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但其最大的危害却是局部脆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仍主要依赖于系统用药,但系统用药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治疗依从性差、全身性副作用较大等缺陷.骨质疏松骨折好发部位非常集中,多集中在胸腰段和双髋,随着现代微创介入外科的迅速发展,使得局部治疗骨质疏松成为可能.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实现局部促进骨形成或者抑制骨吸收,从而在重点部位起到预防骨折、加速骨折愈合以及增强植入物稳定性的作用,弥补了系统用药的副作用及起效慢等缺点.局部治疗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或内植物表面涂层的药物释放以发挥作用,目前有多种呈递系统能够有效搭载并缓释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他汀类药物等都是常见的临床前研究药物.此外,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RANK)和Wnt通路等生物靶向药也处在研究之中.总之,骨质疏松的局部治疗或能提供新的辅助治疗策略,联合应用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取长补短,是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及应用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局部呈递 植入物涂层 他汀 药物治疗
  • 简介:骨骼是一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器官,其代谢的动态平衡依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相互调节。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调节,因此,成骨细胞的调节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细胞的调节包括全身性调节和局部调节,其中局部调节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多个环节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骨细胞的局部调节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许多局部调节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细胞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BMP)信号传导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成骨细胞局部调节关系密切。

  • 标签: WNT信号传导通路 成骨细胞分化 局部调节 PROTEIN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跟内、外侧皮神经支的体表定位及其与足跟痛的关系.方法:解剖20例足踝部尸体标本,分别以内、外踝尖水平线以及内、外踝尖与跟骨结节连线观测跟内、外侧皮神经支的体表定位.局部封闭跟内、外侧皮神经支治疗35例足跟痛患者,以'治愈'、'有效'、'无效'标准进行评判疗效.结果:跟内侧皮神经支体表定位:内踝尖连接跟骨结节内侧突后最突出处连线中点的稍下方;跟外侧皮神经支体表定位:外踝尖至跟腱后缘水平线中点稍下方;临床局部封闭跟内侧皮神经支治疗足跟痛的治愈率81.3%,而封闭跟外侧皮神经支的治愈率为41.7%.结论:跟内侧皮神经支卡压是产生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局部封闭跟内侧皮神经支治疗足跟痛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跟内侧皮神经支 跟外侧皮神经支 足跟痛 体表定位 局部封闭 局部解剖
  • 简介:目的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培养巨噬细胞,并鉴定其表达Nogo受体(Nogoreceptors,NgR)情况。方法胰酶消化大鼠损伤脊髓组织获取其脊髓损伤局部巨噬细胞,细胞贴壁后用添加5%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其是否表达CD68及NgR。结果原代培养的臣噬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等,可存活约3周,表现为CD68抗原阳性,多数细胞NgR抗原阳性。,结论成功地从脊髓损伤局部分离出巨噬细胞,多数细胞表达NgR抗原。

  • 标签: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局部封闭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方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特别受到基层医生的欢迎,而局部封闭治疗导致肢体末端坏死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笔者于2010年3月遇到1例踝关节前方注射强的松龙致足趾坏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8岁,乡村医生。于2010年2月因右踝关节疼痛,自行用强的松龙2mL行踝关节前方封闭注射,注射后出现右足明显疼痛,于次日出现疼痛加重、苍白,继而肿胀、患足青紫。到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2周左右出现5个足趾发黑、干瘪,于跖趾关节处界限逐渐明确,建议行小腿部截肢,但截肢位置患者不能接受。3周后来我院就诊,【关键词】封闭注射;踝关节;坏死;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足趾;局部注射;治疗后;慢性疼痛;前方;

  • 标签: 局部封闭注射 足趾坏死 踝关节 前方 局部封闭治疗 慢性疼痛
  • 简介:凝肩即肩周炎发展到晚期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所致,我们从1996年用改良小针刀剥、挑并局部封闭治疗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5~66岁,左肩6例,右肩2例,病史均在半年以上,最长为2年,8例都发展至Ⅱ期(僵硬期),肩关节活动范围很小,屈伸,收展,旋转均在0°~20°之间。二、治疗方法与结果;作者采用自己改进的小针刀即将直径为1.2mm的针刀的刀锋改制成斜刃,钩状刃,

  • 标签: 小针刀 局部封闭治疗 肩周炎 内蒙古医学院 肩关节活动 功能锻炼
  • 简介:由AO-Spine中国部主办、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承办的2011年"脊柱畸形"高级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25~26日在南京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矫形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包括:(1)脊柱畸形的临床评

  • 标签: 脊柱畸形 中国 南京鼓楼医院 专题报告 脊柱矫形 国内外
  • 简介:目的针对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并评价改进后技术的优缺点。方法11例患者采用传统经腹膜外入路即常规程序作为对照组,16例选择采用改良“L”形胸腰联合切口(经第11~12肋胸膜外一腹膜后入路)及改进程序。比较2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7例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术中平均出血量45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19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cm.。随访4-13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4%。结论该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出血少、手术创伤较轻、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优点。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大连市内四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跌倒风险,为本地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内四41至70岁的女性487名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相关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年龄、绝经年限、BMI、运动时长及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对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高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高低与年龄、绝经年限和BMI、运动时长、口服激素类药物等密切相关。

  • 标签: 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对比几种不良反应预防性用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密固达治疗280例骨质疏松症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对输液前使用地塞米松、乐松、泰诺预防抗过敏组与无药物预防组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预防用药组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剧烈骨痛的概率明显低于100例非预防用药组,两组均未出现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密固达不良反应以发热、肌肉酸痛流感症状为主,预防用药可明显减少流感症状,而对心律失常、眼部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几种预防用药组之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骨质疏松 密固达 预防性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估雷奈酸锶对小榄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4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钙剂+骨化三醇组(SA),阿伦膦酸+钙剂+骨化三醇组(AL),钙剂+骨化三醇组(CA),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的骨密度及血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药物干预6个月,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药物干预12个月,与基线相比较,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与基线相比较,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雷奈酸锶治疗组有3例(9.1%)患者因恶心及纳差而退出研究,阿伦膦酸组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雷奈酸锶疗效优于阿伦膦酸钠,雷奈酸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雷奈酸锶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血清标志物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对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进行MTT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及致敏实验,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该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解型纳米人工骨复合体MTT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人工骨材料细胞存活率〉90%,细胞毒性1级。人工骨复合材料浸取液未引起豚鼠过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未出现明显全身毒性反应。结论交联可调式抗结核药物缓释型纳米人工骨复合材料无MTT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良好,并能够降低利福平直接给药的生物毒性,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皮肤/内刺激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小鼠 结核 脊柱 骨代用品 迟效制剂 设备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8.7%,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伊班膦酸钠 辛伐他汀
  • 简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原中国老年学学会)于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五届五次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学会主委刘忠厚、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及办公室主任马晓骥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医学学会 分支机构 老年学 会议 中国 办公室主任
  • 简介:目的评价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荟萃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11年)、EMbase(1966~2010年)、Cochrane图书馆(2010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有关采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使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760例)。各项研究中腰椎BMD的升高幅度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特立帕肽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腰椎BMD的升高幅度比阿仑膦酸盐组高5.16%(95%CI,4.07%~6.26%),P〈0.0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高钙血症(2.84%,特立帕肽组),背痛(3.98%,阿仑膦酸盐组)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e分析,合并OR值为O.75(95%CI,0.51~1.11),P=0.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的升高幅度高于阿仑膦酸盐,二者的安全性近似,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特立帕肽 阿仑膦酸盐 META分析
  • 简介:为评价特乐定(MFP-ca)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北京协和医院和301医院分别进行了一个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每个医院分别收集腰椎骨密度降低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病人服用特乐定1片tid(15mgF^+-450mgCa^2+/天),另一组病人服用钙剂(450mgCa^2+/天)作为对照,治疗期限为6个月,协和医院特乐定组病人骨密度(BMD)6个月后平均增加2.6%,对照组下降1.7%。301医院特乐定组病人BMD增加2.5%.对照组病人BMD下降0.5%。两个医院的结果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和0.0099)。两个医院的前瞻、双盲试验说明,特乐定6个月的治疗对有骨质琥橙的中国妇女腰椎骨密度已有明显增加。该研究同时说明特乐定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治疗 病人 医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对照组 谷酰胺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侧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pedicle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542±0.13g/cm2。随机分为三组。侧孔间隔一个螺纹为A组(FPS-1)和侧孔间隔两个螺纹为B组(FPS-2),这两组均通过加压灌注筒装置进行骨水泥钉道灌注1.5ml,C组为常规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pediclescrewgroup)CPS组,不灌注骨水泥。24小时后行三维CT扫描,观察骨水泥椎体内的分布;随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三维重建显示:FPS-1组骨水泥均分布于椎体内,FPS-2组有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弓根内。最大轴向拔出力:A组(573.2±136.30)N,B组(769.2±92.30)N,C组(361.8±58.84)N。FPS-1组和FPS-2组的螺钉稳定性均显著强于CPS组(P〈0.05),且FPS-2组优于FP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远端三分之一为侧孔设计的安全区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能够影响螺钉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