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开发适合我国腹膜透析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方法:在需求分析基础上,依据教学设计系统方法模型、教育学理论、指南和文献,借鉴国内已有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法,开发课程初稿,并组织专家会议确定课程终稿。结果:形成由医护共同实施的标准化课程终稿,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价等。结论:课程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并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 标签: 糖尿病 腹膜透析 结构化教育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I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基因芯片 表达谱 Hierarchical聚类
  • 简介: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床场景学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师、生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整合背景下传统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结果: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总体测量评分,师、生得分分别为(3.15±0.13)分、(3.04±0.33)分,处于很好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良好的课程整合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师生动员、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及沟通能力锻炼、师资要求等方面尚须进一步深入。

  • 标签: 课程整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育环境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聚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聚函数参数作为聚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聚,所得聚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聚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聚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聚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A2.0检测8例垂体腺瘤组织(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及裸细胞激素腺瘤各2例)和2例混合的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芯片结果予以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与垂体腺瘤发生关联的基因功能上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牛物过程.数个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与亚腺瘤的发展相关.结论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是一多基因、多分子、多通路的网络调控过程.但对于各亚腺瘤,其分子机制不尽相同.

  • 标签: 垂体腺瘤 寡核苷酸芯片 基因表达谱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简介:由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会、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国际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同道参会交流。大会内容涵盖锁孔显微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众多的国际神经外科大师将展示锁孔手术的最新进展与高超技能,共享手术经验,讨论手术指南。

  • 标签: 国际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学会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 教育课程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对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的态度和意见,促进医学课程改革。方法应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调查表》对河北省唐山市3所大型综合医院809名临床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临床医师重视专业课程教学(总平均分为96.37±20.44),认为不必要开设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分别占27.2%和21.4%。结论临床医学教育应重视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原则,提高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认识。

  • 标签: 临床医师 临床医学 课程设置 调查研究 临床医学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职业发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围绕护士职业发展设置了3门公共课和职业基础模块、职业发展模块、职业前沿模块组成的17门专业课;临床实践包括护理实习和医疗实习。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围绕护士职业发展进行,注重临床实践专科技术操作的同时进行临床医疗实习。

  • 标签: 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 职业发展 护理硕士 德尔菲法
  • 简介: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保证临床合理需求,严防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卫生部于2005年11月14日印发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58号,以下简称《规定》)。

  • 标签: 精神药品管理 麻醉药品 医疗机构 卫生部 药品使用 合理需求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后遗症大鼠模型脑组织ATP、ADP及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脑梗死后遗症大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脑组织ATP、ADP及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刺激组(SG)毛发相对黯淡无光、卷曲,精神萎靡,惊恐,消瘦,肢体无力,摄食减少,饮水减少,手术伤口愈合迟缓,符合中医脑梗死后遗症征候。正常组(NG)大鼠脑组织ATP、ADP含量显著高于SG组、术后不刺激组(SG)(P〈0.01),同时NSG组大鼠脑组织ATP、ADP含量显著高于SG组(P〈0.05)。SG组大鼠脑组织NE、DA和5-HT含量显著低于NG组(P〈0.01),NSG组(P〈0.05);NSG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显著低于NG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大鼠由于能量代谢障碍而出现脑组织的ATP、ADP含量降低,并且伴有大脑释放单胺递质增加及脑细胞内的单胺递质含量减少,单胺递质分泌增加又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加剧ATP、ADP等能量物质代谢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 标签: 脑梗死后遗症 模型 ATP ADP 单胺类神经递质
  • 简介:“护患关系协调与纠纷处理”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业专升本远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一门课程,经实践专家研讨确定了符合护士能力发展规律的从简单到复杂的4个学习情境。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对2013-2015级115名学生的教学实践显示:74.50%以上的学生能自主选择到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86.62%的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情境案例,反思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 标签: 护患关系 情境教学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应用逻辑起点理论对网络学院专升本(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毕业实训课程设置与实施,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使其达到临床护理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方法: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患者的整体护理,学生提交一份典型的综合病例,并围绕该病例完成以下实训课程。项目内容包括:书写一份基于病情变化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开展与病例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病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问答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首届实验班共18名同学,其中1i名同学考核合格;学生综合评定的最高分为89.00分;中位分值为71.75分,其中临床典型病例22.00分、临床护理计划10.50分、多选题及解析16.00分、专题授课或科普视频宣教13.00分。结论:以逻辑起点理论为依据的护理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可促进学生用科研思维方法解决临床问题,使学生学会拆分目标和自我规划,自我完善学习目标。

  • 标签: 逻辑起点 临床护理 实践课程 在职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级38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按照改革后的护理学基础一门课程5个模块进行教学,5个模块分别是模块Ⅰ-感性认识护理、模块Ⅱ-护理学基本理论、模块Ⅲ-一般性护理知识、模块Ⅳ-治疗性护理知识、模块Ⅴ-护理技能综合培训。2010级4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按照改革前的专业思想教育——了解临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集中见习与岗前培训4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结果:实施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后,2012级护生结课时的平均成绩为(86.50±5.02)分、优良率占49.4%、课程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8.40±0.71)分,平均成绩、优良率与改革前实施传统课程设置的2010级护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课程满意度高于改革前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减课程(4门减至1门)及减课时(总学时由290学时调整至260学时)的目标,应用后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且得到学生高满意度反馈。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模块化课程 课程改革
  • 简介:本文对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护理专升本课程之一“护理专业问题研究”的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性概述,分析了通过专业问题研究课程设计与网络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期望能为护理科研教学设计及网络教育改革的同道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 标签: 网络教育 典型工作任务 护理研究 教学实践
  • 简介: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趋势。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脑卒中的预防和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006年9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共同起草了申请建立中国卒中教育日(每年11月20日)的建议,获得批准实施。并于2007年1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并且在当天,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活动分会场进行了现场咨询教育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脑卒中 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 脑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 简介:本文是概括性介绍了“单纯禁止性交教育”和“综合性性教育”争论的历史、二者的异同及争论的焦点.

  • 标签: 性教育 教育现状 学校 美国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以便进行相应教育。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对300名大学新生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应激源在于考试失败,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和升学压力,其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和被人误会或错怪;除丧失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男女新生之间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对相应教育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大学新生 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笔者通过参加日本友好访问团来我院交流讲学班的学习及浏览日本有关网站、参阅日本相关期刊以及综合曾在日本研修过的资料,将日本护士继续教育状况介绍如下。

  • 标签: 日本护士 教育状况 友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