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

  • 标签: 布鲁菌 感染 血培养
  • 简介:2013年12月,美国FDA批准索菲布韦(sofosbuvir,Sovaldi)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该药物不一定需要与干扰素合用,首次实现单药治疗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的官员认为这将对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带来重大改变。根据美国CDC的数据,美国HCV感染者高达320万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FDA 布韦 研究中心 临床试验 类似物
  •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等.头状地(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的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地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流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脂多糖(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不同时间8防御素-3(hBD-3)的表达,探索hBD-3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及与细菌感染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人工调控其分泌、防治呼吸道感染进行基础研究。方法不同浓度LPS(0.01、0.1、1、10mg/L)诱导HBEC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1、2、4和8h)用RT—PCR法检测hBD-3mRNA的表达;同时用0.1mg/LLPS诱导HBEC4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BD-3蛋白的表达。结果0.1mg/LLPS诱导HBEC4h后,可见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胞质呈棕褐色阳性颗粒,hBD-3蛋白明显表达;不同浓度LPS诱导细胞相同时间后,在同一时间点随浓度增加hBD-3mRNA表达亦随之增加,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浓度LPS在诱导细胞不同时间后,在同一浓度组hBD-3mRNA表达亦随时间而增加,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D-3在HBEC胞质有表达,LPS能诱导HBEChBD-3表达上调,LPS诱导hBD-3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BD-3可能参与气道对LPS最初的防御反应。

  • 标签: 脂多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β防御素3 量效 时效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转座子整合酶的流行情况。方法188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用E试验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双纸片法(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确定其耐药表型;用PCR扩增这些菌株的耐药基因ermB、mefa、mefE、tetM及转座子整合酶基因intTn。结果188株红霉素耐药株中耐药基因ermB总检出率为91.5%(172/188),mefE总检出率为38.3%,未检出mefA基因。97.9Yoo的红霉素耐药株中存在转座子整合酶intTn。耐药基因组合ermB(+)mefE(-)和ermB(+)mef(+),占91.5%,两者均呈cMLSB耐药表型。ermB(-)mefE(+)占8.5%,耐药表型为M型。结论我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耐药以errnB介导的cMLS。耐药表型为主。转座子可能在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和克隆播散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抗生素 耐药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金葡菌菌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24h、48h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小鼠血液及组织匀浆(肝、肺、肾)经24-48h细菌培养后检测其细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组织匀浆中NLRP3、ASC、caspase-1中mRNA及蛋白的含量;HE染色定性观察组织中炎性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观察组织中炎性小体表达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组血液及组织匀浆中细菌计数在感染后24h及48h后显著增加,HE染色观察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肿或坏死,并随感染时间而加重;所有组织匀浆中IL-1β和IL-18的水平显著提高;3种组织匀浆中的ASC和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均在感染后48h显著升高,而肝脏及肺脏中NLRP3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h就显著升高;而且,感染组各组织匀浆中的NLRP3、ASC、pro-caspase-1以及caspase-1p20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与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并且炎性小体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血流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其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 标签: NLRP3炎性小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3类整合酶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的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类整合酶基因以及I类整合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中I类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3.2%。其中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类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对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的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细菌I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敏感的革兰阳性菌有效,且对非典型病原体也有较好疗效,被广泛用于治疗CAP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问题也随之成为全球性问题,近10年来逐年加重,以亚洲国家(地区)的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最为严重。本文就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药
  • 简介: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指南推荐经验性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或8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CAP非ICU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阿奇霉素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服用方便和安全性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是最近有研究报道阿奇霉素可能增加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与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治疗5d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和全因死亡危害比分别为2.88和1.85。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 ICU住院患者 心血管病患者
  • 简介:1941年临床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不久后,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就不断被检出.1944年,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柯比(WilliamKirby)通过研究7株青霉素耐药金葡菌(MRSA),鉴定出“高效青霉素灭活剂”(即青霉素酶),发现了青霉素的耐药机制.1959年生产的第一个半合成青霉素一甲西林,被认为可以解决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但是通过对1959一1960年收集的5440株分离株进行筛查后发现,分离自1960年10月的3株金葡菌其甲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增高.这3株菌分离自同一医院,属于相同的噬菌体型别,具有相同的耐药谱,并且都对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甲西林治疗.这是MRSA的第一次克隆传播.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 青霉素耐药 耐药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半合成青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耐甲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和社区相关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自1961年首次发现MRSA以来‘引,其在金葡萄中分离率不断上升,据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MRSA定义为携带mecA基因的金葡菌和(或)苯唑西林MIC〉2mg/L的金葡菌。大部分MRSA菌株携带mecA基因,但是一小部分MRSA不携带mecA基因,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改变或高产β内酰胺酶等。以下简述MRSA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 诊断 实验室 论坛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罹患结肠癌6个月。入院前66dK甲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造瘘还纳术+肠粘连松解术,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头孢菌素(具体不详)抗感染,术后6d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最高41℃,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脓毒血症 复发
  • 简介:2008年欧洲抗生素耐药监测系统(EuropeanAntimicrobialResistaneeSurveillanceSystem,EARSS)的24个参与国,MRSA比率仍超过10%;其中11个国家超过25%。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MRSA感染患者预后较MSSA感染患者差。严重医院MRSA感染,如菌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死率和并发症风险尤其高。对于这类感染的最佳治疗仍然是一项挑战。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严重感染 PNEUMONIA 医院获得性肺炎 MRSA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长期以来,万古霉素是治疗甲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的金标准。但近年来已出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和耐药MRSA菌株,万古霉素在治疗上述感染中的地位需要重新评估。无论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中,MRSA所致感染迅速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重症MRSA感染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治疗 选用药 MRSA菌株 万古霉素
  • 简介:两性霉素B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的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的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