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作者: 蔡梦妍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分析全过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以本院4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常规护理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全过护理干预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水平、吞咽功能、脑神经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吞咽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全过程护理;脑卒中;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全过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9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组采用全过优质护理。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不良事件情况等数据。结果 优质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肝硬化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12月来我院进行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患者总数48例,依照双盲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全程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口腔种植体植入手术 全程护理 并发症 咬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重症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全过的监护和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重症患者(共20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主要研究方法为: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100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用药错误发生率更低(前者为10.00%、后者为1.00%),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护士总满意率明显更高[前者为(90.11±2.32)分、(88.87±2.61)分、(83.35±3.14)分、85.00%,后者为(98.23±1.02)分、(94.54±2.21)分、(97.77±2.52)分、98.00%],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加强药物治疗全过的监护和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 加强 药物治疗 全过程 监护 护理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妇产程及产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过连续性助产护理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过程连续性助产护理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在其实施全过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92例重症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全过临床护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情感障碍、行为行动障碍、思维障碍等ICU综合征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临床护理应用于重症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ICU 风险管理 全过程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过优质护理干预在试管婴儿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进行试管婴儿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的患者52例进行分析,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予以规范化分组处理,各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一步加以全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受孕成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受孕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过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进行取卵术及胚胎移植术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受孕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全过程优质护理 试管婴儿 取卵术 胚胎移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论全过护理模式在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地中海贫血患儿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全过护理模式(研究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研究组患儿输血不良事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在降低患儿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概率的前提下,确保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类无菌用品的供应单位,负责医疗设备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等工作。其出色的工作决定着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感染率。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非常重要,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目前医院关注的重点。基于质量溯源理论的全过监控管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精细化规范,实现操作、信息的可视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操作行为,提高设备质量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报道表明,全程监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良好。鉴于此,本研究将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质量可追溯理论的全过监控管理,探讨其对消毒供应中心仪器清洗合格率和消毒供应质量的影响。

  • 标签: 质量溯源理论 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56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纳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进食、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参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P=0.014)。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给予全方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

  • 标签: 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 全过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护患关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采用全过护理干预的手术室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1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接受全过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 vs 15.9%,x2=4.337,P=0.001),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全过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程序化全过护理对结肠息肉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心理、术后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程序化全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结肠息肉行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实施程序化全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全过程护理 结肠息肉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心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科内大便隐血标本运送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占比2.78%,少于参照组的27例、15.00%,实验组的标本平均收集时间为(20.32±1.24)min,短于参照组的(35.04±1.23)min。结论: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模式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大便隐血标本 全流程跟踪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指导的效果。方法对60例出院后首次门诊血糖复查增高患者,通过访谈、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方式进行饮食、运动、遵医用药等跟踪指导。评价指导前、指导6月后患者的遵医行为、糖尿病自我监测控制指标。结果指导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指导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踪指导能提高院外糖尿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延缓疾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院外管理 跟踪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跟踪护理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50例小儿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全程跟踪护理)及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效果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血液透析患者施行全程跟踪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液透析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具备推广意义。

  • 标签: 全程跟踪护理 小儿 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问题跟踪护理对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46例住院治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进行问题跟踪式护理(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比较与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护士技能及知识水平。结果全部患者中有99.0%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率有所提高,达到95.0%;由于护士对患者细心观察及治疗,此过程护理人员也学习到一定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结论运用问题跟踪护理模式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时,护理人员需细心了解患者需求,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为医院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问题跟踪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跟踪管理卡联合电话回访在出院输液港植入患者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年 01月 01日 -2019年 12月 31日入住肿瘤中心进行输液港置管且带港出院的患者 120例,按照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责任护士除了行常规输液港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外,还向患者发放并规范填写跟踪管理卡,详细记录,并在患者出院 1周做好针对性的电话回访,填写在电话回访登记本上 ; 对照组责任护士仅行常规的输液港出院指导和电话回 。 结果 实验 组患者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P< 0.05) ; 导管维护的 依从性更佳 (P< 0.05)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P< 0.05) 。 结论 护士将 跟踪管理卡联合电话回访应用于 出院输液港植入患者, 能明显降低 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 导管维护的 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跟踪管理卡 电话回访 出院 输液港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跟踪管理卡联合电话回访在出院输液港植入患者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年 01月 01日 -2019年 12月 31日入住肿瘤中心进行输液港置管且带港出院的患者 120例,按照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责任护士除了行常规输液港出院指导和电话回访外,还向患者发放并规范填写跟踪管理卡,详细记录,并在患者出院 1周做好针对性的电话回访,填写在电话回访登记本上;对照组责任护士仅行常规的输液港出院指导和电话回。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P< 0.05);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更佳( P< 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P< 0.05)。结论 护士将跟踪管理卡联合电话回访应用于出院输液港植入患者,能明显降低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跟踪管理卡 电话回访 出院 输液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