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60例的血清PSA,其中前列癌44例,前列良性增生98例,不合并前列疾病的其他肿瘤28例,正常男性90例。结果前列癌病人血清PSA明显高于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男性,其他肿瘤及前列增生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列癌的阳性符合率为95.4%,特异度为84.2%。结论PSA在前列癌的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癌 肿瘤 正常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病人 诊断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弥散加权成像测得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对鉴别前列癌和前列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前列增生病人15例,前列癌病人10例,分析采用b值为1000的ADC图及常规MR图像,结合常规MRI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癌(PCa)、前列增生(BPH)外围带(PZ)和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比较差异性并分析重叠情况。结果:前列增生表现为信号不均,增生结节有的为T2WI高信号,有的为T2WI低信号,前列癌有时与增生结节难以鉴别。PCa的ADC值(0.67±0.06)×10-3mm2/s,前列增生外围带(PZ)的ADC值(1.52±0.18)×10-3mm2/s,前列增生中央带(CG)的ADC值(1.05±0.25)×10-3mm2/s,BPH的PZ与PCa及BPH的CG与PCa均有显著差异,BPH的PZ与PCa间无重叠,BPH的CG与PCa间有少量重叠。结论:DWI对鉴别前列癌和前列增生有意义,但由于分辨力的限制,测量ADC值时要参照常规MRI以使选取的区域更准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前列泡沫状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癌,Nelson等1996年首次报道。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超过50例。此瘤以其具有黄色瘤样胞浆为特征,癌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类脂质堆积而成透明或泡沫状,肉眼可见肿瘤呈亮黄色、质软,故又称黄色癌。肿痛属于前列高分化腺癌,良恶性不易区别。我们遇1例,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增生后的血供变化及前列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0例前列增生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检查,测量前列大小,以估算出的重量为标准将130例患者分为4组:A组(≤25g),B组(26~50g),C组(51~75g),D组(≥76g)。测量4组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130例患者中27例行前列动脉栓塞术,对比栓塞前后患者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的变化。结果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参数比较,4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等指标与前列重量呈正相关。行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及1年时复查,尿道前列动脉的内径、V_(max)、PI、RI及前列重量等指标均明显变小(均P〈0.05)。结论前列增生的血液供应明显增加,尿道前列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内径增宽,血管阻力增大。阻断尿道前列动脉能使前列增生组织的血供明显减少,并可使前列体积缩小,有利于缓解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动脉 动脉栓塞术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的ADC值与前列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增生30例,前列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s/mm^2和800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mm^2/s和(1.34±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增生和前列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7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36例,开放性肾上腺肿瘤手术40例.两组在年龄、病种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优缺点、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胸膜损伤,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平均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疗效比较
  • 简介:Hepsin是一种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其过度表达于前列癌中并促进其发展和转移。Hepsin对前列癌(Pca)的诊断,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讨Hepsin的结构,作用及与Pca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Hepsin的结构,作用及与Pca的关系作扼要综述。

  • 标签: HEPSIN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一个小规模的研究提示,绿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延缓前列癌发展。研究入选了26位前列癌患者,年龄41-72岁,他们计划作前列根治切除术。受试者每天服用4粒PolyphenonE胶囊,相当于喝12杯正常加工的绿茶。受试者服用胶囊12~73天,平均时间34-5天,在术前一天停服。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绿茶 根治切除术 活性成分 受试者 服用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转开放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委员会认证内科医师、成瘾医学专家、电视电台热门人物德鲁医生投身到了一项以帮助他人为宗旨的事业。他在自己主持了多年的电台秀“爱情热线”里大谈相处之道,在VH1频道的“德鲁医生的明星康复所”以德鲁医生的身份帮助别人克服各种各样的“瘾”,

  • 标签: 医生 前列腺癌 内科医师 医学专家 相处之道 委员会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 标签: 结直肠癌 EnROL 快速康复 腹腔镜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 简介:前列癌病人中血液高凝状态常见,近年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与前列癌进展间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关于前列癌病人中各种凝血和纤溶途径成分异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就前列癌与凝血和纤溶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凝血 纤溶因子
  • 简介:手术和放疗是局限性前列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高危前列癌单用局部治疗预后不佳,超过50%的患者会复发。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目前被认为是提高高危前列癌疗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目前高危前列癌综合治疗的相关文献,期望能为我国高危前列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对于雄激素撤除治疗后进展的前列癌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二线内分泌治疗效果亦不明显。两个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这为多西紫杉醇联合一些新的生物制剂,巩固长期疗效提供了动力。随着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骨靶向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等的出现,前列癌的治疗前景令人振奋。

  • 标签: 激素抗拒性前列腺癌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
  • 简介:前列癌的治疗包括积极监测、根治性前列切除术(radicalprostatectomy,RP)、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联合疗法。针对伴有高危因素、出现前列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升高的RP术后患者,辅助性或挽救性放射治疗的应用已崭露头角。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辅助性放疗 挽救性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总前列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特导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45例健康男性,40例前列增生(BPH)患者和32例前列癌(PCa)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及PCa组的TPSA和FPS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Ca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当TPSA值在4.1~60.0ng/mL时,BPH和PCa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单靠TPSA一项指标难以提高PCa诊断率.BPH组的FPSA/TPSA很少〈0.11,PCa组的FPSA/TPSA很少〉0.20.由此,FPSA/TPSA比值的测定可用于BPH和PCa的鉴别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TPSA、FPSA的含量及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PCa的诊断率,对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背景多项用来评估前列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对前列癌死亡率影响的试验结果存在冲突。研究者旨在通过对欧洲前列癌筛查随机研究额外增加随访2年,更新前列癌的死亡率。方法这项研究入组了182160名50—74岁的男性,其中有一个预先确定的核心年龄组(即包括162388名55~69岁的男性)。该试验在8个欧洲国家进行。随机分为筛查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筛查组的男性提供PSA的检测,而不向对照组的男性提供这种筛查。主要研究目标为检测前列癌所致死亡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癌筛查 死亡率 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随机研究
  • 简介:前列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前列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肿瘤病灶脱落而进入外周血液中,所以其能反映个体肿瘤的特征.就前列癌而言,研究提示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能很好地预测前列癌的微转移.目前关于CTC在前列癌中的研究已逐渐从细胞计数水平拓展到应用CTC对前列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展开研究.此外,也有研究者试图从细胞核角度探索CTC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计数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雄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