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应用交沙霉素治疗60例精液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服药8日,转阴率为80%;服药12日,转阴率为83%。与以往应用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的疗效相比,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转阴率。

  • 标签: 交沙霉素 治疗 解脲文原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维生素D层次包括繁殖混乱被连接了到各种各样的健康结果。这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浆液维生素D水平(25-hydroxy-vitaminD,或25OHD)和精液和神经质的参数之间的协会。这是包括了从一般人口为精子发生的学习招募的170个健康的人的代表性的研究。完成的将军和繁殖健康问询表,和捐赠的血和精液取样的人。主要措施是神经质的(全部、免费的睾丸激素,性荷尔蒙绑定血球素,estradiol,刺激滤泡的荷尔蒙和luteinizing荷尔蒙)并且精液参数,调整(n=147)好久,身体团索引(BMI),季节,白酒吸入并且吸烟,在与维生素D层次的范畴的关系,决定了priori。学习人口的吝啬的年龄是29.0±;8.5年和吝啬的BMI是24.3±;3.2 ;kgm−2。吝啬的25OHD是34.1±;15.06 ;ngml−1。BMI与25OHD显示出一个否定协会。精子集中,进步活动性,精子形态学,和全部的日益增多地能动的精子数的精子在有‘的人是更低的;25OHD≥;50 ;ngml−1'什么时候与有‘的人相比;20ngml−1≤25OHD<50 ngml−1'。全部的精子计数和全部的进步能动精子计数在有‘的人是更低的;25OHD<;20 ;ngml−1'什么时候与有‘的人相比;20ngml−1≤25OHD<50 ngml−1'。各种各样的神经质的参数的调整工具没在25OHD的不同范畴显示出统计差别。在结论,在高度和底层的浆液维生素D层次能否定地与精液参数被联系。

  • 标签: 维生素D 荷尔蒙 精液 羟基 精子发生
  • 简介:我们对2例泌尿系结核患者使用链霉素膀胱内灌注配合短程化疗,膀胱炎症状短期内得到纠正。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女,39岁。1989年9月出现双侧腰痛、发热、血尿、尿频、尿痛等症状,排尿10~20次/d。按肾盂肾炎治疗无效。1990年10月行IVP、CT提示双肾结核,膀胱挛缩。抗痨治疗二月无明显改善。月经停止,膀胱刺激症状加重,约4min排尿一次,同年底收住院治疗。检查:极度消瘦。贫血貌,直立困难。双

  • 标签: 泌尿系结核 灌注治疗 膀胱内灌注 膀胱炎 泌尿外科 抗痨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mg/kg,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实验周期4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CF-β1)的表达;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组出现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治疗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24h尿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PARγ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结论RSG对ADR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TGF-β1发挥作用。

  • 标签: 罗格列酮 阿霉素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育是一个影响男女的世界性问题。随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日趋下降,不育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而感染引起的不育症已上升为不育症的首要因素。其中主要由解脲支原体(U.U.)引起。目前临床上对U.U.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对胃肠道等的刺激作用,甚至使患者不能耐受,而且随着U.U.抗药性的产生,

  • 标签: 清精冲剂 红霉素 治疗 解脲支原体感染 动物实验
  • 简介:Globozoospermia是round-headed精子与不在的acrosome,异常的原子膜和midpiece缺点描绘的teratozoospermia的一种严重形式。Globozoospermia被100%round-headed精子的存在在精液分析上诊断,并且有这个条件的病人绝对是不肥沃的。这研究的目的是在在人的round-headed和正常精子之间的蛋白质表示调查差别。二维(2-D)荧光差别胶化电气泳动(DIGE)结合了集体spectrometry(MS)在这研究被使用。超过61个蛋白质点在每配对的normal/round-headed比较被分析,用与一个内部标准一起的DIGE技术。总共,双人脚踏车团spectrometry(MS/MS)识别的35个蛋白质点展出了重要变化(配对的t测试,P<0.05)在在正常和round-headed精子之间的表示水平。九蛋白质的一个总数被发现是upregulated,26蛋白质被发现与正常精子相比是在round-headed精子的downregulated。差别表示了我们识别了的蛋白质可以在许多细胞的过程和结构有重要角色,包括精子发生,房间骨骼,新陈代谢和精子活动性。

  • 标签: 凝胶电泳技术 蛋白质组分 精子活力 串联质谱 荧光 二维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例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中,尿漏发生时间为术后2~26d,平均11d。先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均早期行输尿管镜检术。结果9例镜检成功并置D-J管,1例镜检诊断输尿管横断者中转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论早期行输尿管镜检术加D-J管置入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是适宜的。

  • 标签: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检术
  • 简介:作为细胞代谢抑制剂的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它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倍受关注[1].但有关MMF对阿霉素肾病(AIN)大鼠干预作用的报道较少.我们在AIN的模型基础上,观察MMF对AIN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霉酚酸酯用于临床肾小球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代谢抑制剂 阿霉素 大鼠 进行性肾组织损伤 肾保护 霉酚酸酯
  • 简介: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常导致患者被迫拔管发生,从而增加透析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1]。CRBSI的常见病因与导管腔内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微生物定植有关。采用抗生素和抗凝剂的混合液封管,可达到防治CRBSI的效果[2~4]。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开始应用万古霉素封管治疗,预防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导管相关感染 封管治疗 万古霉素 临床分析 常见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D30.03ng·g^-1·d^-1,连用8周。检测3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血清白蛋白(S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电镜检测每视野足细胞数、足突平均宽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尿足细胞、Cyst、GSI明显增加,SA、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宽度增加,肾小球ILK表达明显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尿蛋白、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GSI明显降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宽度减小,肾小球IL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25-(OH2)D3可增加照;S大鼠肾小球ILK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 标签: 足细胞 维生素D 临床分析 患者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的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0H)2D3]水平,探讨血清1,25(0H)2D3水平与CK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CKD2~3期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同时常规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24h尿蛋白定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CKD3期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IL-6、收缩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KD3期组患者有明显降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1,25(OH)2D3及HDL-C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1,25(OH)2D3与HOMA-IR、IL-6、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血肌酐呈负相关水平(r=-0.357、-0.207、-0.241、-0.187、-0.141,P〈0.05或P〈0.01),与CK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有显著相关性(r=-0.458,P〈0.01)。结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胰岛素 维生素D3
  • 简介:在男性不育的诸多病因中,由抗精子抗体(AsAb)导致的免疫性不育已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肯定。AsAb与精子抗原结合后,可诱导补体的活化而产生对精子的损伤。本研究观察了不育男性精浆C3d水平与精子各参数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精浆C3d 免疫性不育 男性不育 精液参数 不育者 抗精子抗体
  • 简介:目的研究钬激光(Ho:YAG)加术后表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采用经尿道腔内钬激光(Ho:YAG)切除肿瘤加术后表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2例,其中单发肿瘤16例,多发肿瘤6例.病理分级移行细胞癌G1~G2、分期T1~T2.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时间15~40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大出血.术后灌注表阿霉素后无不良反应,1例6个月后复发,复发率4.5%,再次予钬激光处理治愈.结论钬激光加表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较低,是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钬激光 表阿霉素 灌注疗法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3次)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30例,在饮食管理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那卡塞25~75mg/d,同时服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甲状旁腺体积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血磷、iPTH水平、钙磷乘积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钙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治疗1、3、6个月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各治疗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6个月后,14例治疗前确诊甲状旁腺增生患者中9例甲状旁腺体积较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未发生甲状旁腺增生的16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新的甲状旁腺增生。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卡塞治疗MHD的SHPT能有效抑制PTH的分泌,从而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抑制或减轻甲状旁腺组织的增生,且不良反应小。仅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减少剂量后缓解。总体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西那卡塞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清热膏对氨基核苷嘌呤霉素大鼠模型(PAN)蛋白尿水平、足细胞损伤的作用,并从调节内质网应激途径的主要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和GRP94的表达探讨益气清热膏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PAN模型组、益气清热膏组、蒙诺组,每组各6只。除假手术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颈静脉插管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40mg/kg)法制备PAN肾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0天)、造模后第9天和第14天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第15天处死各组大鼠,取肾组织行电镜检查;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GRP78和GRP94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益气清热膏可以降低造模后第9天和第14天大鼠24h尿蛋白定量(P〈0.01)。(2)超微病理:模型组出现广泛足突融合、消失,足突基底部肿胀,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皮窗孔凌乱。益气清热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足细胞损伤。(3)real-time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肾皮质GRP78和GRP94的表达。模型组GRP78和GRP9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益气清热膏可以显著降低两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气清热膏可显著降低PAN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修复足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益气清热膏降低肾组织GRP78和GRP94表达,从而抑制内质网应激,修复肾组织蛋白质合成有关,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益气清热膏 氨基核苷嘌呤霉素模型 内质网应激 糖调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憩室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3D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