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情况不同麻醉方法效果,探讨软性膀胱镜检查麻醉方法选择。方法2011年至2014年行软性膀胱镜检查男性患者150例,年龄18∽91岁。软镜检查麻醉方式包括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尿道灌注并保留3min(A组)、利多卡因凝胶尿道灌注后保留3min(B组)无麻醉(C组)三种方式。麻醉方式按照检查次序交替选用,各组均50例。对不同麻醉方式下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检查后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影响。结果三组在疼痛评分、检查时间、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检查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性膀胱镜检查疼痛轻微,单纯软性膀胱镜检查可以考虑不用任何麻醉。

  • 标签: 软性膀胱镜 疼痛 麻醉
  • 简介:谢云峰医师: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患者,女性,因"运动后左侧腰痛1周"于2011年3月入院。腰痛为持续胀痛,无剧烈绞痛他处放射痛,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阵发性心悸、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无体重情绪明显变化,无毛发异常生长月经周期改变。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家族史。

  • 标签: 肿瘤病例 腹膜后 月经周期改变 无肉眼血尿 阵发性心悸 肢体麻木
  • 简介:目的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是少见病理表现,既往报道病因多为结节病、药物、感染、结核导致肾间质肉芽肿样改变。本研究拟了解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病因、临床特点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共2330例肾活检患者资料,其中肾活检组织肾小球数目大于10个患者纳入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CD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单核巨噬细胞在肾间质表达。结果表现为肉芽肿样间质肾炎8例患者占肾活检0.34%(8/2330),其中男女各半,发病年龄26~51岁。病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1upusnephritis,LN)、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结核性肉芽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患者均表现为蛋白尿、血尿。24h尿蛋白定量0.153~6.90g/24h;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合并肾衰竭。间质浸润炎症细胞以CD3T淋巴细胞为主。随访时间6~64个月,2例SLE合并LN患者死亡,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另1例为肺部感染。1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是罕见病理表现。本中心资料显示最常见病因可能是免疫相关疾病,其临床症状重,合并症多,预后极差。

  • 标签: 肉芽肿 间质肾炎 预后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据美国癌症协会估算,2008年美国新发膀胱癌为68810例,死亡14100例[1]。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膀胱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3.97/10万,

  • 标签: 膀胱肿瘤 诊断方法 标准化死亡率 欧美国家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 简介: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发展以及医疗保险不断普及与完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寿命显著延长。随着透析治疗时间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发生率逐渐增加,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已成为影响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主要因素之一。本课题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骨折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血液净化技术 医疗保险
  • 简介:1992~1996年我院行异体肾移植763例,术后发生恶性肿瘤7例,其中尿路肿瘤5例(膀胱肿瘤4例),本文就其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探讨。认为肾移植术后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尤其是环孢素A(CsA)应用,使“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用量减少至原量1/4,彻底清除病灶治疗原则。

  • 标签: 肾移植术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近年发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慢性透析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膜透析患者RDW特点及其影响闳素。方法纳入我院103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年龄分为3组:年龄〈40岁组(37例);年龄40-59岁组(47例);年龄≥60岁组(19例)。比较各组腹膜透析前以及腹膜透析1、3个月临床指标(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RDW、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年龄和性别对RDW影响。结果女性患者中RDW≥14.6%患者所占比例在基线腹膜透析1、3个月(13.5%、15.4%、17.3%)均高于男性患者(9.8%、7.8%、13.7%)。≥60岁年龄段基线RDW较其他两个年龄组显著增高(P〈0.05)。年龄与基线RDW、腹膜透析1个月RDW呈正相关(r=0.320、0.242,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校正相应体质量指数后分析发现,女性(β=0.025,P〈0.001,95%CI^-0.001~0.953)和年龄较大(β=0.025,P〈0.001,95%CI0.010~0.040)患者基线RDW相对较高,同时年龄与腹膜透析1个月RDW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15,P〈0.05,95%CI0.001~0.029)。进一步校正同期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或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后发现,年龄与基线RDW(β=0.027,P〈0.001,95%CI0.011~0.042)腹膜透析1个月RDW(β=0.017,P〈0.05,95%CI0.003~O.031)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RDW是影响透析患者预后重要闪素;老年是RDW影响因素,这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腹膜透析 年龄
  • 简介:肿瘤细胞为了适应低糖、低氧和低钙等慢性应激反应,可诱导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GRP78)表达。GRP78作为内质网主要分子伴侣之一,在蛋白质折叠和转运过程内质网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GRP78还可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及对抗癌药物耐受性,

  • 标签: GRP78 肿瘤细胞 内质网应激反应 葡萄糖调节蛋白 PROTEIN 预后
  • 简介: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30例,其中因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共32例。本文对膀胱穿孔组和无膀胱穿孔组随访6个月~5年,比较两组间在肿瘤膀胱内复发、膀胱内浸润、膀胱外复发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膀胱穿孔对膀胱肿瘤预后影响,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中膀胱穿孔 浅表性膀胱肿瘤 肿瘤预后 患者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多源性和异质性。多源性为尿路上皮癌可先后或同时在整个尿路上皮多处发生,且有较高复发几率;异质性是指有较大生物学行为差异,易复发~([1])。一般认为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唯一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恶性肿瘤,而最新版坎贝尔泌尿外科学指出,有研究统计发现尿道癌男性发病仍较女性多。女性尿道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0.02%~([2])。

  • 标签: 术后复发 尿道癌 膀胱肿瘤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生物学行为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脐尿管肿瘤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9年至2012年收治5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患者仅行化疗。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5例患者中未手术者于治疗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另有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例截至2013年5月仍在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脐尿管肿瘤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尿是其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存活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10年前研究发现小分子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能导致同源性基因表达沉寂,即RNA干扰现象(RNAi)。RNAi是由与靶基因具有同源性dsRNA诱发,这些dsRNA可产生于细胞内,由RNA酶Dicer将长双链RNA分子切割成21个碱基对片断而生成;也可以在细胞外人工合成,然后引入细胞。dsRNA与细胞内Argonaute蛋白结合,形成RNA诱导沉寂复合物,

  • 标签: 小分子RNA 基因表达调控 DSRNA 肿瘤 RNA分子 干扰现象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1位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发生率达20%~60.4%不等早期和远期并发症[2],且出院后面临膀胱训练、造口护理、持续膀胱灌注等专业护理问题,术后生存质量不容乐观[3]、再入院率高[4].虽然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已经对患者家属进行了相应健康指导和出院宣教,但由于病情限制对医护人员心理依赖,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5];此外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泌尿外科推广应用对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因此,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以进行出院后继续指导和监督健康行为对膀胱癌患者康复极为重要.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对膀胱癌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在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7]、降低再入院率[8G9],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10]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需求评估,服务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对膀胱癌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与借鉴.

  • 标签: 护理服务 癌患者 膀胱癌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术后生存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器械不断更新,一些传统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微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术也向着"微创"方向大步前进着,从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后腹腔镜手术,以及新兴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 标签: 微创手术方法 肾癌根治术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小切口手术 单孔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睾丸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提高对该病诊疗水平。方法文献复习报道我院诊治经影像学病理证实睾丸PNET1例。结果患者左侧阴囊无痛性肿物,直径约5cm。彩超示:左侧睾丸占位,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未及异常。血HCG、LDH、AFP检查均无异常,胸部全腹盆腔CT未见远处转移,经根治性切除获得病理标本。病理结果: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恶性肿瘤;免疫组化:Vimentin(+)、CD99(+)、HCG(区域+)、AE1/AE3(-)、PLAP(-)、Glypincan-3(-)、LCA(区域+)、Syn(-)、Ki67(约40%+)。术后1个月出现腹膜后多发肿大,行化疗3周后消失,于第6周复查CT示:左肺下叶可见结节灶,腹主动脉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3.6cm,考虑肿瘤发生转移。结论睾丸PNET病理和免疫组化可提供诊断依据。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明确肿瘤位置。但该病恶性度高,预后极差,治疗方法无统一标准,需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睾丸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睾丸 VIMENTIN CD99 HCG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诱发因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转归,以提高此类疾病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肾内科病理确诊为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18例,其中13例存在感染或使用药物等明确诱发因素;(2)临床表现:高血压15例,无尿或少尿11例,肉眼血尿7例,17例血肌酐〉353.6μmol/L,均存在尿蛋白;(3)病理类型:新月体肾炎5例、IgA肾病4例、其他肾小球疾病9例;小管问质重度病变12例,中、轻度6例;(4)常规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2例,行肾脏替代治疗15例。3个月内血肌酐降至正常14例,1例降至200μmol/L。结论肾小球疾病伴发急性肾损伤常可能存在诱发因素;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适时行肾脏替代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治疗 感染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