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临床发作的形式分为惊厥性(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和非惊厥性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NCSE),尽管NCSE对生命威胁较小,但容易被误诊,且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日益受重视。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22例NCSE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 临床分析 癫癎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发作
  • 简介: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是”或“否”。

  • 标签: 幼儿心理 健康测试 性格特征 心理健康 心理状态 社会化
  • 简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小事,每个细微之处都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深远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生活和行为上的依赖容易克服,但心理的依赖却难以消除,日常生活中,聪明的父母懂得有技巧地培养孩子独立面对跌倒时站立的勇气,将跌倒作为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的机会。

  • 标签: 孩子 站立 心理 学会 教养方式 早期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性癫持续状态。3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例非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d,1例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责骂,在宝宝心中可能会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妈妈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 标签: 牢骚 心理 孩子 伤害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然后制定护理策略。方法:在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的患病儿童家属10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家属进行调查,为参照组,对两组家属采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对试验组患儿家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结合上述结果提出护理策略。结果:两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为试验组各指标均比参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组中,各位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中医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指导措施、用药合理性等需求较高,在疾病相关知识需求方面,对患儿病情发展、疾病保健知识、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度较低,需要根据其心理需求实施相应护理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状态

  • 标签: 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护理策略
  • 简介:1给宝宝好情绪轻松愉快的情绪对宝宝和父母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宝宝有足够的热情和兴趣去游戏、学习、探索,从中获得乐趣,增加自信,形成良好的发展倾向。只要宝宝高兴,父母自然也会轻松愉快,整个家庭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但生活中总有让我们皱起眉头的时候,宝宝也不例外。比如当宝宝身体不适或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表现为不安或哭闹,这时父母的关照、爱抚对宝宝非常重要,在爱的关怀下宝宝才会产生对人的信任和对环境的安全感。

  • 标签: 健康心理 培养 身体不适 安全感 情绪
  • 简介: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睡眠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而且每个宝宝的生理特性都有差别。对睡眠的需求也因人而异,一必宝宝比较喜欢睡觉,睡再长时间都没问题;有些恰恰相反。另外,宝宝的先天气质也会对其睡眠的规律性造成影响。所以,父母在照顾宝宝的初期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大概掌握宝宝的作息规律后,再以此为依据对宝宝的睡眠习惯进行培养,

  • 标签: 健康心理 培养 睡眠时间 生理特性 作息规律 睡眠习惯
  • 简介:总结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核心能力,使儿科护士更加注重对心理和性格的培养,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增加对儿科护理事业的情感指数,为广大儿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研究 护士 心理学 儿科 儿童
  • 简介:1宝宝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要慎重把握刚出生的宝宝思想和行为都处于几乎空白的状态,这需要父母通过适当的教育来填充。对宝宝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父母可以用胎教为宝宝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 标签: 健康心理 培养 行为 教育 胎教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意外伤害的原因,并了解其心理变化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2002年收治的610例意外伤害病人,并根据年龄分析其病因和心理变化.结果610例病人中,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比例最高,占44.09%.经积极抢救,98.3%患儿顺利恢复健康;住院病人中,发生心理改变的病人占37%,需出院后继续调节.结论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关键,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好住院期间患儿的心理变化.

  • 标签: 事故
  • 简介:宝宝从出生起,生活在父母、家人中间,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宝宝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感到最安全和自信。当宝宝上幼儿园离开爸爸妈妈时,会因为情感依恋对象不在自己身边而产生分离焦虑,即丧失安全感,感到孤立无助,因而出现忧伤、紧张、不安和哭闹等情绪和表现。

  • 标签: 心理准备 不适 分离焦虑 安全感 幼儿园
  •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妊娠昆明小鼠(KMmice)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每组15只。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自妊娠第12.5天到妊娠第18.5天分别持续经口予以玉米油和DEHP,用量按每日500mg/kg,正常对照组不予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玉米油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和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P实验组DNA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增高约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mt1,P〈0.05;Dnmt3a,P〈0.01;Dnmt3b,P〈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通过影响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而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睾丸下降过程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隐睾。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改变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DNA甲基化 转移酶类 二乙基已基邻苯二甲酸/免疫学 隐睾
  • 简介:目的观察遮盖法联合心理辅导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121眼)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联合心理辅导等治疗方法,对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结果矫正视力达5.0者108眼(89.26%),矫正视力4.8~4.9者10眼(8.26%),无效3眼(2.48%),总有效率为97.52%,定期复查,无一例反弹。结论用戴镜、遮盖联合心理辅导等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显著。

  • 标签: 遮盖法 心理治疗 弱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在父母冲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某县689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自我概念水平和父母冲突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我描述问卷和儿童对婚姻冲突感知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中介作用模型,并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父母冲突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正相关(P〈0.05),父母冲突与自我概念呈负相关(P〈0.01),自我概念与心理问题呈负相关(P〈0.01)。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在父母冲突和心理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60%。学业阶段在父母冲突、心理问题、自我概念三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性别无调节作用。结论自我概念在父母冲突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暴露于父母冲突环境下的儿童青少年,应注重提高其自我概念水平。

  • 标签: 父母冲突 自我概念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儿童青少年
  • 简介:目的应用生理心理治疗观察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临床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应用生理心理治疗PNE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中2周随访1次(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1次,家长每日记录患儿遗尿频率和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B超测定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最大憋尿状态下的膀胱容量。统计分析生理心理治疗的远期疗效,遗尿频率、膀胱容量以及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的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理心理治疗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应用生理心理治疗的68例PNE患儿远期疗效为:治愈43例(63.2%),显效18例(26.5%),部分有效5例(7.4%),无效2例(2.9%)。治疗前平均遗尿频率为每周(6.12±1.32)次,停止治疗6个月后遗尿频率为每周(1.23±0.18)次(t=2.65,P=0.011)。治疗前平均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为每周(0.72±0.15)次,停止治疗6个月后平均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为每周(6.83±1.16)次(t=2.25,P=0.026)。治疗前患儿平均膀胱容量/...

  • 标签: 儿童 遗尿症 生理心理治疗 报警器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行为干预 生物反馈 学龄前儿童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小学生夜间遗尿患病率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全国城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研究,抽样方法为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发放问卷23791人,21755人返回的问卷符合质量控制要求。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国小学生遗尿的患病率;以是否遗尿为因变量,《儿童一般生活质量评估调查问卷》25个条目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遗尿与非遗尿儿童生活质量各条目的差异。结果中国小学生遗尿患病率为4.6%,调查的9个城市遗尿患病率以武汉最高(7.4%),上海最低(3.3%)。中国小学生遗尿男女生之比为1.51:1。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遗尿与常常被人责骂(除父母、老师外)、常常伤害他人、常常生病和常常被老师责骂等生活质量因子具有正性关系;遗尿与通常有很多好朋友、常常帮助他人、通常认为父母是爱他的和通常用功学习等生活质量因子具有负性关系。结论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国小学生遗尿患病率为4.6%,遗尿与儿童生活质量中环境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遗尿症 患病率 生活质量 睡眠
  • 简介:目的了解顺德龙江地区小学生抽动障碍(T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顺德龙江地区4062名6~12岁的学龄儿童进行TD横断面调查,并检测TD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同时取4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TD总患病率为2.98%;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3.62%、2.39%、1.21%。男孩TD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3.92%VS1.96%,P〈0.05)。TD患儿血铜、锰、镁水平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铅水平显著增高,血锌、铁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亚型的TD患儿的血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在6~12岁的学龄儿童中较多见,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高血铅及锌、铁缺乏可能是TD的病因之一,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 标签: 抽动障碍 微量元素 横断面调查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