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疫苗全程冷链中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关键因素的权重。方法通过专家调研和层次分析,对涉及的装车风险、运输风险、储存风险和接收接种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明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结论运输环节是造成疫苗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运输途中温度监控和紧急事件处理是全程冷链中关键作业点。

  • 标签: 疫苗 全程冷链 层次分析法 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酮咯酸丁三醇肌肉注射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酮咯酸丁三醇肌肉注射30mg或盐酸曲马多肌肉注射100mg,观察两组患者30min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幻67%、90%和23%、63%,差异显著(P<0.05).结论:酮咯酸丁三醇治疗肾绞痛作用显著,并且起效迅速,可作为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曲马多 肾绞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诊疗组和对照组,诊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诊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d内连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诊疗组患者死亡3例,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诊疗组存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机械通气时间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研究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临床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改善患者酸碱平衡、保障体内电解质平衡,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脓毒血症 血液净化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压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我院2014年3月自主研发“护士工作站”软件系统,其中电子“护理文书”模块经过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并持续性改进两年以来,该系统的高效整合优势得到充分体现,而且通过数据查询等功能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管理效率。

  • 标签: 电子&ldquo 护理文书&rdquo 整合优势 管理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高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高液组输入高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高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高液组治疗后高、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洼高渡对心跳停搏患者的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氧气 高氧液
  • 简介:目的:总结体外膜肺合(ExtracorporealMemberanc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 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为CBP组(A组)30例和普通透析组(B组)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血钠、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pH、HCO3-、PCO2和PO2等指标,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后BUN、Scr、血钾、血钠均下降,CO2CP升高;组间比较显示BUN,Scr,血钾、血氯、CO2CP有明显的差异,表明A组的疗效比B组更佳.结论:早期使用CBP治疗对抢救MODS等危重症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疗法 患者治疗 多脏器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临床分析
  • 简介:氯普胺(Metoclopramidum)为中枢性镇吐药,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产生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驰幽门窦及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可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道其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 标签: 例报告 反应例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途中供设施的合理选择。方法将120例ICU需院内转运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转运时采用便携式氧气筒供,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袋供,观察使用两种供设施转运途中氧气的流量变化及患者血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结果便携式氧气筒流量较氧气袋释放更加平稳;使用便携式氧气筒的患者血饱和度(93.9vs.89.2)、呼吸频率(23vs.24)、心率(90vs.97)均优于使用氧气袋护送患者,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氧气筒,能保证有效供,从而提高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院内安全性。

  • 标签: 危重患者 转运 供氧设施 血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目的:评价常规治疗联合普米克令舒驱雾化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疗效。方法:62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静脉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甲强龙用量均明显减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普米克令舒驱雾化治疗可缩短哮喘缓解时间,减少静脉激素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普米克令舒 雾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9例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血压开始显著上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合指数(PO2/FiO2)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提高肺泡的合能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休克 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治疗常见急性疼痛24h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将急诊疼痛患者分为三组,A组38例予酚曲马多1片,1片/12h;B组25例予双氯芬酸钠1片,1片/24h;C组32例予酚曲马多和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观察24h,评价疼痛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1)A、B、C组用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9±1.32)分、(3.56±1.29)分、(2.59±0.67)分;(2)A、B、C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分别为55%和63%、52%和48%、59%和66%;(3)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3.1%,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均可消失.结论:酚曲马多治疗常见急性疼痛与双氯芬酸钠相比起效快、显效率高;对于中重度疼痛,二者合用起效快,持续镇痛时间长.

  • 标签: 氨酚曲马多片 双氯芬酸钠 中重度急性疼痛 疗效
  • 简介:我院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成功抢救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昏迷病人,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成功抢救 抢救重症 替代疗法成功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辅助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衰竭病人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机械通气后连接无创心功能检测仪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虽(CO)、平均动脉压(MP)、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TFC)、气道峰压(PIP)。当PEEP=0时记录上述指标,并定为初始值。计算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的具体值。以3cmH2O为为间隔逐渐增加PEEP,同时连续监测无创心功能指标,密切注意CO.在CO为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均记录上述数值及检查值(若存在一个以上PEEP值的CO在同一范围内,取PEEP较大值)。结果:当CO降为初始值的81—85%时,合指数较前有显著提高(P〈O.05)。CI有所下降(P〈0.05),但MAP及其他数值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无创心功能监测相关指标,可帮助选择最佳PEEP。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PEEP 无刨 心功能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盐酸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简介:目的:比较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在行高压治疗前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高流量供治疗的疗效,以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时疗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在等待行高压前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高流量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中毒症状好转例数和血气分析中PaO2、PaC0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自觉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中PaO2、PaCO2较治疗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等待行高压治疗30+3min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对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的疗有较好的效果.并优于常规高流量供。另外,对于无高压舱治疗的基层医院.尽早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CO中毒是一种有效的疗方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气管夹闭窒息法 家兔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 简介: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至2009年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IABP联合CRRT(CRRT组)31例或床边血液透析治疗(HD)(HD组)21例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CRRT组抢救成功12例,死亡率为61.3%;HD组抢救成功3例,死亡率90.5%(P〈0.05)。两组在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时,CRRT是首选透析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心源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