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泻黄治疗小儿湿热内结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在门诊就诊病人中,选取60例厌食症患儿,辨证属于湿热内结者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泻黄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锌剂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重、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或P〈0.01。结论:在治疗湿热内结厌食症方面,泻黄的疗效优于锌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泻黄散 厌食症 湿热内结型 小儿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加味辅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肝郁脾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就诊的TD肝郁脾虚患儿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加味,1剂/d,早晚分服。2组均1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治疗组为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41%,治疗组为1.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加味辅助治疗儿童TD肝郁脾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抽动障碍 肝郁脾虚型 柴胡疏肝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四逆加味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四逆加味,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食欲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1周及2周食欲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逆加味治疗肝旺脾虚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 标签: 小儿厌食症 肝旺脾虚型 四逆散加味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银翘合碧玉加减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银翘合碧玉加减治疗手足口病45例,3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0例,占22.2%;好转33例,占73.3%;无效2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银翘合碧玉加减可以有效治疗手足口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银翘散 碧玉散
  • 简介:参苓白术合三甲具有健脾气、渗水湿、祛瘀滞、化疳积的功效,在肺脾胃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该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可使脾运得健,湿积得清,卫外得固,身体康健。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小儿健康保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三甲散 脾胃理论 儿科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加减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女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GnRHa达菲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加减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2、LH和FSH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为9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其余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加减联合GnRHa能够显著改善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女童的激素水平,避免第二性征过早出现,效果优于单一GnRHa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肝郁化火型 柴胡疏肝散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清胃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为9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为(5.68±1.02)d,治疗组为(3.78±1.0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高或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清胃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免疫功能。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小儿 脾胃伏火型 清胃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凉方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清热凉方治疗。治疗1月并随访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IgM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IgG水平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方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儿童 风热伤络型 免疫功能 临床观察
  • 简介:总结了舒兰教授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舒教授认为,秋季腹泻发生值秋末冬初,小儿在“脾常不足”的基础上,复感风寒,致脾胃受伤而致泄泻,故当祛风寒,利湿健脾。

  • 标签: 秋季腹泻 七味白术散 舒兰 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七味白术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67例,以七味白术为基础方,辨证加减,6d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45例(占67.16%),有效2l例(占31.34%),无效1例(占1.50%),总有效率为98.50%。结论应用七味白术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自拟“止痫”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12例患儿均长期服用“止痫”,重者2-3次/d,轻者1~2次/d,温开水送服。间断配合汤剂,并随症加减。结果:基本治愈5例,明显好李;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运用“止痫”辨证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满意,并在治疗过程中可停服西药。

  • 标签: “止痫散” 癫痫 辨证论治 小儿
  • 简介:目的观察桑螵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对32例遗尿患儿,采用桑螵蛸加味配合针刺疗法,7d为1个疗程,1—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桑螵蛸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遗尿 桑螵蛸散 针刺疗法
  • 简介:对祁翠花老师运用参苓白术加减治疗小儿腹泻24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38例,占98.0%;显效4例,占1.6%;无效1例,占0.4%;总有效率为99.6%。说明参苓白术加减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着。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参苓白术散 临床报道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将5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玉屏风口服,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2组均治疗3月,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随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分别为:治疗组(1.8±1.4)次,对照组(3.6±1.2)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可显著改善哮喘症状,明显减少哮喘反复发作的次数,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哮喘缓解期 加味玉屏风散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七味白术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厌食症患儿均以七味白术为基础方,并随证加减。结果治愈42例,占44.2%;好转49例,占51.6%;无效4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七味白术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消积不伤正、扶正以祛积,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七味白术散 小儿厌食症 健脾助运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芩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患儿均煎服加味茵陈四苓汤剂,并配合西医保肝、支持、补钙、补充维生素K1等治疗。结果治愈86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加味茵陈四芩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加味茵陈四芩散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消食醒脾开胃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采用中药消食醒脾开胃治疗,对照组67例服用多酶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食量、体质量、血红蛋白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58例(占69.9%),好转23例(占27.7%),未愈2例(占3.4%),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30例(占44.8%),好转26例(占38.8%),未愈11例(占16.4%),总有效率83.6%。结论采用消食醒脾开胃治疗小儿厌食痘疗效明显优于多酶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消食醒脾开胃散 小儿厌食症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凉解毒方辅助治疗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的临床疗效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如口服激素及抗凝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清热凉解毒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紫癜、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二聚体、抗凝血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凉解毒方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湿毒内蕴患儿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改善凝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小儿 湿毒内蕴型 清热凉血解毒方 凝血机制 临床观察
  • 简介:张士卿教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肺脏娇嫩的生理特点,运用玉屏风随症加味治疗小儿汗证,组方切中病机,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敛汗而不留邪,既可扶正又可祛邪,临床收到满意疗效。附案例1则。以资说明。

  • 标签: 张士卿 玉屏风散加味 小儿汗证 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羚珠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地西泮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72h内的再发惊厥例数。结果羚珠组再发惊厥4例(10.00%),地西泮组4例(9.76%),对照组10例(25.64%),羚珠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羚珠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珠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临床疗效满意,虽与西药地西泮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性惊厥再发 小儿 羚珠散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