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29例,分别采用精细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护理前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延长,且护理后研究组的aPTT与PT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慢性血栓栓塞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总结48例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肺疾病;临床特征为症状体征不典型、心电图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异常、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氧疗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经治疗及护理,48例中好转43例、未愈4例、死亡1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血栓栓寒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未经治疗的PTE患者死亡率为25%~30%,而得以及时诊治的PTE患者病死率可降至2%~8%。对于临床护士而言,提高对PTE的认识、观察和抢救能力至关重要。本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临床护士对PTE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合理安排培训,提高护士的PTE知识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护士 知识水平 掌握情况 PTE 抢救能力
  • 简介:溶栓抗凝是治疗急性血栓栓塞(PTE)的主要手段,临床验证其安全有效,正日渐普及和规范。通过对我科2003年7月-2005年2月收治的11例PTE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配合,总结护理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抗凝治疗 护理配合 临床验证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1982年11月-2006年11月75例尸检诊断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PTE原发疾病以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最常见,其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疾病、糖尿病、手术和创伤等。PTE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呼吸困难突发或加重、晕厥、猝死和低氧血等,误诊与临床医师对PTE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警惕性低有关。[结论]应对可疑PTE的病人尽快行临床诊断评估,早期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

  • 标签: 肺栓塞 病理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血栓栓塞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PTE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PaO2值均高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P(A—a)O2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对PTE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并发,提高患者的溶栓抗凝效果.稳定患者病情,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血气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50 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 RCOG 评估量表和 Wells 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 结果: RCOG 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 Wells 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RCOG 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 VTE) 的防治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 护理。方法: 建立院内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完善VTE 防治护理程序,构建VTE 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VTE 知识培训,进行VTE 防治质量监控。结果: 组建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后,VTE 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4. 2%,高于组建前48. 4%( P < 0. 05) 。结论: 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院内VTE 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管理 干预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50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RCOG评估量表和Wells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结果RCOG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Wells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OG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是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病症,其会增加患者治疗负担,延长治疗时间,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有必要开展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该种病症发生率。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回顾分析前人对于内科住院治疗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护理措施和效果,旨在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血栓 栓塞症 内科住院患者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采用优质护理对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的影响。方法 抽选的患者资料为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VTE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E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规范实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共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患者血栓抗凝及其治疗过程中出血倾向的观察及干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的护理,抢救性化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等。经过37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血栓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抢救性化疗 心理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静脉血栓栓塞高危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VTE)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0例产妇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13)和非VTE组(n=187)。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与非VTE组年龄、生产方式、妊娠次数、糖尿病、高血压占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76)、生产方式(OR=2.223)、妊娠次数(OR=2.493)、糖尿病(OR=2.499)、高血压(OR=3.097)、D-D(OR=2.962)与产褥期VTE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年龄、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D-D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控制,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产褥期静脉血栓 栓塞症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10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0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7.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关键词】ICU;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42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9.52%。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管理情况。方法 :综合Caprini和问卷统计分析法,对病人和护士开展调查。结果:综合预防管理后血栓发生率下降,护士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建立全院范围的综合预防管理体系,可有效降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 标签: []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预防管理 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