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胸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压迫临床较易误诊及发生定位错误,术中操作易损伤脊髓和神经,造成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即时加重;术后症状即使略有加重也提示神经组织进一步损害,使其病变消除及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笔者拟就退行性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的术前诊断、定位和术中安全操作及如何避免胸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倡议废弃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的常规,以针对病变神经组织的微创技术(而非微创入路)替代上述术后常规用药.

  • 标签: 胸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胸椎脊髓病变减压术 脱水药 类固醇类药
  • 简介: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并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05年9月我科2103例经蝶手术的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并发。结果尿崩症发生率为18.1%,低钠血症3.6%,视力恶化1.7%,垂体功能低下2.0%,中枢神经损伤1.0%,眼肌麻痹1.5%,脑脊液鼻漏2.2%,颈动脉损伤0.8%,鼻衄0.2%,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0.3%,残瘤出血或肿胀0.4%,脑膜炎0A%,病死率0.8%。结论熟悉手术局部解剖,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才能降低手术并发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宣武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全部颈前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发生的危险因素,讨论对并发的处理。结果椎体切除术较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术在并发发生上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组较非并发组年龄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在危险性分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方式是术后发生并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与并发发生也有一定相关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不是发生术后并发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前路 颈椎 手术 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

  • 标签: 动脉 影像学检查 治疗手段 检测技术 CEA 监测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鼾患者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鼾患者120例,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采用手术治疗后鼾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提示更明显,患者的免疫状态改善效果更佳,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鼾的可靠方案之一。

  • 标签: 鼾症手术 睡眠质量 免疫状态
  • 简介:目的探索肢端肥大病人心脏病变在经蝶手术后早期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肢端肥大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超声诊断心脏病变17例(56.7%),其中心房心室腔增大11例,舒张功能下降9例,瓣膜改变9例,大动脉根部增宽8例,心肌肥厚2例,收缩功能下降1例。所有病人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前病人右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23.97±3.21)mm、(9.00±1.17)mm、(8.70±1.06)mm;术后随访3个月,病人右心室前后径(21.90±3.51)mm、室间隔厚度(8.12±1.50)mm及左室后壁厚度(7.78±1.24)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心脏舒缩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76.7%)病人达到内分泌治愈。结论肢端肥大病人多合并心脏病变,术后早期心房心室腔内径及心肌厚度可部分改善,但心脏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改善不明显。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心脏病变 入路 经蝶 心肌肥厚 心腔扩大
  • 简介:目的总结伊藤氏色素减少继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9岁伊藤氏色素减少继发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儿在术前全面评估后接受了左侧额叶癫痫病灶局限性切除术,术后癫痫发作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得以很大的提高。结论伊藤色素减少继发难治性癫痫病变范围往往较大,但是在现有的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的支持下能较好的将致痫病灶局限化,通过手术治疗,在不损伤患者重要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可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伊藤氏色素减少症 继发性癫痫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对患者体征指标稳定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2020.3——2023.2期间,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患者,共计110例,入组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性分组并给予不同麻醉方案,统计麻醉护理效果差异。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纳入均等,分别行芬太尼麻醉、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结果:在麻醉诱导实施之前,患者组间体征指标(包含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未存在较大差异,麻醉实施后,于麻醉后10min、手术进行时、手术结束即刻再次针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均显示观察组患者体征变化更为平稳,与变化明显的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参数更佳,P<0.05。结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对患者体征指标稳定的价值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外科手术;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体征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主要严重并发的发生率和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000例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术后发生出血性并发7例,永久性尿崩症9例,脑脊液鼻漏超过1个月而需行修补手术3例,脑膜炎8例,视力、视野恶化10例,第Ⅲ、Ⅴ、Ⅵ脑神经麻痹6例。本组死亡3例。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手术与开颅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少,病死率低;但仍有一些并发出现,且个别严重,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异位脑膜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异位脑膜瘤罕见.目前对原发于颅脑外的异位脑膜瘤的组织来源未明确,本文对此例病例进行报道.

  • 标签: 异位脑膜瘤 鼻腔鼻窦 组织来源 继发性 原发性
  • 简介:目的分析748例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86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及脑缺血性并发的病例.方法748例患者行了开颅脑肿瘤切除或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或动脉瘤夹闭手术.分析了手术入路、脑缺血性并发及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术后发生脑梗塞;57例患者术后有脑缺血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9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期间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并非"无创",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可能引起脑缺血性并发.术中、术后均应采取措施保护手术入路中的蛛网膜下腔、皮层及其他血管.

  • 标签: 微创 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损伤 缺血性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疗效与精神分裂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在精神分裂手术治疗过程中获得的边缘系统无损脑组织活检材料进行系统光镜及电镜研究.结果光镜下神经细胞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下发现了多种超微结构异常.发现了迄今为止尚未见报道的呈切割状横断髓鞘板层膜的"双线体"结构.细胞体内存在两种含特殊结构的沉积物.结论由于精神分裂患者脑组织边缘系统存在超微结构异常,所以建立在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紊乱假说基础上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和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样,只能程度不同地缓解症状而不能根治精神分裂.

  • 标签: 定向手术 精神分裂症 超微结构 疗效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为了改善脑血液供应,预防并治疗因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动脉管径狭窄〉70%)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手术方法,亦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完全闭塞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随着麻醉及术中监测技术的提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的重点已从单纯满足手术需要发展到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一、麻醉方法的选择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是行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至今仍存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局部麻醉方法患者神志清醒,仅需通过简单的临床判断即能够监测到脑灌注状态:

  • 标签: 麻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异位妊娠术后绒癌脑转移瘤的病例并回顾文献。方法通过妇科及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及影像学结果确诊绒癌。急诊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切除孕囊及病变侧输卵管,术后病理示正常胚胎。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予以开颅手术,病理报告绒癌。术后腰穿甲氨蝶呤化疗、脱水、激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随访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异位妊娠术后发生绒癌脑转移瘤可见于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术后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异位妊娠 绒癌 脑转移瘤
  • 简介:失语是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和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hh,NIH)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80000人罹患失语。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的发病率高达21%-38%。据初步估算,西方发达国家失语的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180/10万。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脑血管病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失语患者也正在快速递增。此外,失语恢复缓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资料显示。失语的恢复需要〉2年的时间,而且比较困难.仅约有2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与外界的交流能力,

  • 标签: 失语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西方发达国家 脑血管病
  • 简介:在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的积极组织及倡导下,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于2013年共同制定《中国肢端肥大诊治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2013版)。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对肢端肥大病人合并的关注程度参差不齐,对肢端肥大及其合并的筛查评估、治疗方式选择及随诊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合并症 心肌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糖尿病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1)术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术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55.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5)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术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术中操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微栓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