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孕前和孕期妇女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简称B19)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013~2015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就诊的18~45岁孕前孕期妇女血清中细小病毒B19的特异性抗体IgM进行检测,并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分析。结果B19IgM抗体阳性率2013年11.34%,2014年4.93%,2015年8.75%;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季度感染率高于其它季度,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育龄妇女B19感染率较高,应广泛检测,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 标签: 细小病毒B19 育龄妇女 抗体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直接采用剖宫产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采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治疗的31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结局(转ICU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良好,且能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出血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对咨询服务的需求,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选择18~49岁的育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婚育观念,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等。采用SAS9.1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2099名流动人口,21.39%的流动人口在调查的近1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学历越高的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越低。有41.31%的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咨询服务,咨询途径以“报刊专栏、信箱”、“专业网站咨询”、“电话热线咨询”的比例较高,“面对面”咨询的比例为33.21%,计划生育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是流动人口面对面咨询的主要地点。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情况不理想。现居住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 标签: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 现居住地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在胎儿复杂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总结产前诊断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的临床思路,降低预后较差盆腔骶尾部肿块胎儿的出生率。方法总结本院超声产前诊断25例盆腔肿块胎儿的图像特征,对照引产后或出生后结果,并追踪其他相关检查的异常。结果25例胎儿中,畸胎瘤9例(9/25)、卵巢囊肿6例(6/25)、胎儿巨膀胱5例(5/25)、单纯肛门闭锁1例(1/25)、泄殖腔畸形2例(2/25)、体蒂异常综合征1例(1/25);例失访。其中9例畸胎瘤、6例卵巢囊肿、1例单纯肛门闭锁无合并其他异常;例巨膀胱病例中,1例染色体为18-三体,1例染色体为13-三体,2例为梅干腹综合征(prunebellysyndrome,PBS),1例为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迟缓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hypoperistalsissyndrome,MMIHS)。2例泄殖腔畸形均合并肾积水,1例还合并结肠扩张;例体蒂异常综合征合并前胸壁腹壁缺失,心脏、肝脏肠管外露。结论胎儿盆腔骶尾部肿块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为产前首选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需要结合分析其他检查才能对此类胎儿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估。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 中块
  • 简介: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2014年25~35岁行标准长方案IVF-ET或ICSI治疗共631个周期,按照BMI不同分为3组:A组(低体重组47例):BMI〈18.5kg/m2;B组(正常体重组440例):18.5kg/m2≤BMI〈24kg/m2;C组(超重组144例):BMI≥24kg/m2;再根据体重的不同将超重组分为两组:体重〈70kg为H1组(104例);体重≥70kg为H2组(40例)。比较各组基础数据、助孕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asalluteinizinghormone,bLH)值A组〉B组〉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日LH值B组〉C组(P〈0.05);hCG日雌二醇(estradiol,E2)值A组〉B组〉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A组〈B组〈C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N数A组〉B组〉C组,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A组〉B组〉C组(P〈0.05)。其余资料及超重组亚组各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异常将影响IVF/ICSI助孕治疗结局,低BMI会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致周期取消率高,BMI过高可影响卵泡发育和使晚卵泡期LH、E2水平过低,使获卵数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植入和妊娠结局。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肥胖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妊娠率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的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而哺乳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应用HPV疫苗进行宫颈癌的防治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上市的HPV预防性疫苗有2价、4价和9价疫苗,但全球多个国家的疫苗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近日,2价疫苗Cervarix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许可,且中国自主研发的HPv预防性疫苗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本研究总结了目前HPV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疫苗认知度和接受度现状,以期为HPV疫苗上市后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癌 HPV疫苗 认知度 接受度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病相关性,探讨泌尿系统畸形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34例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并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病例,其中30例按照AffymetrixCytoScanHD芯片平台的操作手册对胎儿部分父母的DNA进行消化、连接、PCR、片段化、标记、杂交、洗染并全基因组扫描,采用配套的CHAS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134例泌尿系统畸形病例,128例胎儿染色体正常;2例异常,分别为46,XY,del(21)(qter-p11:)和46,XY,der(22)t(Y,22)(q11;q13.3),4例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异常率为1.50%(2/134)。(2)30例CMA结果均成功获得分析,19例结果正常,检出11例CNVs,CNVs检出率为36.7%(11/30);30例行CMA检测病例仅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CMA亦检出病理性CNVs),余29例均正常,泌尿系统畸形但染色体核型正常胎儿CNVs检出率为34.5%(10/29)。(3)11例CNVs,20%(6/30)考虑为良性CNVs,16.7%(5/30)为病理性CNVs。6例良性CNVs胎儿,其中5例行父母亲外周血CMA检测,发现均为来源父系或母系的遗传。5例病理性CNVs胎儿,有3例行父母外周血CMA检测,发现均为新发CNVs。29例泌尿系统畸形但染色体核型正常胎儿的病理性CNVs检出率为13.8%(4/29)。(4)根据产前超声表现将30例泌尿系统畸形病例分为孤立性泌尿系统畸形(24例)和泌尿系统畸形合并其他畸形(6例),孤立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的CNVs检出率为37.5%(9/24),其中病理性CNVs为20.8%(5/24),合并其他畸形胎儿的CNVs检出率为33.3%(2/6),无病理性CNVs。两组病理性CNVs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本研究检出1例新发的17q12缺失综合征病例,与肾囊肿和糖尿病综合征(renalcystsanddiabetessyndr

  • 标签: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的相关异常、遗传物质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并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病例。结果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92例,6例失访,26例未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最常合并的产前超声异常是法洛四联症。60例染色体核型已知病例中,1例46,X,Yqh+,der(13)t(8;13)(q22.3;q33.2),1例47,XYY,余5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本研究中,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5.2%。所有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均是22q11.2微缺失。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异常组和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组其合并染色体异常、分娩孕周和出生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因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行手术治疗。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22q11.2微缺失风险约是5%,产前超声检测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建议CM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右位主动脉弓 22Q11.2微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将1995~2015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VTE的患者48例作为VTE组,并将其根据发病孕周分为3个亚组(〈12周组14例,12周~28周组17例,〉28周组17例);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选择同期产检、住院分娩且无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产检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结果(1)VTE组孕次多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红细胞(erythrocyte,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压积(hematocrit,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TE亚组分析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RBC、HB、HCT、PT、APTT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D-Dimer、FIB均有升高趋势,但不同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体重增长幅度,Hb、HCT、RBC低,稽留流产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病史是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稽留流产病史是妊娠期合并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妊娠期的Hb、HCT、RBC减低对于VTE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妊娠 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尊敬的医生同行:胎儿医学大会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回顾以往六届胎儿医学大会的主题,从第一届"Gobacktothebasic(回到基础),第二届"exchangetheexperiences(交流经验)",第三届的"knowmoreaboutindications(了解更多的指征)",

  • 标签: disciplinary 入第 apply INDICATIONS 临床应用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癌基因HPVE6/E7的表达对于恶性肿瘤的转归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钙粘蛋白、CD4+CD8+T细胞、sTK31等均参与HPVE6/E7致病。利用SiRNA、4-lBB等技术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HPVE6/E7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在宫颈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标签: 癌基因 HPVE6/E7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会阴超声测量正常女性SUI女性的超声参数,比较SUI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前后膀胱颈移动度(BND)、张力期膀胱颈位置(V-BN-S)、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1h漏尿量变化,以评估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经会阴超声测量22例正常已生育女性(对照组)、31例SUI女性(SUI组)的静息期膀胱颈(BN)、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RVA)、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BN-S),计算尿道旋转角度(UR)、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SUI组BN位置[(22.74±3.87)mm]较对照组[(26.80±4.02)mm]下移(P〈0.001),张力期BN位置[(-8.74±6.96)mm]较对照组[(3.25±5.22)mm]下移(P〈0.001),BND[(31.51±7.27)mm]较对照组[(23.55±6.90)mm]增加(P〈0.001)。经盆底康复治疗后,SUI组张力期BN位置[(-4.81±6.62)mm]较治疗前[(-8.74±6.96)mm]上移(P〈0.001),治疗后BND[(27.35±5.75)mm]较治疗前[(31.52±7.28)mm]减少(P〈0.001),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50.78±15.16)分]高于治疗前[(29.80±11.02)分](P〈0.000)。SUI组盆底康复治疗前后BND变化与I-QoL评分呈正相关(r=0.836,P〈0.001)、与1h漏尿量呈正相关(r=0.785,P〈0.001)。结论SUI组超声表现为BN位置较对照组低、BND较对照组增加;盆底康复治疗后SUI组张力期BN位置较治疗前上移,BND较治疗前有减少。

  • 标签: 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tation,POP–Q)分期评价解剖疗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20,PFD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questionnaire-12,PISQ–12)三种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从而分析全盆底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安全性。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无直肠、膀胱、尿道、血管及神经等损伤。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d恢复自主排尿,近期并发症为1.7%(1/56)。2例网片侵蚀,远期并发症为3.5%(2/56)。术后1年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PFIQ–7和PFDI–20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高(t分别=16.69、19.21,P=0.000),而性生活质量改善不大(t=0.124,P=0.613)。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创伤小、解剖和功能恢复率高,复发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近期疗效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全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疗效 安全性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探讨围生期身心健康干预对产妇阴道分娩依从性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身心健康干预。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遵医嘱行为以及纯母乳喂养等情况,同时运用自评量表测评两组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等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研究组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护理前后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围生期护理身心健康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的临床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改善围生期的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围生期 护理健康教育 孕产妇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天冬氨酰-β-羟化酶(AAH)、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早期妊娠孕妇80例(对照组)、稽留流产孕妇120例(研究组),并按照胚胎在宫内停育时间将120例稽留流产组分为〈2周组和≥2周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AAH、HIF-1a、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AH、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87.5%和72.5%,对照组均阳性表达(P〈0.05)。在〈2周组AAH、HIF-1α和VEGF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85.4%和72.9%,≥2周组分别为91.7%、97.2%和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H、HIF-1a、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其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绒毛 天冬氨酰B-羟化酶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大鼠自体移植方法构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2次开腹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异位灶体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PBS组(12只)和对照组(11只)。同时选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5-氮-2’-脱氧胞苷(2.5mg/kg/d),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对照组未用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异位灶内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情况。收集腹腔冲洗液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50只大鼠根据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方法成功35只,造模成功率为70%(35/50)。实验组大鼠经药物处理后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PBS组对照组异位灶体积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用药后异位内膜组织上皮细胞体积缩小,腺体萎缩,囊液分泌减少;异位灶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低于PBS组对照组(P〈0.05),PBS组对照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大鼠腹腔冲洗液中TNF-α含量较PBS组对照组降低,造模组(实验组、PBS组、对照组)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结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明显缩小异位灶体积,促进异位灶萎缩。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异位灶中DNA甲基转移酶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病灶生长的途径之一。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腹腔环境中TNF-α的含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DNA甲基化 大鼠模型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