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活体组织学检查手段界定了脑胶质瘤极少在脑内和/或种植的学术概念。但尸检结果则提示胶质瘤竟有17%~30%的软脑(脊)膜散发生率的事实,可有临床表现的患者仅1.5%~4.0%,且多数病例愈后较差。本文旨在对这种少见但已清楚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星形细胞瘤进行临床过程、治疗体会总结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本组的7例患者是1992~2003年的11年间的644例星形细胞患者中所并发的,发生率为1.08%。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双侧半球和/或种植的5例;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同侧和/或种植的1例,形成对侧半球和/或种植的1例。本组病例无小脑和脑干的和/或种植。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过程有以下特点:(1)均经手术肿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在复发和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原发肿瘤 种植 脑胶质瘤 活体组织 治疗体会
  • 简介:随着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出现脑和脊髓转移的情况逐渐增多。一般以脑胶质瘤向脑脊髓转移或为主,而脊髓胶质瘤向颅内的很少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脊髓胶质瘤向颅内多发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探讨。

  • 标签: 脊髓胶质瘤 颅内播散
  • 简介:目的:对肺鳞癌的供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肺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VS000血管机)。结果:肺鳞癌供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肺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肺鳞癌与人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

  • 标签: 肺鳞癌 实验 动物实验 供血动脉 支气管动脉
  • 简介: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造口诊室于今年6月正式开诊,服务内容包括:造口患者的门诊复诊,咨询指导,造口并发症的处理,提供及帮助患者选择造口护理用品等.作为造口护理治疗师,在为造口患者服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渴求,在此我将提供一些基本的造口护理方法及常识,希望它能为您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 标签: 造口 患者 并发症 复诊 护理知识 康复科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人脐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 标签: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简介:结肠造口术是腹外科中经常施行的一种传统术式,适用于急性结肠梗阻、左侧结肠广泛损伤、炎症穿孔、直肠癌根治切除等手术。但此术式如处置不当,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诸多并发症中,较严重且多见的是造瘘口肠管缺血坏死而致瘘口回缩。

  • 标签: 结肠造瘘口 血运障碍 肠管 原因分 急性结肠梗阻 传统术式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性骨病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磷性骨软化症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磷,但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磷性骨软化症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磷性骨软化症者常表现为低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 标签: 低磷血症 骨软化症 误诊 治疗失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后的供变化及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测量前列腺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腺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腺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及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腺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腺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腺动脉能使前列腺增生组织的供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脐来源的CIK细胞大容量培养方法,研究一种运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制剂,以期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方法:脐取自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两步离心法加Ficoll分离出脐单个核样细胞,在含5%正常人AB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γ-INF、CD3单克隆抗体、IL-2诱导CIK细胞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每份脐分离后可获得(0.8~1.2)×108单个核样细胞,加细胞因子扩散10天后,CIK细胞增殖最高,达60~100倍以上,30天后趋缓.CD3+CD56+细胞双表达由培养前1.0%~1.2%到30.0%~80.1%.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时达50.0%~71.7%,培养14天时最高,30天后逐渐降低.结论:采用药用细胞因子及正常人血清培养脐来源的CIK细胞,具有增殖旺盛、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脐血 细胞因子 CIK细胞 制备
  • 简介:目的建立脐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C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方法取正常人脐,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去除悬浮细胞后,加入1000U/mLrhGM-CSF、500U/mLrhlL-4,至d7再加入500U/mLTNF-α进行培养,收集培养至d10的DC,分别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功能上加以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d10,大量细胞出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HLA-DR、CD80、CD83、CD1a、CD11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其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下,能够在体外利用脐成功诱导出成熟DC。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血
  • 简介:肝样腺癌(hepatoidadenocarcinoma,HAC)为一类发生在肝脏外组织中病理学形态似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特殊类型腺癌,较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胆囊HAC患者,现对该病例进行报道。

  • 标签: 胆囊肝样腺癌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透(MHD)患者及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MHD患者作为MHD组、选择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进行比较分析,并将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MHD组和对照组比较,CA199、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通量膜透析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肿瘤标志物 低通量膜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Ⅱ和Ⅲ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桡骨头患者,其中31例患者采用微型螺钉(23例)和钢板(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3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Meraizea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标准评定:良好19例,较好8例,一般4例,不良0例,良好及较好比例为87.1%。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MasonⅡ、Ⅲ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细胞株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脐带来源的单核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体外经S-180细胞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后免疫小鼠,一周后接种S-180细胞株.或先制备荷瘤小鼠模型,一周后再接种致敏树突状细胞.结果:脐带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胃癌细胞系S-180的TAA致敏后既能明显保护小鼠该移植瘤的发生,又能抑制已发生移植瘤的生长.同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的瘤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免疫功能趋于正常,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脐带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移植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为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脐带血 S—180 肿瘤相关抗原 抑瘤作用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与经腹方式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贲门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胸组(49例)和经腹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胸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相对经胸入路贲门癌根治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贲门癌 经胸入路 经腹入路 根治术
  •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 标签: 肺肿瘤 知信行干预 术后疼痛 睡眠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内镜辅助技术腰椎减压、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43例在我门诊中心微创内镜腰椎手术并当日出院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统一问卷电话随访,随访结果送至华盛顿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5h,出血量均〈50ml,其中34例〈5ml。29例为单节段,14例为双节段。平均疼痛评分从术前7.27降至术后4.3,6例降至2以下,3例术后6个月降至0。39例(90%)6个月内重返工作,33例(76%)减少了阿片类药物服用,30例(70%)“满意”或“非常满意”。88%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手术,而86%的患者愿意推荐给他人。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全内镜辅助技术腰椎后路手术安全、有效。患者可以当日出院。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