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浅析护理干预方法对夜夜间急诊候诊区发热患儿父母负面情绪间急诊候诊区发热患儿父母负面情绪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室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夜间发热患儿及父母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父母的焦虑评分以及对针对性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夜间急诊候诊区发热患儿及父母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父母的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父母的满意度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夜间急诊 发热患儿 候诊区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父母学堂对出院新生儿父母家庭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其社区医院辖区的新生儿父母30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妇孕产期采用新父母学堂对准父母进行家庭护理培训;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前采用传统的口头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新生儿家庭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出院后7d回访患儿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父母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67%和94.67%,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对新生儿家庭照护知识的掌握率分别是97.33%和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7d回访,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22.67%和4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父母对新生儿体重增长的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7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父母学堂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父母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其对新生儿的家庭照护能力,预防各种新生儿疾病、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父母学堂 新生儿 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
  • 简介:六至十二岁年龄阶段,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父母反映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恼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头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 标签: 孩子 唠叨 母爱 心理发展 行为问题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情绪工作问卷(ELS)及情绪智力量表(EIS)对34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情绪劳动方面,护士倾向于运用自然表现,而较少运用表面表现策略;护士理解、调控情绪能力较强(P〈0.01),感知情绪能力较弱(P〈0.01);情绪智力对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具有较高的预测力(P〈0.01),而与表面表现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护士的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不同表现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提高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增加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的运用。

  • 标签: 护士 情绪劳动 情绪智力
  • 简介:[目的]研究父母参与新生儿疼痛管理对疼痛管理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4所省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按医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新生儿父母提供疼痛信息手册和婴儿安慰技能的指导.[结果]干预组父母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让父母参与婴儿疼痛管理可提升其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并有助于父母角色的实现.

  • 标签: 新生儿 父母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癌症患者配偶12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4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配偶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理性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 标签: 癌症 配偶 焦虑 抑郁 理性情绪
  • 简介:当她们背着书包上学时,在家长的眼里她们是孩子;当她们嬉笑着追逐打闹时,在老师的眼里她们是无忧的花朵;当她们追着明星要签名时,在一般人的眼里她们是不识愁滋味的嫩芽——就是她们,靠在同样稚嫩的男友肩上,偷偷到医院打掉体内的小生命。

  • 标签: 孩子 未成年 导航 怀孕 少女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与唇裂患儿父母的有效协同性护理模式。方法对45例围手术期唇裂患儿的父母87人,进行人院时、出院时2次父母角色功能评估,并根据入院评估针对性实施父母角色功能的指导,比较前后2次评估的数据,并观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出院时患儿父母角色功能评估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创口Ⅰ期愈合率100%,无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患儿父母总满意度100%。结论在围手术期,对唇裂患儿父母的角色功能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实施指导,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协同性护理格局,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 唇裂患儿 父母角色功能 评估 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劳教人员父母教养方式。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0例女性劳教人员和80例正常对照者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劳教人员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分低于正常对照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则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劳教人员在成长过程中,其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却有着过多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

  • 标签: 教养方式 劳教人员 女性 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足月新生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文版危急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调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76名住院足月新生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增强信心和减轻焦虑的需求、信息的需求、接近患儿的需求是住院足月新生儿父母需求的前 3 位;母亲的需求高于父亲的需求(P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父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尿道下裂患儿父母在患儿手术前后的焦虑及应对方式的情况,为尿道下裂患儿父母提供更好的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时方式问卷(SCSQ)对90例尿道下裂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尿道下裂患儿父母手术前后SAS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对方式方面的积极应对(PC)分值高于常模(P〈0.05),消极应对(NC)分值低于常模(P〈0.05)。NC以母亲分值高(P〈0.05);高中及以上PC分值高,初中及以下NC分值高(P〈0.05),其他职业PC分值比农民高,农民NC分值比其他职业高(P〈0.05)。[结论]尿道下裂患儿的父母在患儿手术前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护理人员应充分地评估每个个体的职业、受教育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焦虑 应对方式
  • 简介:介绍了理性情绪疗法的起源、基本原理和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主要贡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同行的意见和观点,归纳并分析了对理性情绪疗法的质疑和争议。

  • 标签: 理性情绪疗法 作用 争议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但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旦患了癌症,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他们比其他患者面临着更为错综的人际关系和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本文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儿童情绪障碍为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生的常见心理疾病。该类疾病的诱因主要涉及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等多方面。且疾病发生后常会导致儿童出现厌学、躯体症状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康发展,需临床工作者予以充分关注。文章主要就儿童情绪障碍病因入手,分析疾病治疗现状,以期为疾病防治提供一定思路,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情绪障碍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ABC情绪护理干预对高龄妊娠高血压孕妇母婴结局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90例高龄妊娠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ABC情绪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ABC情绪护理 负性情绪 早产率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塞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情绪护理,对促进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和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提升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44例病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收录于2021.1——2022.6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样本入组后均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并行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情绪护理)。统计组间情绪状态及患者康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开展护理措施前组间情绪评分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患者情绪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开展护理措施前组间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于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情绪护理,对促进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和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提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塞 情绪护理 负面情绪 生活能力 运动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首次静脉滴注时陪护父母的焦虑状况及原因,为陪人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自编的焦虑原因调查表,对100例首次静脉滴注的婴幼儿陪护父母(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例多次接受过静脉滴注的陪护父母(对照组)比较。结果婴幼儿首次静脉滴注时其陪护父母的焦虑均分值(16.61±9.041分,焦虑发生率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就医环境是引起观察组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婴幼儿因患病首次接受静脉滴注药物会导致陪护父母较显著的心理紧张或情绪变化,尤以焦虑情绪较为常见。其焦虑原因主要有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医环境。

  • 标签: 婴幼儿 首次静脉滴注 焦虑 陪护父母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心理疏导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50例小儿新冠肺炎患者家属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家属均实施奇偶分组,分别给予父母心理疏导护理(研究组25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25例),分析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父母心理特征各指标状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小儿新冠肺炎 康复期 父母 心理疏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膀胱癌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SES、SF-36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SAS、SD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给予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 不良情绪 生命质量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案调查表对247名临床护士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肯定焦虑发生率为10.53%,可能焦虑发生率为32.79%,年龄分布趋于大龄化.以人际关系、社会安全保障、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为主.结论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并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予心理干预.

  • 标签: 护士 焦虑 相关因素 焦虑自评量表 个案调查表 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