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的使用,提高了中央运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方法:通过对采用条形码管理流程收集的住院病人的标本与采用传统管理工作流程收集的住院病人的标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每次收取标本的时间从2004年传统管理的26分钟减少到条形码管理2007年的13分钟,每天负责标本运输的人员从7人减少到5人,差错发生率从13件减少到4件,标本投诉从19件减少到5件,报告查询从64件减少到2件。结论:中央运输工作中使用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提高了中央运输工作效率及医务人员的满意率。

  • 标签: 中央运输 标本条形码 信息管理
  • 简介:目的血管内治疗的效益具有时间依赖性,120急救系统(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通过院预通知卒中中心可以缩短起病到治疗的时间。本研究旨在观察EMS院预通知流程(prehospitalnotificationprocedure,PNP)能否减少急性大血管闭塞(largevesselocclusion,LV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院内延误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集的行血管内治疗的LVO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EMS入院并提前通知溶栓小组为PNP组,通过EMS入院但未通知溶栓小组为Non-PNP组,通过其他方式入院为Non-EMS组。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比较PNP组、Non-PNP组和Non-EMS组入院到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time,DRT)和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平均年龄(68±12)岁,女性49例,占44.5%],91例(82.7%)通过EMS入院,其中21例(19.1%)为PNP组。与Non-PNP组相比,PNP组的DRT更短(145minvs180min,t=-2.065,P=0.043);与Non-EMS组相比,PNP组的DRT有更短的趋势(145minvs194min,t=2.260,P=0.055),而Non-PNP组与Non-EMS组的D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minvs194min,t=0.663,P=0.510)。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校正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基线收缩压、高血压病史后,PNP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ddsratio,OR)3.65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085-12.301,P=0.037)。若将DRT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DRT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81,95%CI0.968-0.994,P=0.005)。结论PNP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LV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DRT,并改善预后。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院前流程 血管内治疗 急救医疗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院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院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前向本中心卒中小组进行短信告知。对院通知和非院通知组的基线特点,以及两组DRT和预后进行比较。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结果共纳入123例接受取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57例(46.3%)患者在转运到达前进行了院通知。在术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100例),与非院通知组患者相比,院通知组患者的DRT明显较短(P〈0.001)。术前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ratio,OR)=2.774,P=0.02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院通知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2.586,P=0.058)。但院通知联合术前静脉溶栓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62,P=0.006)。结论院通知可以缩短DRT。在取栓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术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够使患者获益,而术前静脉溶栓联合院通知将使获益概率增加2.7倍。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院前通知 急救网络 时间管理 预后
  • 简介: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逐渐被国内医疗机构所熟悉。BPR是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BPR强调以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服务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功能整合和管理上职能的整合,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实现医疗机构在成本、质量、服务效果和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 标签: 业务流程重组 MICHAEL 管理思想 医疗机构 服务效果 组织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93例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良好249例(85.0%),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30例(10.2%),死亡14例(4.8%)。随访0.5~3年,未见动脉瘤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办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交通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提高经岩骨乙状窦入路处理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入路处理的40例岩斜区肿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岩骨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作为磨除岩骨的定位标志,以减少岩骨内结构的损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脑神经损伤、脑组织水肿、肌力减退等.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入路是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大多可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颞骨岩部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缺陷因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改进标本存放区域,应用信息系统代替手工书写标本标志,改进固定液取液装置,规范标本管理制度,改进标本处理流程等。结果:改进前后标本袋字迹不清、病检单字迹不清、患者名称不一致、标本质量不合格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标本处理、核对、发报告查找时间明显缩短,回执单丢失率少于改进前(P〈0.01)。结论: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病理标本管理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门诊手术室 病理标本 标本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动脉(ACA)A1优势征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及生长方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其中交通动脉瘤128例,其他部位的动脉瘤244例,其余非动脉瘤患者128例。比较各组间A1优势征发生率的差别;同时比较A1优势征与A1对称患者动脉瘤生长方向的区别。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A1优势征的发生率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63.3%;其它部位动脉瘤患者为17.6%,非动脉瘤患者为20.3%。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1优势征的交通动脉瘤向前上生长者明显高于A1对称者,分别为53.1%和31.9%(P〈0.05);向后下、后上方的生长者总计少于A1对称者,分别为22.2%和42.6%(P〈0.05)。结论A1优势征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及生长方向密切相关。

  • 标签: 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 前交通动脉瘤 生长方式
  • 简介:癫痫的患病率约为0.70%,药物治疗可以使约70%患者的发作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余药物控制不良者即属于难治性癫痫。局灶性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控制,最主要的手术方法是癫痫灶的直接切除手术,包括颞叶癫痫的颞叶切除术、新皮质癫痫的局部皮质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方法。

  • 标签: 癫痫外科 定位方法 治疗前 大脑半球切除术 难治性癫痫 前颞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群体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群体体检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分组导检,通过实施岗前培训和优化体检流程,为老年群体提供全程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结果:精细化管理使体检流程快捷、有序、高效。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老年群体对体检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老年群体 健康体检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对耐药且适合接受手术的颞叶癫痫患者,与药物治疗相比,颞叶切除术可增加患者预期寿命和质量校正预期寿命。相关论文发表于《精神病学文献》(2009,66(12):1554)。研究人员运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型模拟,并直接从患者和医学文献中获取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QOL)资料进行比较。

  • 标签: 前颞叶切除术 预期寿命 癫痫手术 生活质量 医学文献 癫痫患者
  • 简介:目的:提高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保证临床治疗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对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环节进行改善。结果: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由21.20%提高到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充分发挥人员积极性,规范工作行为,改善工作质量,提高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 血标本 传送 合格率
  • 简介:目的:调查衡阳市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急救态度现状,为制定高校教师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3-5月选取22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人中仅25.5%的教师参加过急救培训;医学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的急救知识正确率在抢救黄金时间、CPR按压位置、CPR按压频率、CPR按压与通气比、止血、判断脊柱外伤、搬抬脊柱外伤病人、固定骨折病人、气管异物阻塞、玻璃入眼、鱼刺卡喉、烫伤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背景教师救助陌生人的意愿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P<0.05)。结论:高校教师院急救知识状况不容乐观,要在转变公众急救观念的基础上从自救互救技能层面加强对高校教师作为“第一反应人”的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

  • 标签: 高校教师 急救知识 急救意愿 第一反应人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延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急救系统的�

  • 标签: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 简介:目的探讨颅窝骨折并发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28例并发鼻出血的颅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薄层CT连续扫描,部分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检查.治疗采用脑血管介入、颅底重建、开颅血肿清除等方式.结果仅1例因严重鼻部出血死亡.结论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对分析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前窝骨折 救治分析 并发 脑血管造影检查 开颅血肿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瘤瘤顶指向分类,交通动脉瘤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交通动脉瘤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瘤)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瘤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涉及中央回的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癫痫发作起始位于或邻近中央回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颅结合立体定向方法置入栅格状和深部电极。根据发作期颅内脑电图,电刺激,皮层诱发电位和高频颅内脑电图功能定位结果确定中央回和致痫灶,镜下切除致痫灶。随访1年并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致痫灶切除术后效果。结果癫痫治疗效果:EngelⅠ级19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Ⅳ级1例。所有患者致痫灶切除术后第1d均出现单侧或单个肢体瘫痪,术后1年15例患者肌力恢复4级以上,无明显功能功能障碍,8例患者肌力3级及以下,遗留功能障碍。结论涉及中央回的顽固性癫痫致痫灶切除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癫痫治愈而不遗留明显功能障碍。

  • 标签: 中央前回 运动功能区 癫痫 疗效 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