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学生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的50例肢体功能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统计显示两组对象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积极性和社交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以更为积极热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 标签: 肢体功能障碍 学生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与方法应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MMPI)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500名大学生中,正常心理状态占80.4%,可疑心理障碍占11.6%,异常心理状态占7.8%,可疑心理障碍和异常心理状态二者占19.4%,表明大学生相当多地存在着心理障碍问题。结论为学校教育、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 MMPI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94例近三年在我所就诊的孕妇病例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孕妇的心理类型主要可以分为焦虑型、抑郁型、疑心重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所有孕妇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得到显著缓解,并顺利分娩。结论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 标签: 孕妇 心理状态 护理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状态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我状态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状态测验量表(EGPT),对255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心理非常健康与极不健康的学生在自由型和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顺应型儿童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则与scl-90总分及个别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顺应型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得分越高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 标签: 自我状态 心理健康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 简介:摘要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此过程能否顺利与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现代护理理论认为心理护理作用日显重要,特别是对分娩期产妇的护理,心理护理不仅关系到产妇的情绪、生产的信心,而且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发育。目的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其能够轻松乐观的完成分娩过程。方法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用于评定产妇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

  • 标签: 产妇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调查中学生提出学校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有208个,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提出的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占15.66%,学生提出人生观方面的问题305个

  • 标签: 学生心理 师范学校学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手术作为一种刺激源,无论手术大小,难易程度对病人来说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都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的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护士要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手术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做好自我心理调整,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建立信心,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发生与心理情绪有关的术后并发症,达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手术患者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不同类型的孕妇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80例近三年在我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孕妇资料,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孕妇的心理状态分为几个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论对孕妇的心理状态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孕妇克服不良心理,顺利生产,从而保证母婴平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孕妇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 标签: 孕妇 心理护理 评估
  • 简介:【摘要】 育龄期女性非常重要、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就是妊娠生育。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往往能够得到家人以及亲友们的关注,因此该时期的女性能够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在完成分娩后,很多产妇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的变化,加上生理方面的改变,心理上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该阶段的女性容易抑郁。在临床上产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抑郁、伤心流泪、容易激动以及容易出现幻觉等异常行为,上述行为在分娩后的六周内表现尤为突出[1]。有很多因素会引起产后抑郁的发生,生理因素和外界因素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导致产后抑郁的两大因素。生理因素往往归因于内分泌失调,引起产后抑郁的外界因素包括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产妇体内的激素水平随着产妇分娩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发现,产妇体内的雌孕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分娩后下降显著,尤其发生于分娩后的24小时内[2]。与此同时,产妇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目前临床多关注该病引起的生理方面的改变,实际上由于该病的出现,病情的进展与社会、心理因素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病因复杂,病程较为漫长,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极易忽视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情志低落、焦虑、抑郁,而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对该病的全面治愈带来极大的挑战[3-4]。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详实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妇心理状态心理需求,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临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产妇焦虑主要源于自身、婴儿及家庭问题三方面。结论临产妇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向临产妇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减轻疼痛,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临产妇 心理状态 心理需求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属于非精神性的抑郁症候群。患者多表现为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具体的表现为易流泪、哭泣,无精打采、表情阴郁,患者经常觉得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心情会莫名的孤独、沉闷、凄凉。通常在感到心情不畅快就大发脾。患者能察觉到自己的不正常,但是往往原因归咎于其他人或事物上。因此为了避免产妇的不良精神的出现,让婴儿得到合理的照顾,对产后出现抑郁的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哭泣。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通过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压抑、郁闷的心里状态,对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 简介:现代人的生活存物质上越来越丰富了,可精神上的乐力却越来越大了。我们不得不从童年起就被卷入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洪流之中,升学、高考、择偶、求职、晋升、挣钱……,人们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心理上早已不堪重负!失眠、抑郁、焦虑、紧张、乐抑等各种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话题。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 标签: 心理学 亚健康 保健 抑郁 焦虑 紧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不育症患者292人,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心理情况。结果男性不育患者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中强迫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各项评分虽然增高但未超过正常人群的上限。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心理对其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诊治中应关注其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 标签: 男性 不育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