量评估及矫治对策两方面叙述了该系统的基本构架、构成成分的基本功能、两者的关系以及发挥系统效能的途径.

  • 标签: 言语呼吸疾病 言语定量评估 言语矫治
  • 简介:目的:探索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部位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周围性面瘫时面部联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自行设计的“基于运动捕捉的面部运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用力抬眉”“用力闭眼”两个表情动作中,面部相关标记点的运动,使用移动距离(Smax)及运动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其运动。结果1.“用力抬眉”动作,眉弓点左9.75mm,24.11mm/s,右10.14mm,25.87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为3.65mm至4.46mm,鼻唇沟点的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标记点,左60.60mm/s,右62.70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眉弓点对应参数间线性相关关系强。2.“用力闭眼”动作,上眼睑点移动距离和速率最大,左10.56mm,87.68mm/s,右10.54mm,81.83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1.58mm至1.92mm,运动速率分布于11.40-14.76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与上眼睑点相关参数线性相关关系差。结论健康人进行眼部主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标记点发生运动,其获得最大距离、最大速率的时间一致,用力闭眼动作中运动幅度最大的点在口角点,用力抬眉动作速率最大点在鼻唇沟点,运动距离最大的点在下唇中点。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的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的三维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的面肌运动三维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的运动,以最大移动距离(Smax)和最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1.口周运动为主的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与位于口周的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及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及Vmax外眦点及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及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的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的时间分别是一致的。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及外眦点的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及Vmax的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及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日常生活中人体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党组成“平衡三联”维持平衡,而其中前庭系统是司平衡的器官。目前临床上对前庭功能的检测(vestibularfunctiontest),常通过视眼动系统、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reflex,VOR)通路、前庭脊髓通路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前庭感受器主要由成对的水平规管、前垂直规管、后垂直规管和两对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 标签: 垂直半规管 功能检测 前庭系统 平衡三联 视眼动系统 前庭眼反射
  • 简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外周疾病,其特点是头动引起的强烈的位置性眩晕。本文介绍了1例在地面发生HC--BPPV的海军飞行员病例,并对有关的航空医学评估与鉴定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医学鉴定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Brandt-Daroff康复练习对23例水平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3年12月间23例水平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包括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21例客观性水平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嘱患者进行Brandt-Daroff练习。结果23例患者练习1周后,痊愈12例,9例症状减轻,2例无效;2周后复诊,痊愈17例,5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无效。结论Brandt-Daroff康复练习治疗水平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Brandt—Daroff练习 耳石 水平半规管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喉切除术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喉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护理,行饮食管理,加强术前、术后血糖控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控制良好,切口愈合好,如期拆线,未发生感染及咽漏,按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护理,严格监测血糖,预防感染,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喉癌 糖尿病 半喉切除术 营养干预 护理
  • 简介:AsianG,UzunL,UgurMB,eta1.Unilateralinferiorturbinatebonehypertrophy:Isitcompensatoryorcongenital?AmJRhinolAllergy,2013,27(4):255-259.(单侧下鼻甲骨肥大:代偿性或先天性?)

  • 标签: 研究论著 摘要 先天性 代偿性 骨肥大 下鼻甲
  • 简介:在社会及行为科学.乃至于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针对有机体进行实验研究是一种备受重视的研究方法。当实验者把相当多的被试编成一个或更多的集体进行实验及对相关集体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时,这种类型的实验研究手法是集体实验设计(groupexperimentaldesign)。这是一种在教育、心理领域经常采用的传统的实验与统计方法。

  • 标签: 实验研究法 个案 行为科学 实验设计 统计方法 生物学
  • 简介: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涉及临床多学科,该症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令许多医生困惑。导致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因素:1、前庭器官是高度分化的器官,许多神经通路及发病机理不明,目前限于动物试验和推理阶段,病因研究不够深入;2、前庭疾病的检查手段间接,依靠第二器官眼动、脊髓反射反映前庭功能状态,不能像听力学的诊断手段那样直接;3、因病因、发病机制不清,前庭疾病治疗多限于对症。由于这些原因很多眩晕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前庭系疾病 临床 诊断手段 疾病治疗 前庭器官 高度分化
  • 简介:在现代社会中,发声质量已成为衡量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嗓音医学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医疗市场。嗓音医学是研究发音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发音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学科。目前嗓音医学的研究热点包括正常嗓音、艺术嗓音及病理性嗓音的发音特征、影响因素及防护;病理性嗓音的致病因素、病理生理学基础及治疗选择;嗓音功能主、客观评价标准的选择;各类嗓音治疗及嗓音外科方法的探索与评价;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发音障碍的关系等。

  • 标签: 语音学 语音障碍
  • 简介:骨导听觉装置(bone-conductiondevices,BCDs)目前广泛应用于言语康复领域。本文将BCDs分为传统BCDs,被动驱动BCDs,主动驱动BCDs(穿皮BCDs,经皮BCDs)和口内BCDs等分类,分别阐述其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缺陷。由于穿皮BCDs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美观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为经皮BCDs,其挑战在于设备的效能、长期稳固的连接,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MRI的兼容性。主动驱动经皮BCDs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需相关临床研究支持。

  • 标签: 骨导听觉装置 被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主动驱动骨导助听装置
  • 简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较差。咽鼓管球囊扩术作为新方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相关解剖生理、手术操作、适应证、疗效评估标准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应证 咽鼓管功能评估
  • 简介: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oion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年Kemp首次在健康人外耳道记录到由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信号[2],随后又记录到自发性耳声发射,证实了Gold的假设.

  • 标签: 发射研究进展 耳发射
  • 简介:认识内耳发育需要知道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和基因产物的功能.在过去十年中听力的研究非常得益于人类和鼠的基因研究.不同的策略已被用来识别内耳中表达的不同基因:包括CochleacDNAlibrary;序列分析小鼠耳蜗候选基因RT-PCR技术;从内耳起源组织细胞微阵列分析;基因敲除技术等.

  • 标签: 内耳发育 基因敲除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vs26.93%)(P<0.05);12、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38.46%,38.46%vs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瘤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定量快速测定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方法及准确性的研究。方法选取50例患者同时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及尿路CTU检查。肾动态显像检查计算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路CTU检查计算滤过系数R。两者所测定的结果相对照,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滤过系数R测定的结果与肾动态图相关性良好.单肾的GFR相关系数r=0.867,p<0.05。结论应用螺旋增强CT多期扫描测定滤过系数R可快速估算肾积水患者的肾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检查 肾积水 肾小球滤过率 肾图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