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危重创伤 现场急救
  • 简介:目的:研究蛛网膜下出血(SA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蛛网膜下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88例,其中单纯性16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2例。自发性44例,血管畸形所致11例,由动脉瘤所致8例,其他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48例,纵裂池出血66例,脑池密度增高78例。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溺水和蛛网膜下出血均是需要紧急救治的危急症,需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诊断并进行救治。我科收治了以溺水为出车救治原因的急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溺水 紧急救治 危急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SAH)误诊的原因及教训,以减少自发性SAH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8年10月间两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SAH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老年自发性SAH患者被误诊30例.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对救治老年自发性SAH患者至关重要.

  • 标签: 老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误诊 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无手术禁忌症的急诊行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8例患者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植入术,并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积极的护理干预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有机磷农药中毒虽有解磷啶、阿托品等特效治疗,但若中毒严重,用药时间晚,胆碱酯酶难以恢复活性。而且有机磷为高脂性环状结构,进入人体内立即胆碱脂酶结合,常规治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排出体外。在此情况下,利用活性碳吸附有机磷毒物,从而迅速减少体内毒物含量,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昏迷患者意识转清及呼吸麻痹患者呼吸的改善,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院应用大口径单针双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26例重度有机

  • 标签: 血液灌流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中心静脉导管 阿托品化 大口径 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细胞,它为血管内血流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研究表明[1,2],VEC的损伤及功能

  • 标签: 内皮细胞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危重病应激状态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其临床特征为高分解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应激性高血糖,后者是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病人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胰岛素可能通过受体媒介激活PI-3K而刺激内皮细胞产生eNOS和释放NO,增加单核细胞内NF—κB抑制物(IκB).降低细胞核内NF—kB的结合活性,及p47phox(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抑制促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5)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表达,增强抗炎信号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物一3(SOCS一3)mRNA表达和RANES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下调PMNs膜上粘附分子受体的密度,调节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善白细胞功能及危重病人的预后。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炎症反应 细胞凶子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全流产实施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清宫手术治疗)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35例(97.2%),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88.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d、7.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d、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全流产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其中后者清除彻底,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全流产 药物治疗 清宫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难产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无胎膜早破230例作为临床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之间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并可增加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母婴并发症。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急诊科每天都要接待一些不同病种的危重病人。这些病人在诊疗、辅助检查或转入病区继续治疗的过程中又都离不开搬运这个环节,搬运是否恰当,对患者的生命,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现就有关急诊危重患者在搬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1存在问题及分析1.1对患者的疾病缺乏预见性的判断而急于搬运如对急腹症、昏迷、颅脑外伤等危重患者,临床医护人员为了明确诊断,往往重视仪器的辅助检查,在没有掌握搬运的指征,缺乏

  • 标签: 危重患者 搬运工具 辅助检查 急诊科 搬运工作 环节
  • 简介:目的:探讨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93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代偿期27例,抑制期66例,死亡38例,死亡率为41%,均为抑制期病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液体复苏、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防止器官功能受损是治疗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临床工作中为方便卧床的危重患者穿着,避免患者因穿普通病员服不当发生受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人文关怀为前提下提出一种危重患者卧床专用病服。该病服设计简单,制作方便。临床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省时、方便、实用和舒适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消化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腹部体征,X线检查及诊断性腹穿。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院近3年来收治经外科手术证实消化道穿孔50例,行超声X线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7年1月~2000年2月经外科手术证实有上消化道穿孔38例(胃部16、十二指肠球部22),下消化道穿孔12例(空肠4、回肠3、结肠5)。年龄20~80岁,平

  • 标签: 上消化道穿孔 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诊断性腹穿
  • 简介: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治疗的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收治的16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的临床资料。24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8例。经胸切口3例,经腹切口8例,经胸和经腹切口3例,胸腔镜膈肌修补1例。结果: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胸部X线、B超和胸部CT是确诊的依据,早期诊断和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创伤性膈疝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膈肌破裂 创伤性膈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诊治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对于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听诊时在相应的瓣膜听诊区不能闻及机械瓣膜的金属音,应该首先考虑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结论: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应及时确诊并早期手术以挽救生命。

  • 标签: 人工机械瓣膜 机械瓣膜功能障碍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开放性伤口首次清创的时间术后感染的关系,明确一期清创时间窗。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起将所收治开放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实验组)行一期清创并闭合伤口;B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即一期清创,二期闭合伤口按受伤至清创时长将患者分为8-12小时以内组,12-24小时以内组及超过24小时组。至2014年6月共收治3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创面细菌培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4-48小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分析开放性伤口患者早期清创闭合伤口和延迟清创闭合伤口的术后感染率。结果在所有开放性伤口中分别比较分析,伤后一期清创组感染率一期清创,二期闭合伤口组感染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受伤超过24小时再清创两组伤口感染率均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感染率仍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伤后因各种原因不得已延迟手术清创并不增加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伤口污染程度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更具相关性。本研究虽然不支持6-8小时黄金时间窗,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拖延清创时间,仍主张清创越早越好。

  • 标签: 开放性伤口,清创时间,感染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为0.8%,其特点是脑部神经元过度的超同步化放电后所敛的突然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的脑功能障碍[1.2].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机制是神经免疫损伤、神经元凋亡及突触重塑[1,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内酶-9(MMP-9)通过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途径参与癫痫的发病过程[3].本文就MMP-9在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癫痫 神经元凋亡 神经系统 发病机制 脑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