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发源于肾上皮的肿瘤约占全身实体性肿瘤发病率的3%[1],最常见的为肾细胞癌,约占肾上皮肿瘤的80%-9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目前男女发病比率为1.83∶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CT的推广应用和健康体查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癌患者被早期诊断,多数为局限肾癌。目前,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微创治疗局限肾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随着局限肾癌检出率的增高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以其术后能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对人体损伤小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肾肿瘤的“金标准”[4],但LNSS对于泌尿外科医师仍是具有挑战性的操作,肿瘤切除范围、肾血管阻断、肾实质和集合系统的关闭及术中如何缩短肾热缺血时间等不仅是手术的难点,也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本文就LNSS治疗局限肾癌的技术进展做一全面的综述。

  • 标签: 局限性肾癌 腹腔镜手术 保留肾单位 手术治疗 术后生活质量 实体性肿瘤
  • 简介:由于膀胱原位癌具有浸润或潜在浸润的特性。传统上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970年代后期卡介苗膀胱灌注成为治疗原位癌的首选方案,但由于有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的病例,则选择恰当的方案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目前卡介苗不敏感或耐受卡介苗的膀胱原位癌治疗方法,作者

  • 标签: 卡介苗 治疗 膀胱原位癌 肿瘤浸润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局限前列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7例局限前列腺癌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组织血流灌注信号特点,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根据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肿块大小、血清PSA等结果进行客观疗效判定.将两疗效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FU治疗前,所有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均呈快速高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治疗有效15例,其中无增强12例、少量低增强3例;无效2例,仍表现为快速高增强.客观疗效判定有效15例,血清PSA下降幅度均≥50%,其中2例前列腺结节体积缩小≥50%;无效2例,血清PSA、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大小体积均与治疗前水平相当.客观疗效判定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符.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局限前列腺癌的消融范围及程度,是评价早期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高强度聚焦超声 局限性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临床局限前列腺癌患者采用TRUS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并发症少,术后3月内PSA均下降到正常值以下,随访9—38个月,PSA≤0.2ng/mL,均无生化失败,均存活。结论^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限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好,生化失败少,远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是治疗局限前列腺癌的良好方案。

  • 标签: ^125I 前列腺癌 组织间植入
  • 简介:目的比较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的临床诊疗特点,阐述早期检出肾癌的重要意义。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总计肾癌患者10065例,其中偶发肾癌患者4251例,症状肾癌患者5814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上平均差(MD)为-1.58(95%CI:-2.05--1.11),在肿瘤病理分级(G1和G2)、保留肾单位手术例数、临床分期(T1和T2)、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上比值比(OR)分别为3.01(95%CI:2.62-3.45)、3.47(95%CI:2.72-4.44)、3.95(95%CI:3.24-4.81)、0.20(95%CI:0.11-0.35)和0.24(95%CI:0.17-0.3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手术年龄上MD为0.23(95%CI:-1.64-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与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具有肿瘤体积小、肿瘤病理分级低、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少等特点,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十分重要。

  • 标签: 偶发肾癌 症状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及应用Cox模型将获得随访的7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1%,3年生存率为81.3%,5年生存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8个对肾细胞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是否为偶发癌、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栓、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无肿瘤细胞坏死、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肿瘤病理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TNM分期、是否行肾癌根治术、是否为偶发癌、术后有无行免疫治疗有关,其中肿瘤的TNM分期为危险因子,后3个因素为保护因子。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右侧腰部问断性疼痛2年余,突发高热3捌,于2013年5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右侧腰部扪及包块,边界不清,有肾区叩击痛阳性。13超示右肾形态失常,肾内积液,合并有混朵密度,可见分隔,右侧输尿管结行。

  • 标签: 囊性肾癌 漏诊分析 入院查体 突发高热 右侧 叩击痛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一些传统的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的"微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术也向着"微创"的方向大步前进着,从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后腹腔镜手术,以及新兴的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 标签: 微创手术方法 肾癌根治术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小切口手术 单孔腹腔镜
  • 简介:肾细胞癌在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并且当其癌肿超出肾脏范围成为非器官局限病变后,则是泌尿男生殖系中致死性最强的恶性肿瘤。2009年,美国有57000例患者被诊断为肾癌,其中有13000人被夺去了生命[1]。

  • 标签: 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 长期治疗 肾癌 多灶性 双侧 2009年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伴腔静脉癌栓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肾癌伴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技巧。结果54例患者中4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手术治疗,2例因术中癌栓脱落死亡,余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详细讨论、精心准备,术中严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静脉阻断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肾肿瘤 腔静脉癌栓 手术配合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同侧肾上腺、肾窝、局部淋巴结和腹壁)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处理原则。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肾癌根治术后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49岁。透明细胞癌19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其中II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病理分级FurmanⅠ级8例,FurmanⅡ-Ⅲ级20例。开放手术18例,腹腔镜手术10例。原发肾脏肿瘤中T1a期1例,T1b期10例,T2期10例,T3期4例,T4期3例。原发肿瘤直径3-16cm。结果本组围手术区域复发转移部位分别为,肾窝19例,局部淋巴结7例,同侧肾上腺6例,腹壁7例。所有患者均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5例行挽救性手术或减瘤手术,1例放疗,1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时间为6-5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2-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死亡8例,12例疾病稳定,1年生存率为88.9%,2年生存率为77.8%。结论围手术区域肿瘤复发转移的肾癌患者原发肿瘤普遍体积偏大、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其次为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理级别普遍较高。处理上,通常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较高,且肿瘤不易切除干净,推荐结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肾癌 围手术区域 复发 转移 靶向药物
  • 简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肾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于肾周筋膜外游离并切除肾脏及肾周脂肪、同侧肾上腺及区域淋巴结。其切除范围随着人们对肾癌的认识改变而变化。从单纯的肾切除术到经典的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癌的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近30年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步和普及使得肾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可不再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并保留同侧肾上腺,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术后生存效果。

  • 标签: 肾癌 根治性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囊性肾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随访3~6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综合运用B超、CT等各种检查,可以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术中再行快速冷冻切片及术后细致的常规病理切片可更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行肾癌根治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囊性肾癌的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左肾癌切除术后4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5d”入院。患者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不伴尿频、尿急,无明显咳嗽、咳痰、胸痛等,亦无腰肋部疼痛、畏寒和发热。既往史:4个月前因“左肾肿瘤并腔静脉瘤栓形成,右。肾占位病变,转移可能(图1,2)”曾在外院行左肾切除加腔静脉取瘤栓术(具体不详),术后病理检查为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枚淋巴结转移。

  • 标签: 切除术后 肺转移 肾转移 左肾癌 无痛性肉眼血尿 术后病理检查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左侧腰背部困痛6月余,加重2月余"就诊,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5.8℃,P80次/min,BP120/85mmHg(1mm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肾区压痛不明显,有叩击痛,血、

  • 标签: 文献复习 囊壁肾癌 肾囊肿 肉眼血尿 浅表淋巴结 腰背部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探讨Tim-3甲基化在肾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20例肾癌组织和3例癌旁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癌组织中有11例(55%)检测到了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没有检测到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Tim-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DNA甲基化 MSP TIM-3
  • 简介:〔NeppleKG,etal.JUrol,2012,187(1):32-38〕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5000例患者诊断出肾癌,肾癌已成为男性第七大、女性第九大常见恶性肿瘤。研究显示肾癌的发病率近年呈稳步上升趋势,而总的发病率的升高却可能掩盖肾癌发病年龄的差异性。

  • 标签: 癌发病率 发病年龄 特异性 肾癌 基础数据 美国
  • 简介: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脏肿瘤的85%。手术治疗(包括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是目前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段。RCC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即在完全切除肿瘤同时有效地留存肾组织,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肾癌 腹腔镜 carcinoma 根治性肾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