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年初的时候,甲流在全球肆虐,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监控手段,包括筛查、隔离和强制观察等等方式。在美国,甲流风潮下人们一副浑然不知的样子,生活还是老样子,从政府到个人,看上去根本没把甲流当回事,几乎看不到任何政府行为的控制手段。

  • 标签: 中国政府 控制手段 政府行为
  • 简介: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注重术后护理,包括防止感染、血栓以及常规使用引流管、鼻胃管,结肠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通常需要1~2周[1,2]。十多年前,Kehlet的小组在丹麦运用多方面的康复措施使结肠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2天,但由于没有制定指南,缺乏理论方面的依

  • 标签: 术后免疫功能 结肠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鼻胃管 围手术期护理 流管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促进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11.7±3.82)d,首次排气时间(2±1)d和(4±2)d,首次排便时间(3.84±1.63)d和(6.44±2.53)d,首次耐受半时间(4±2)d和(8.2±2.16)d,以上参数早期进食组均比传统进食组短(P<0.001).结论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限期手术结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在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 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 术后住院时间
  • 简介:随着生命科学和临床外科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国外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模式,称为快速康复外科并已应用于临床。腹部手术后的腹胀可致肠麻痹、肠坏死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通过研究腹部手术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可为今后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腹部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肠蠕动 恢复
  • 简介:目的评价AFP酶联免疫法(以下简称酶免AFP)快速简单定量在临床应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以AFP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以下简称发光AFP)检测为对照,分析555例各种血清标本酶免AFP快速简单定量的准确性及其定量范围与发光AFP的一致性。结果①555例标本酶免AFP结果与发光AFP结果总体符合率达94.2%,P〉0.05。②17例发光法阳性标本酶免法呈假阴性,出现HD-HOOK效应。结论①酶联免疫法快速简单定量AFP可用于体检快速筛查。②酶免AFP在应用中必须高度重视临床表现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避免HD-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

  • 标签: AFP 酶联免疫法 酶免化学发光法 HD-HOOK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相关知识缺失率、各项术后恢复指标、负性情绪、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一般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项知识缺失率比较中,观察组除“手术形式知识”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后恢复指标(首次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除拆线时间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1d比较HAMD、HAMA、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弥补相关知识的缺失,使病人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有效控制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在加快康复速度的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继续研究。

  • 标签: 直结肠癌 精准宣教 快速康复外科 家庭“O2O”
  • 简介: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hp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提示管胃+抗反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p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5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组抗反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

  • 标签: 食管癌 胃食管反流 抗反流手术 重建贲门 重建胃底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胃肠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病区快速康复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统计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患者饮食情况知晓率、饮食执行正确率、活动情况知晓率、活动情况执行正确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为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改进措施实施后所有评估项目都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患者饮食知晓率、活动情况知晓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在改善后均提高到100%。结论品管圈可持续提高我区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快速康复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预防食管胃连接部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反的价值。方法食管胃连接部癌根治术中利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使其接近恢复食管胃连接部的生理解剖。术后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来评定其抗反效果。结果实验组51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其中6例有反症状,反发生率11.8%;对照组51例,有反者22例,反发生率43.1%。两组反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反作用,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 标签: 食管胃连接部癌 人工His角 抗胃食管反流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外科医生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肿瘤患者在原发肿瘤切除后迅速发生远处转移,手术似乎加速转移病灶的发生.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机制.首先,大量证据表明术中挤压可导致癌症细胞脱落进人血液或淋巴循环.因此,快速康复外科提倡微创手术,特别是对结肠癌患者建议腹腔镜手术以减少术中对肿瘤的挤压.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患者 临床应用 长期生存 原发肿瘤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利用逆病毒表达载体快速构建梯度过表达人MTA1稳转单克隆细胞系。方法利用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人肺噬菌体文库,以阳性克隆为模板,RT-PCR获得人MTA1完整CDS序列。以逆病毒表达载体pMX为基础,经过多次酶切连接,构建逆病毒表达载体pMX—MTA1-flag—IRES—EGFP。将构建好的逆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gag/pol细胞,包装出含该表达载体的逆病毒颗粒。以含病毒上清多次感染HCT116细胞,获得稳定转染MTA1的HCT116多克隆细胞系。将该多克隆细胞系按合适比例稀释后接种至10cm大皿,获得大量单克隆细胞系,以GFP为筛选标志,筛选不同荧光强度的单细胞克隆进行扩增并分析MTA1与GFP表达水平的线性关系。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人MTA1表达序列。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出梯度过表达MTA1的稳转细胞系。相关性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非融合载体MTA1与GFP的表达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32,P〈0.01。结论利用逆病毒表达系统,快速成功构建并筛选出MTA1与GFP非融合梯度过表达稳转单克隆细胞系,为MTA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模型。该逆转录病毒平台可用于快速建立其他基因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

  • 标签: MTA1 GFP 逆病毒 稳转 梯度过表达 单克隆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晚期肿瘤患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存在骨转移。虽然多数骨转移患者的治愈希望已非常渺茫,但是不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方面的差异却有天壤之别。

  • 标签: 骨转移癌 个体化治疗 综合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 骨转移患者 疾病认识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 标签: 结直肠癌 EnROL 快速康复 腹腔镜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 简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脑肿瘤细胞中某些基因的高甲基可以用来标记肿瘤预后,甲基后的沉默产物可作为化疗反应的生物标记分子,而对DNA甲基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总之,在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DNA甲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肿瘤甲基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脑肿瘤 DNA甲基化抑制剂 表观遗传学 肿瘤预后 高甲基化 肿瘤细胞
  • 简介: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中居第6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胆囊癌因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1]。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被视为胆囊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合理地施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消化道肿瘤 胆囊底 根治性手术 残胃癌 胆道系统
  • 简介: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发病率随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变化较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每年每10万人口中鼻咽癌发病率小于1例,不过,中国南方沿海某些地区每年每10万人口罹患鼻咽癌可高达25~50例,发病率最高的是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约为3:1。

  • 标签: 鼻咽肿瘤 整合治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 简介:早些日子.受邀参加了中国医院协会在上海举办的”2007院长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很应时.为了”优化医疗执业环节.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问题导向作逆向推理.可以说当下医息关系不怎么和谐.执业环境比较恶化。会上披露了一些伤医毁院的恶性医患纠纷案件.让人闻之色惊.因为许多案件的起因不是技术过失.也不是道德缺失.而是病家的过度期许和偏激逻辑。来自病人的义愤是如此表述的:

  • 标签: 医疗执业 和谐医患关系 院长论坛 中国医院 执业环境 医息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transo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结论p73基因甲基可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P73基因 甲基化 去甲基化 MSP 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