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SMA。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激活逐渐增强。Ⅱ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或M1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SMA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及双侧SMA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对比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者大脑的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网络间连通性差异,及感觉运动网络内各亚区间连通性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0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和结构像磁共振数据,使用Restplus软件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GIFT软件包将2组受试者的大脑划分为53个独立成分,归为7个脑网络,计算各网络之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网络成分的连通性差异。将2组受试者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划分18个独立成分,归为6个亚,计算各亚区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亚区间连通性差异。并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成分间的连接强度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感觉运动网络与高级视觉网络、注意网络间的连通性减少。在感觉运动网络内部,帕金森病患者的左侧中央前/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间的连通性均减少,但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中央后回的连通性增加。中央旁小叶与左侧中央前/后回的连接强度与UPDRS-Ⅲ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健康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无论是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脑功能网络间的连通性,还是感觉运动网络内的连通性都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呈连接强度减弱趋势,提示脑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帕金森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网络连通性 感觉运动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8.4、183.6,均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91.7、304.5,均P<0.001)。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感觉运动区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侧大脑半球SMC参与了皮层下脑梗死后的运动功能重组,其激活时程同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健侧感觉运动区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分析。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辅助运动(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在这篇综述中,笔者总结了PD患者有关SMA的rs-fMRI研究,反映了大脑网络重组与适应的变化,以跟踪和预测帕金森病的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辅助运动区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在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理论中占主要地位的“衰竭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自由基,,学说都与机体线粒体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具有摄取、释放、调节胞浆Ca^2+浓度的作用,从而影响ATP合成、ATP酶的功能、肌肉收缩机能;力竭运动自由基增多和脂质过氧化加强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线粒体呼吸链途径和自由基防御系统受损途径,作用于线粒体从而引起疲劳;对运动性疲劳与线粒体功能作一综述。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 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与智能运动疗法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所选患者均出现偏瘫症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以及结合组,分别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以及此基础上的智能运动结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结合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智能运动以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好,此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智能运动 偏瘫 运动功能 电刺激
  • 简介: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 标签: 链结构 运动链 运动弱链 运动训练
  • 简介:儿童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幻想、快乐、优美、诙谐等特征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儿童文学作品以其自身的文学性和多元的教育功能,成为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最好帮手.我园近年来持续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领域,发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幼儿的喜欢,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喜欢表演或创编作品的情节,同时在他们再现的表演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运动元素的情节,如蹦一蹦、爬一爬、钻一钻、跳一跳??因此,我们尝试将文学作品与户外运动锻炼相结合,创设了户外文学主题运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运动元素 文学主题 户外 组织 儿童文学作品 早期阅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康复训练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我院的偏瘫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组行常规康复+运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运动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增强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康复训练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住宅配套景观的建设档次也得到不断升级。在此大环境下,多数开发商为顺应市场需求,越来越重视居住景观的品质提升与意境打造,景观形式逐渐趋向于多样化、艺术性。其中,“水景”作为居住景观营造中最为生动的手段之一,倍受设计师和使用者的青睐,成为居住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那么居住水景到底有哪些具体功能呢?本文中作者将进行简单剖析。希望能给园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皮质下脑卒中半球间同位脑经胼胝体结构连接变化与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招募34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43例健康人并采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高分辨经胼胝体纤维束模板(trancallosal tract template,TCATT)计算并比较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通往半球间同位脑(包括感觉运动、前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进一步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FA比率(FA ratio,rFA)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半球间同位脑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均降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9条(不包括直回、中央旁小叶和内侧眶回的同位脑经胼胝体纤维束)。这29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与rFA (CST)、FM-UE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卒中组rFA (CST)与FM-UE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004)。结论本研究证实皮质下脑卒中的胼胝体微结构受损与病灶同侧CST损伤密切相关。继发性跨半球结构连接损伤对皮质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弥散张量成像 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 同位脑区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运动会导致机体产生很多变化,其中对肝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运动对肝脏产生的影响,为运动训练和临床康复手段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检索 学术期刊 并 筛选、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运动 能较好地改善肝脏的功能。但是在运动实践时,应当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严格控制运动强度,制定恰当的运动处方,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造成肝脏的损伤。

  • 标签: 运动 肝脏 作用
  • 简介:查阅近十年来康复评定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血管意外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方法
  • 简介:左侧肢体运动与活化右脑功能钱张师作者从1988年开始探讨体育运动与右脑活化关系这一问题.在几年来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和运动队训练中,分别采用常规教法和左侧肢体与右侧肢体配合的教法,加以对比,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铅球与篮球专项课中的试验教法,更为明显.现就自...

  • 标签: 左侧肢体 技术动作 篮球专项课 右侧大脑皮层 运动成绩 试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