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膜炎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0例结核膜炎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9例17~45岁。均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CT主要表现有腹水7例;腹膜、大网膜、肠系增厚6例;淋巴结增大3例,部分同时伴有以上征象。全部患者在积极抗结核治疗,伴明显腹水早期腹穿抽液、激素治疗,平均随访2年,症状消失。结论结合临床及CT表现,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断,早期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结核 腹膜炎 诊断 早期治疗
  • 简介:"牙高血压"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针对牙龈健康与高血压的研究却很少,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强化牙周治疗可降低牙周炎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调查报告显示,跟十年前相比,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状况均有改善,但35-44岁的中青年牙结石和牙龈出血却没有实质的好转,而且牙龈出血的检出率还上升了10.1%.

  • 标签: 牙周炎症 高血压 牙源性
  • 简介:目的提高对感染心内膜炎(IE)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IE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贫血、脾大、心脏杂音及杂音改变,消瘦厌食、出汗、周围动脉栓塞。血培养阳性率61.54%,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61.54%。结论①心脏结构异常是IE的主要基础病因;②先天性心脏病、退行心脏瓣膜病、风湿心脏病联合病变者为发生IE的高危人群;③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重症感染心内膜炎(IE)的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膜炎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ml).结果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心内膜炎的关键.重症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具有强烈传染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膜炎系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胸膜腔不同程度积液为主要特征,两者并存者可高达60%,有关其心电图变化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住院患者131例心电图分析如下。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心电图变化 肺结核 结核杆菌 慢性传染病 心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心内膜炎(IE)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比分析了38例并发血管栓塞的IE和149例未并发血管栓塞的IE患者。结果IE并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为20.3%。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发热常见(92.1%)、血培养阳性率高(76.3%)、绿脓杆菌感染相对多见(10.5%)、赘生物直径较长及预后差。结论IE并发血管栓塞者与无栓塞比较,在临床表现、血培养、赘生物大小等方面有所不同,并发栓塞是IE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心内膜炎 感染性 血管栓塞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的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70岁。因心悸、胸闷10天入院。图中同步连续记录示:仅见窦性P波,P-R间期0.23s。另可见异位房P’波呈两种形态,尤以Ⅱ导联改变明显:P’1、P’2、P’3、P’6-8、P’12、P’13-15、P’17呈深倒置(梯形图中标·)。QRS波形态、时间正常。R-R间距不等,但与P波或P’波有关。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文氏型传导 异位房性 多源性 QRS波形态 激动 窦性P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碱性溶液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真菌外耳道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碱性溶液浴加微波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进一步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4.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碱性溶液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外耳道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碱性溶液 微波照射 真菌性外耳道炎
  • 简介:目的针对慢性肺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肺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复发几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心脏病并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不良情绪,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肺水肿(NPE)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变化的临床意义。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NPE患者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3.2±10.5)岁。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比较治疗前后EVLWI、PVPI与氧合指数(OI)的差异,分析EVLWI、PVPI、OI之间的相关。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EVLWI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第3d、第5d、第7dEVLWI明显下降(P〈0.05)、PVPI明显下降(P〈0.05),同时期OI显著升高(P〈0.05);EVLWI和PVPI分别与OI存在显著负相关(r=-0.509,P〈0.05;r=-0.541,P〈0.001);EVLWI和PVPI呈正相关(r=0.712,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前EVLW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4±3.1vs.10.1±2.7,P〉0.05);治疗7d后,存活组患者EVLW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2±2.0vs.9.4±3.1,P〈0.01),亦低于死亡组(6.2±2.0vs.8.4±1.7,P〈0.05)。结论EVLW的高低能直接反映NPE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EVLW越高,则病情越重,OI越低;同时监测EVLWI能预测病死率。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氧合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心钠素水平(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在慢性肺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PHD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并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5天的常规治疗。检测并记录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内以及对照组的ANP、N-脑钠肽前体(N-brainnatriureticpeptideprecursor,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arterialsystolicpressure,SP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midexpiratraryflowcurve,MM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的A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NP水平与NT-proBNP和SPAP个水平均呈正相关,ANP水平与PaO2、MMEF以及FEV1各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P是CPHD诊断治疗的灵敏标志物,测定ANP对CPHD的诊断有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心钠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N-脑钠肽前体
  • 简介: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 标签: 动静脉瘘 岩上静脉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目的探析茯苓四逆汤治疗慢性肺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抗感染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茯苓四逆汤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茯苓四逆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