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麻风病作为一种处于低流行状态下的传染病,目前已经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麻风病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出现血疱、脓疱,后继发大面积溃疡,最后确诊为麻风病并瘤型麻风伴露西奥现象的Ⅱ型反应。

  • 标签: 瘤型麻风 露西奥现象 Ⅱ型反应
  • 简介:脉管性疾病是一类良性先天性脉管性病变的统称,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复杂型血管性肿瘤和脉管畸形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毁形性损害、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脉管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西罗莫司是一种mTOR特异性抑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复杂性脉管性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文中对西罗莫司治疗脉管性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如用药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概述,旨在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

  • 标签: 脉管畸形 血管性肿瘤 血管畸形 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 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银屑病的严重类型,如红皮病型银屑病,可能伴较高的病残率与病死率。目前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方法有限且令人不满同时伴随器官特异性毒性反应。近来,一类新型靶向生物治疗制剂涌现出来。依那西普是一种竞争性抑制人类TNF-α的重组融合蛋白。依那西普在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和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目的:评价依那西普为期24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10例患者,其中8例男性,2例女性,接受依那西普25mg/次、2次/周的皮下给药治疗。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0~72分)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结果:依那西普耐受良好且疗程结束后显著降低疾病的严重性。24周后,PASI平均评分由39.1(基线)减至5.1。在第12周,10例患者中的5例(50%)获得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在第24周,10例患者中的6例(60%)获得或维持PASI评分自基线大于75%的改善,而2例患者(20%)维持50%一75%的改善。结论:在本研究中,依那西普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为当前治疗提供了一项安全、方便的选择。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依那西普 前治疗 PASI评分 银屑病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帕罗西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符合早泄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独帕罗西药物治疗组(对照组Ⅰ)、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对照组Ⅱ)和帕罗西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组(试验组),每组23例,治疗4周,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量表(CIPE-5)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ELT和CIPE-5评分,比较三组的积分变化、有效率、药物副反应。结果:帕罗西组1例患者因腹痛、恶心不能耐受,退出试验。三组均可达到延缓IELT、降低CIPE-5评分的目的。联合治疗组相比较其他两组效果更明显(P〈0.05),有效率方面比较,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帕罗西联合中频穴位电刺激治疗早泄比单独帕罗西药物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能达到减少帕罗西用量及药物反应的效果。

  • 标签: 帕罗西汀 中频穴位电刺激 早泄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为观察白芍总苷联合咪唑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院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白芍总苷 慢性荨痳疹
  • 简介:目的:评价依巴斯片联合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53例口服依巴斯片,每天1次,每次10mg,同时口服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每日一剂,每剂水煎2次;对照1组50例口服依巴斯片,每天1次,每次10mg;对照2组45例口服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每日一剂,每剂水煎2次。三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并比较各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0.57%,对照1组有效率为74.00%,对照2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27;χ^2=5.04,P=0.025);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1)。结论:依巴斯联合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依巴斯汀片 玉屏风散 桂枝汤
  • 简介:目的观察地黄饮子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且中医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的11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地黄饮子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78.3%,对照组为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客观症状4级评分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P〈0.05),治疗6周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饮子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地黄饮子 西替利嗪
  • 简介: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用盐酸曲唑酮、西地那非加心理治疗与体能训练治疗早泄40例,方法为同房前2小时口服盐酸曲唑酮50mg,前1小时口服西地那非50mg,结果治愈28例,改善8例,无效4例,治愈率达61%,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盐酸曲唑酮 西地那非 治疗 早泄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s)活性,探讨PDEs活性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银屑病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PDEs活性。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为(10.40±3.54)%,健康对照者为(8.60±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PDEs活性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银屑病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强脉冲光治疗,每2周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每周复诊1次,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4、6、8、10周时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中度痤疮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中度痤疮的选择方案。

  • 标签: 强脉冲光 夫西地酸 中度痤疮
  • 简介:目的:观察依匹斯片联合中医拔罐刺络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依匹斯抗过敏治疗,观察组联合拔罐兼梅花针经络针刺治疗,对照组联合除湿止痒乳膏涂抹,1个月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通过有效率、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EASI)、瘙痒积分、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39,P〈0.05),EASI积分、瘙痒积分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组胺药依匹斯片联合拔罐刺络疗法治疗慢性湿疹可显著降低患者EASI积分和瘙痒积分,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同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湿疹 依匹斯汀 拔罐刺络
  • 简介: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瘙痒,风团等特征。由于其病因复杂,造成临床上根治很困难。H1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规药物,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远期疗效。近年来,我们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肤痒颗粒 左西替利嗪 法莫替丁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巴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资料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5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10mg/d,研究组给予依巴斯30m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8%(222/250),高于对照组的70.0%(175/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2.3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6%(29/250),对照组为13.6%(34/25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41,P=0.521)。结论:与剂量10mg依巴斯比较,30mg依巴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依巴斯汀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