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3型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汉族人群中100例3型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并给予干扰素常规治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单核苷酸多态性(rs8099917)进行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65例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携带基因型TG发生未达到RVR的风险较基因型TT高14.85倍(P〈0.01),携带基因型GG较基因型TT高33.750倍。携带等位基因G发生未达到RVR风险高(P〈0.01)。纳入的研究对象中,65例(65%)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基因型TT患者中67.8%达到SVR,基因型TG中62.5%达到SVR,基因型GG中50.0%达到SVR,回归分析未见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8B基因多态性(rs8099917)可能影响丙型肝炎治疗效果。

  • 标签: IL-28B 基因多态性 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定型方法对已知ABO血型进行验证和AB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对20例已知ABO基因的DNA标本进行基因定型,证实文中的ABO基因定型方法可靠;对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血型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所定表型完全符合。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应用于ABO血型疑难样本。

  • 标签: ABO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PCR-SSP
  • 简介: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肾移植受者与HLA基因相关性。方法:运用PCR-SSP法对我院湖北地区406例肾移植受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4026例湖北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检出HLA-A32、B35、B44、B45、B52、B56、B64、B75、DRB1*10、DRB1*14、DRB1*16,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35、DRB1*14的基因频率〉0.05;检出B46、DRB1*9、DRB1*1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46、DRB1*9基因频率〉0.1。结论:高频率基因与湖北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一致,其中B35、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是湖北地区的易感基因;B46、DRB1*9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

  • 标签: 肾移植 HLA 基因频率
  • 简介:MNS血型于1927年被发现,是血型系统抗原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系统的一个血型系统,最主要的抗原为M、N、S、s4个抗原,Mur抗原在中国人中的发生率为6%~7%﹝1-2﹞。在MNSs系统的抗体中,抗M是最为常见的,抗M和抗N多为目然友生的抗体,其中抗M是干扰血型鉴定最常见的抗体,抗S和抗Mur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能够引起严重的输血后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抗Mur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发生率很高。

  • 标签: 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抗Mur 抗S
  • 简介:献血者,血型初筛正定型为B型,血站检验科做正反定型发现不符,正定型为B型(抗A±,抗B4+),反定型AB型(AC-,BC-,OC-),送输血研究室鉴定结果为A3B亚型。

  • 标签: A3B亚型 单克隆试剂 混合视野凝集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人POT1基因的方法。方法:依据人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总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版,以TBP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OT1基因表达。结果:POT1和TBP基因熔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POT1基因及参照基因TBP基因扩增效率相同(直线斜率0.0171〈0.1)。POT1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3%和2.1%;TBP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2%和2.6%。结论:建立了SYBRGreenⅠ实时定量检测人类POT1基因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人类POT1基因的定量分析。

  • 标签: POT1基因 相对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确认1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PCR-SBT)法对中华骨髓库河北地区捐献者进行HLA常规分型并利用序列特异性SSSP引物测序,鉴定HLA新等位基因。结果:发现该标本的HLA-B位点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HLA-B位点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不一致,不能指定为任何等位基因,其中一个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15:01:01:01的差异是在第2外显子206位的T〉C,其突变导致密码子ATG〉ACG,结果造成B*15:01:01:01氨基酸序列中45位的甲硫氨酸(M)变为苏氨酸(T)。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该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B*15:202。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 分型 测序
  • 简介: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临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基因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手足口病高峰时期收集的咽拭子标本109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4株EV71型病毒株的227bpVP3-VP1基因序列和3株CA16株的736bpVP1-2A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到的4株EV71分离毒株均属C4a亚群,3株CA16分离毒株均属于B1b亚群。结论:2013年黄梅县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的EV71流行株为C4a亚群,CA16流行株为B1b亚群。

  • 标签: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Dombrock血型Do^a和Do^b基因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a和Do^b基因分型。结果:248例Dombrock血型Do^a的基因频率为0.0867,Do^b的基因频率为0.9133。结论:248例Dombrock血型Do^a及Do^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867和0.9133。PCR—SSP技术可以较好的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基因分型。

  • 标签: Dombrock Do^a Do^b 血型
  • 简介:目的:探讨3种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改良hodge试验、CarbaNP试验、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筛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差异。方法:对23例待测菌株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17株阳性,阳性率为73.9%;CarbaNP试验19株阳性,阳性率为82.7%;mCIM试验20株阳性,阳性率为87.0%。结论:改良hodge试验步骤简单易行,结果稳定,阳性率高,但用时较长,可用于试验结果的再次验证,也可用于大量临床住院标本。CarbaNP试验前期准备及步骤复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但它最短30min内出现结果,颜色对比显著,可用于实验初期的快速检验。mCIM试验操作简单,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可用于常规实验室碳青霉烯类的检测。

  • 标签: 改良HODGE试验 CARBA NP试验 mCIM试验 碳青霉烯酶
  • 简介: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小儿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检出率、基因型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DB)诊断β地贫286例,再进一步采用GAP-PCR法进行α地贫1和α地贫2基因检测。结果:在286例地贫中检测出25例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为8.74%,其中β地贫复合α1地贫基因为4.89%,β地贫复合α2基因为3.85%。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18例,检出率为8.74%,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7例,检出率为8.75%,在25例αβ复合型地贫中,β重型者占28%。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有贫血,肝脾肿大的临床表现,但较单纯重型地贫轻,血液学检查也显示为中间型的表现。结论: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较高。αβ复合型地贫血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有密切关系。研究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对指导地贫患儿的养育、保健、治疗和婚姻生育有着很大的意义。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在受血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的关系,分析筛查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对6439例受血者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对阳性表达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分析其表达与输血、妊娠的关系。结果:6439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呈阳性21例(0.33%);其中1983例无妊娠、无输血史者中阳性1例(0.05%);94例有妊娠及输血史者阳性1例(1.06%);2471例无妊娠有输血史者中阳性8例(0.32%);1891例有妊娠无输血史者阳性11例(0.58%)。无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低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也低于有妊娠及输血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妊娠及输血史者明显高于有输血史者或有妊娠史者,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4.8%),特异性抗体20例(95.2%),其中主要为抗-D、抗-M、抗-E和抗-C等。结论: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为临床寻找相容血液争取时间,检出有针对性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表达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分布特点及其基因频率。方法:采用微孔板法对672名汉族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MN血型抗原检测,如有可疑用盐水试管法确认,并统计其基因频率。结果:温州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分布特征为MN〉M〉N,基因频率为m〉n(m=0.5372、n=0.4628),样本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较好(χ^2=0.027,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M基因频率高于N基因频率,掌握MN血型系统在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表现型分布特点及其基因频率有利于建立相应的血源队伍,并对本地区的临床输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疾病诊断、人类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温州地区 汉族 MN血型 基因频率
  • 简介: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对其突变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与疾病的轻重、病灶转移有某种内在联系,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基因P53 抑癌基因 肝癌 机率
  • 简介: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检验技术,通过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从而保证检验质量。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EQAS)项目由上海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承担,已连续多年举办,该项目每年上下半年各1次(以下分别称为第1次、第2次),

  • 标签: 室间质量 实验室 全国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MIA)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000例,分别用TRUST、TP-ELISA和TP-CMIA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例,阳性率为4.96%;TP—E1.ISA检出阳性290例,阳性率为3.63%;TP—CMIA检出340例,阳性率为4.25%。TP—cMIA和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和TP—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CMIA能够助于梅毒的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了解河北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对1912例河北地区汉族人群献血者采用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SBT)进行HLA-C位点高分辨基因分型,直接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912例河北汉族献血者中共检出41个HLA-C等位基因,其中频率大于0.050的常见等位基因共7个,分别为C*07:02(0.13546),C*06:02(0.118985),C*08:01(0.101726),C*03:03(0.10068),C*01:02(0.09022),C*03:04(0.089174),C*04:01(0.071391)。与我国其他文献中汉族人群数据进行群体比较后发现,河北汉族人群HLA-C位点频率除与最高的常见基因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均为C*07:02外,与其他地区无论是分布规律还是常见等位基因的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四川、广东、湖南岳阳3省市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因分布规律却较为相近。结论:获得了河北地区汉族人群HLA-C位点基因分布规律和特征,与南方汉族人群差异显著,本研究为中国人群HLA-C位点基因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数�

  • 标签: 人群位点 位点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抗D抗体的产生与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有抗D抗体的血液样本42例,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表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定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确定RhDel型,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boxes及外显子。结果:在42例样本中,24例(57.14%)样本只含有杂交盒,18例(42.86%)样本中同时含有上游盒、下游盒和杂交盒;RHD基因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的有23例(54.76%),部分缺失的有10例(23.81%),所有外显子全部存在的有9例(21.43%)。结论:RhD阴性女性经妊娠产生了抗D抗体,很可能与RHD基因的杂交Rhesusbox及RHD基因的不完整性有关。

  • 标签: RHD 基因 RHESUS BOX 外显子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人群HPA-1-17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建立HPA基因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284名健康的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血小板捐献者HPA基因进行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结果:武汉地区健康血小板捐献者中检测出HPA-a基因中的1a-17a基因;各基因独立的分布频率中,HPA-1a(98.77%)、2a(97.01%)、3a(59.68%)、4a(99.82%)、5a(99.82%)、6a(98.42%)、15a(49.47%),HPA-7a-14a、16a和17a均为100%。仅检测出HPA-b基因中HPA-1b(1.23%)、2b(2.99%)、3b(40.32%)、4b(0.18%)、5b(0.18%)、6b(1.58%)、15b(50.53%),未检测出HPA-7b-14b、16b和17b。文中调查和分析了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武汉地区HPA基因有28种组合型,其中仅有3基因组合型频率〉10%(44%),另外25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9%(56%)。在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人群HP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武汉地区人群中HPA基因频率与上海、成都地区人群没有差异性,与美国、英国、欧洲人群有较有明显差异,而与日本人群的差异较小。结论:HPA-3、15系统具有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HPA-15系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36.54%、37.50%,是HPA配合性输注关注重点。HPA基因多态性研究数据有利于指导地区性血小板供者库库容的设计,配合临床开展选择适合性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武汉地区 血小板 HPA 频率 多态性
  • 简介:目的Ax是一种罕见的ABO亚型,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一个Ax亚型家系和一个无关的Ax亚型献血者个体为对象,研究中国人群Ax亚型的分子基础。方法ABO血清学定型、血浆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酶)活性测定、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家系先证者和无关献血者个体的ABO基因分别为A/O01和A/O02基因型,在第7外显子均存在426G〉C杂合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发生M142I改变。在120个正常样本中未检出此突变。结论ABO基因426G〉C突变导致的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第142位氨基酸置换改变了酶的保守区域,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导致Ax表现型。本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 标签: Ax等位基因 ABO基因 血型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