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样间质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目的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是少见的病理表现,既往报道的病因多为结节病、药物、感染、结核导致的肾间质肉芽肿样改变。本研究拟了解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共2330例肾活检患者资料,其中肾活检组织肾小球数目大于10个的患者纳入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CD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单核巨噬细胞在肾间质的表达。结果表现为肉芽肿样间质肾炎的8例患者占肾活检的0.34%(8/2330),其中男女各半,发病年龄26~51岁。病因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1upusnephritis,LN)、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结核性肉芽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患者均表现为蛋白尿、血尿。24h尿蛋白定量0.153~6.90g/24h;其中有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合并肾衰竭。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以CD3T淋巴细胞为主。随访时间6~64个月,2例SLE合并LN患者死亡,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另1例为肺部感染。1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肾间质呈肉芽肿样改变是罕见的病理表现。本中心资料显示最常见病因可能是免疫相关疾病,其临床症状重,合并症多,预后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