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萘氨酸最早在日本绿茶中分离得到。结构与谷氨酸相似。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凋亡,促进DNA修复,以及和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对脑缺血超保护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改善学习记忆,增加多巴胺释放等作用.在脑保护上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茶氨酸 保护
  • 简介:最近本人有幸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进修临床麻醉三个月。该中心是全美最大的医学中心,中心内拥有数十家医院和医疗机构。本人重点参观了其中四家医院,包括得克萨斯儿童医院、休斯顿心脏中心、休斯顿基督教会医院和爱迪森癌症中心,发现麻醉科在这些医院内都是最大的科室,麻醉科医生除了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和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麻醉门诊(麻醉科术前门诊,不包括疼痛治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内医院多数尚未开设麻醉门诊,本人现将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麻醉门诊 作用 运作 急救复苏
  • 简介:氯胺酮(ketamine,Ket)为苯环已哌啶类静脉麻醇药,自1965年由Dimino首次引入临床以来,以其强效、确切的镇痛作用,以及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被常用于创伤、烧伤、脓毒性休克等危重病人的麻醉,近几年来又发现Ket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增加抗炎因子表达,减轻炎性反应。现就其抗炎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抗炎作用 氯胺酮 中枢 炎性因子 抗炎因子 哌啶类
  • 简介:新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完全恢复的全标准是TOF比值≥0.9,TOF值〈0.9可视为有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在临床工作中,全麻恢复期能观察到有残余肌松阻滞,为了降低PORC的发生率,使患者完全恢复骨骼肌收缩功能和反射活动,以抗胆碱酯酶药作为拮抗剂拮抗残余肌松。但抗胆碱酯酶药有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衡量肌松拮抗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对麻醉医师来说尤为重要。本篇就术后肌松残余阻滞作用及肌松拮抗应用方面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 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 SUGAMMADEX
  • 简介:术后残余肌松作用在术中应用肌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肌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肌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肌松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 简介:瑞芬太尼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血浆中快速代谢,可应用手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下降的患者.同其他阿片类相比较具有围术期心脏保护功能。用瑞芬太尼进行镇痛及镇静治疗,可实现早期复苏,早期脱离呼吸机及早期拔管的目标,为避免由长期的机械通气所引发的并发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 标签: 瑞芬太尼.心肌保护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临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的管理影响着医院的整体管理。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是当前临床科室管理干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管理中同样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科室文化建设 科室管理 医院管理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 医学科技进步 临床科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下肢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麻醉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0min、30min、回病房30min和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的HR、SBP;应用放免法测定术前一日、术日、术后1、2、3日的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中HR、SBP无显著差异,术后对照组的变化与超前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r、Ins、AⅠ、AⅡ术后降低幅度均低于超前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AS、SDS、术后恐惧程度较超前镇痛组者显著性增高(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和例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结论: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忍受力。维持较为正常的应激能力,避免过度应激反应。由此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 超前镇痛 手术应激 心理 心理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
  • 简介:吸入性麻醉剂的预处理效应Cope等最早发现在离体兔心肌,用异氟烷处理时,其心肌保护效应持续时间超出了给药时间[Copeta1.1997]。离体心脏灌流时予2MAC的氟烷、安氟醚或异氟烷5min可以减小大约75%的梗死容积,即便在缺血前10min将麻醉剂清除,该保护效应依然存在。因此称其为吸入性麻醉剂介导的预处理效应。

  • 标签: 离体心脏灌流 预处理效应 保护作用 吸入性麻醉剂 脊髓 保护效应
  • 简介:乙醇相关性因素往往与慢性炎症相关。导致此类炎症的主因在于肠道微生物产生的脂多糖(LPS)。乙醇可影响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屏障结构缺损,显著增加LPS从肠道易位的概率。从肠道易位的LPS经胃肠道淋巴管和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门脉途径大部分LPS可被肝脏解毒,经淋巴途径则可有大量LPS进入体循环,进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可引起远端靶器官损害。LPS的播散途径还可以影响释放入循环系统的炎性介质的种类,进而影响个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 标签: 乙醇 慢性炎症 脂多糖 肠道菌群 LPS
  • 简介:目的:为克服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腔镇痛的副作用,采用肌注不同剂量纳洛酮方法,凝寻找既不影响吗啡镇痛效果,又能减少吗啡副作用的最适宜纳洛酮剂量。方法:选择临产妇400例,经L2~3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麻醉施行剖宫产手术,于开腹时往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3mg,随后将病人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每组100例,于硬膜外注入吗啡lh后分别肌注纳洛酮0.1mg、0.2mg、0.3mg和生理盛水。术后观察病人48h,比较其副作用与镇痛效果。结果: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三组(P<0.05),镇痛优良率也低于其它三组(P<0.05)。A组、B组和D组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未见瘙痒、嗜睡、尿潴留及呼吸抑制副作用;A组和D组的副作用发生例数较多,以D组属最多。B组和C组恶心呕吐例数较A组和D组为少。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腔吗啡3.3mg镇痛lh后肌注纳洛酮0.2mg,可有效拮抗吗啡的副作用。而对其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认为两者的配伍剂量是适宜的。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疼痛 肌肉注射 纳洛酮 吗啡 硬膜外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施行心理学干预对围术期患者的应激状态影响。方法:6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无精神病、麻醉和手术史,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n=30)和对照组(n=30)。全部患者都在术前和术后施行心理学调查与各种测试评价。术前采用填写调查问卷方法,让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SAS、SDS、SCL-90记分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心理疏导组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减低(P<0.01),血浆白蛋白则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则显着性降低(P<0.05)。心理疏导组的血压和心率平稳;对照组的血压和心率则波动明显增大。结论:手术前对病人施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麻醉手术期的应激状态。

  • 标签: 心理疏导 妇科手术 应激状态 血清皮质醇 血浆白蛋白 围手术期
  • 简介:肝功能衰竭常累及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如何保护好包括供肝在内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乌斯他丁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其广泛的器官保护作用使其成为肝移植麻醉的常规用药。本文就乌斯他丁的药理作用以及近年来用于器官保护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乌斯他丁 器官保护
  • 简介:重复给予吗啡能导致其抗伤害效应的时间依赖性降低,此即为吗啡耐受:近年来,许多研究报告显示重复给予吗啡后脊髓背角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加,其特征表现为GF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和形态学发生变化。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吗啡镇痛耐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 吗啡镇痛耐受 作用 形态学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清除炎症介质、改善机体内环境,调节免疫功能。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治疗时机,治疗方式,剂量选择和终止时机,都需要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目的:阐明胃内容物误吸后肺损伤的原因及其致病机理。方法:取大鼠18只,麻醉后行气管造口置管,接呼吸机行纯氧定压人工呼吸(最大吸气压PIP=2.0kPa)。1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盐酸组(H组)和胃蛋白酶组(P组)。H组大鼠经气管注入稀盐酸溶液(pH=1.5)4ml/kg;P组注入胃蛋白酶与稀盐酸液混合液(pH=1.5,胃蛋白酶0.5mg/m1)4ml/kg。观察4h。试管内实验:用气泡式表面张力计测定全天然肺表面活性剂(completenaturalsurfactant,CNS)中混入胃蛋白酶后对其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误吸后,P组PaO2显著下降,误吸60min以后显著低于H组,加用PEEP后PaO2回升的幅度很小。P组误吸后PaCO2迅速增加,并随时间延长继续上升,至90min后可达10kPa以上,显著高于H组。全天然肺表面活性剂(CNS)中加入胃蛋白酶溶液后,随温育时间的延长,最小表面张力增加(P<0.01),而加入纯盐酸时,最小表面张力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误吸胃蛋白酶可造成最重肺损伤,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同等酸度的盐酸,其机理很可能与胃蛋白酶破坏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 标签: 胃蛋白酶 肺损伤 致病机理 气管造口置管 呼吸机 纯氧定压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