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分别采用卡式法、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2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中,ABO血型亚型10例、抗原(抗体)减弱或消失7例、冷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3例、自身加同种抗体1例、异常血浆蛋白2例、近期输注不同型血干扰1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样本,要结合病史,借助多种方法正确鉴定血型,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输血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回忆迟发型溶血反应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简介:献血者,血型初筛正定型为B型,血站检验科做正反定型发现不符,正定型为B型(抗A±,抗B4+),反定型AB型(AC-,BC-,OC-),送输血研究室鉴定结果为A3B亚型。

  • 标签: A3B亚型 单克隆试剂 混合视野凝集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正反定型不符者正确定型,探讨产生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为临床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A2Bx型,多种原因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结论:正反定型不符者应综合病情、输血史及特殊血清学检查等因素来确定血型。

  • 标签: 血型系统 血型血清学 ABO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卵巢肿瘤住院接受手术良性肿瘤患者41例,恶性肿瘤患者42例及正常受试者4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与CA125水平,计算ROMA值以评估患卵巢肿瘤风险。结果: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值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瘤组CA125水平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4水平及RO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E4≥150pmol/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限,则HE4、CA125及ROMA值敏感度分别为83.33%,69.04%85.71%;特异度分别为95.12%,78.0%,95.12%。CA1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HE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ROM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与CA125、H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单项检测HE4临床价值优于CA125。对于单项HE4、CA125检测而言,HE4、CA125联合应用计算ROMA值具有更好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临床价值。

  • 标签: 人附睾分泌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多见于Rh阴性妇女。其免疫反应是由于Rh阴性孕妇孕育了Rh阳性胎儿。胎儿Rh溶血病也可以发生在母亲是Rh阳性婴儿,这是由于胎儿C、C、E、e等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结果,这类Rh溶血病以抗E最多见,而抗-c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较少见,现将我们发现1例抗-cE联合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报告如下。

  • 标签: RH血型 抗-CE 联合抗体 新生儿溶血
  • 简介:患者,女,35岁,已婚,有输血史。因车祸伤双下肢截肢术后1个月切口不愈合及失血性贫血,输血配血困难而收入我院。入院后诊断左下肢截肢术后溃疡及失血性贫血。血常规检查:RBC2.54×1012/L,PLT110×109/L,Hb50g/L,

  • 标签: KIDD血型 抗-JKb RH血型 抗-Ce联合抗体 配血困难
  • 简介:l病例资料患者,女,76岁,因呼吸道疾病入院,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时3种筛选细胞均呈阳性。妊娠史与输血史:孕3产3活1,头胎正常存活;50年前患者生第2胎时因剖腹产而大量输血,1个月后出现腰背痛、全身不适等反应,新生儿于1周内死亡;生第3胎时新生儿发生严重黄疸,于当天死亡。经过Rh血型系统鉴定、谱细胞检测等判断为IgG抗-D、抗-C混合抗体。

  • 标签: IGG抗-D 抗-C 抗体鉴定
  • 简介:目的:对3例RhD阴性产妇所育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造成假阴性现象,进步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其母亲、父亲血型抗原、抗体。结果:新生儿血型分别为O,CcDEe、B,CCDEe、A,CcDEe;其母亲分别为O,ccdee、B,ccdee、AB,ccdee;其父亲分别为:O,CcDEe、O,CCDEe、A,CcD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为:3+、3+、3+。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法观察结果未见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该3例患儿RhD抗原为阳性,并由Rh系统IgG抗D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为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血型RhD 新生儿溶血 遮蔽现象 假阴性 鉴定与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灰色动态模型GM(1,1)(个变量阶微分方程)在承德市中心血站预测血液采集及制备数量变化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04-01-2013-12承德市中心血站年采集和制备6类血液品种数据统计资料,建立采集、制备预测模型Y(t)阶线性微分方程。将2013年采集、制备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比较,来检验模型预测能力,分析2014-2016年采集及制备数量。结果:承德市中心血站上述6类血液品种后验差比(均方差)C均〈0.35,小误差概率P值均为1,经拟合优度检验,精度均为优,预计2016年6类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备品种数量仍处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市中心血站以上6类血液采集、制备品种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可以利用本模型对未来年份血液采集、制备数量进行外推预测。灰色系统模型GM(1,1)成为其强化库存科学管理,保证血液供应计划有效方法和可行工具。

  • 标签: 灰色GM(1 1)模型 预测 血液 采集量 制备量
  • 简介:血小板输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重要支持疗法,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些长期反复输注血液制品患者,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严重出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免疫因素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主要原因之,其中HLA-I类抗体是最受临床关注关键因素,如何为患者提供HLA相合血小板供者是成功处理免疫PTR关键所在。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 Matchmaker分析技术 HLA半相合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间确诊为TTP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000~3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与湖北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113例RA患者及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308位点多态分析。结果:RA组与对照组TNF-α-308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与RA活动期指标ESR和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程度个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基层输血科现有资源配制输血相容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建立符合本实验室质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6-06配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稳定性和均,并与商品化室内质控品结果比较,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临床可行。结果: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与商品化质控品在批内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批间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批间差小,抗原抗体反应稳定性好,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 标签: 输血相容性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品 均一性 稳定性
  • 简介:<正文>临床检查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基础,临床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准确和有效。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检查基本项目,可以确定血液中可见成分质量和数量,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有效检测细菌传染病。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去体检还是生病,医生通常都会要求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而,很多人都很被动,甚至不愿意去。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血常规检查是无用,他们无法理解。然后他们就不会依赖医生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应该错误地花钱。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血常规检查是人体健康检查中最常见检查项目。它可以直接反映人们身体状况,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如何通过检查血常规报告来初步判断他们身体状况呢?今天,让我们给你些科普知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汇集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等指标及临床输注效果,评价汇集血小板输注有效。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通过无菌接驳将混合白膜和延迟同型血浆混合在起,进行白细胞过滤,并测定46例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比较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出血时间(lvy法)。结果:89.1%(37/46)汇集血小板几项特定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汇集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CCI、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集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能达到较好止血效果,并且能节约血源,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 标签: 白膜 白细胞过滤 单一延迟血浆汇集血小板
  • 简介:1题名1.1题名应符合3个C:确切(correct),简练(concise),醒目(clear)题名命名应突出论文要词放在开始。

  • 标签: 医学论文 书写规范 英文摘要
  • 简介:1我国无偿献血现状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血液供应紧缺,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年献血人次或献血量2位数降幅,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行业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启家庭互助献血,试图力挽这局面,但仍难以从根本上奏效[1]。

  • 标签: 夜市献血点 血荒 个人自愿献血
  • 简介:目的:探讨TAFI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心肌梗死(MI)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00例MI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多态。结果:CPB2基因G505A位点3种基因型(G505G、G505A、A505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35%)、54(54%)、11(11%)和32(35.6%)、46(51.1%)、22(24.4%),等位基因G、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62.0%)、76(38.0%)和110(61.1%)、70(38.9%);C1040T位点3种基因型(C1040C、C1040T、T1040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2%)、53(53%)、15(15%)和31(31.4%)、49(54.4%)、10(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8.5%)、83(41.5%)和111(61.7%)、69(38.3%),2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505A位点:χ^2=1.6757,P=0.8524;χ^2=0.7881,P=0.6973;C1040T位点:χ^2=0.6482,P=0.3958;χ^2=0.7231,P=0.5291)。结论:编码TAFI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基因多态与MI没有明显关系。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凝血酶激活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Ax是种罕见ABO亚型,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个Ax亚型家系和个无关Ax亚型献血者个体为对象,研究中国人群Ax亚型分子基础。方法ABO血清学定型、血浆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酶)活性测定、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家系先证者和无关献血者个体ABO基因分别为A/O01和A/O02基因型,在第7外显子均存在426G〉C杂合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氨基酸发生M142I改变。在120个正常样本中未检出此突变。结论ABO基因426G〉C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第142位氨基酸置换改变了酶保守区域,从而降低了酶催化活性,导致Ax表现型。本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 标签: Ax等位基因 ABO基因 血型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