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血供情况、内部回声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79个原发性心脏肿瘤中,黏液瘤62个、脂肪瘤3个、横纹肌瘤2个、纤维瘤2个、间皮瘤1个、血管平滑肌肉瘤3个、横纹肌肉瘤4个、纤维肉瘤2个,良性70个、恶性9个。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以良性为主,黏液瘤最常见。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能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作为诊断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脏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较差(r=0.31,P〈0.001);与右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好,相关较高。正常人右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分别测量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30例西药治疗组的高血压左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左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能评价高血压病舒张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西药疗效。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高血压 心室功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骨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PHPT骨病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及影像学表现。6例均行X线、CT及超声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MRI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ECT检查。结果:6例均为甲状旁腺腺瘤(100%),全身骨质疏松6例(100%),骨吸收5例(83.3%),纤维骨炎4例(66.7%),骨骼畸形4例(66.7%),肾、输尿管或胆囊结石3例(50.0%),病理骨折2例(33.3%),股骨头骨骺滑脱1例(16.7%)。结论:全身弥漫骨质疏松为PHPT骨病的最常见表现,指骨骨膜下吸收是其特征改变,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甲状旁腺瘤 骨疾病 内分泌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及初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方法对395例(共438个肿瘤)初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和400例(共458个肿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将PHCC和RHCC分别分为≤20mm及>20mm组。比较PHCC与RHCC造影增强时相变化在不同大小肿瘤之间的差异。结果在≤20mm的肿瘤中,动脉期P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RHCC,门静脉期RHCC的等回声比例高于PHCC。在>20mm的肿瘤中,门静脉期及延迟期RHCC等回声肿瘤的比例均高于PHCC。不同大小的肿瘤中,RHCC达等回声的时间早于PHCC,达低回声的时间晚于PHCC。结论不同大小RHCC与PHCC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造影 复发 初发 肝细胞癌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室功能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已居出生缺陷的首位,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然而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却是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对胎儿先心病的诊断水平,我院从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对150例高危孕妇进行了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心脏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CT各参数比较;并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主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血栓3例,右心腔增大38例,肺动脉增宽33例,右壁运动异常19例,肺动脉高压45例,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异常19例。CT发现右房内血栓及肺动脉内血栓7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及肺动脉高压例数均低于超声心动图。3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收缩压(SPAP)升高,右舒张末期内径(RVDD)与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随着人们对心功能的深入研究,右心在循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右心解剖结构的复杂,使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对右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各种超声心动技术也在迅猛发展,为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为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图表现。结果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中,右冠窦瘤破入右流出道9例、右冠窦瘤破入右3例、右冠窦瘤破入右房1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7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超声心动图均清楚显示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破口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破入部位。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特异性强,且简便、准确,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窦瘤 破裂 诊断
  • 简介:心血管畸形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孕妇将产前检查作为胎儿心脏检查的重要手段,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中孕及晚孕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拟对孕11~13+6周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妊娠早期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CAF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DSA证实,对比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结果:1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右CAF8例,左CAF4例,其中漏入右房2例,漏入右6例,漏入左房2例,漏入左1例,漏入肺动脉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冠状动脉明显增宽,部分扩张呈瘤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探及异常血流束,频谱多普勒于瘘口处录及连续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走行及瘘口位置,在CA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血管 动脉动脉瘘 诊断
  • 简介:男,84岁,2003年12月15日因"腰背痛1月"住院.其疼痛呈持续钝痛,不向他处放射.一年半前患者因肉眼血尿经膀胱镜活检诊为移行细胞癌,后行膀胱癌部分切除术未再发现癌细胞.术后丝裂霉素20mg每月1次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未见复发.患者有老慢支病史30年.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脏骤停病因诊断及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获取的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及心腔内血流状态。结果:16例患者中,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结构功能异常15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疾病为心脏骤停病因12例,非心脏骤停病因1例,不确定是否为心脏骤停病因2例。超声心动图于心肺复苏过程中检查4例,心肺复苏后检查12例,检查≥2次者4例。首次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5%(12/16),最终存活率为50%(8/16)。结论:心脏骤停后诊治过程中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时明确心脏结构功能,提示心脏原发疾病及其是否与心脏骤停相关,指导心肺复苏实施,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头晕不适,诊断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肌病型”入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见低、强混合回声区,范围约27mm×21mm×7mm,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膀胱三角区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DOPPLER 2型糖尿病
  • 简介:急性贫血常伴有心脏功能的代偿增强,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慢性贫血往往无症状,易被忽视。关于慢性贫血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近年来国外有为数不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镰状细胞性贫血及肾衰竭贫血患者,对其他慢性贫血研究甚少。本研究对58例慢性贫血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初步研究,探讨慢性贫血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慢性贫血 左心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aorticvalve,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明确诊断为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结果:66例BAV患者年龄为8~91岁,其中男性(40例)平均年龄为(45.46±17.49)岁,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44.93±18.88)岁。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并发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平均年龄为(48.15±18.67)岁;12例并发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平均年龄为(44.33±19.03)岁。并发AR者比并发AS者更年轻(P〈0.05)。BAV患者不同分型中,R-L型46例(69.7%)、R-N型17例(25.8%)、L-N型3例(4.5%)。三型之间并发AS、AR及升主动脉增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V男女患者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V并发AR者比并发AS者更年轻;不同分型BAV患者之间并发AS、AR及升主动脉增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彩超及CT在偶发性肾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偶发性肾癌共22例,分析其B超、彩超及CT的表现,比较它们对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①B超、彩超及CT均可发现病灶。②在定位、定性上CT较B超、彩超有明显的优势,其中21例CT在术前有明确的诊断。结论:CT在偶发性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是偶发性肾癌发现、定位和定性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肾癌 CT B超 彩超
  • 简介:女,62岁,因“现左大腿无痛渐增肿物13年”人院治疗,1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下段前内侧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触之尢压痛。近年来肿块逐渐增人,伴有行走跛行,足趾麻小。人院查体:左侧大腿前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34cm×22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无破溃,

  • 标签: 骨肉瘤 软组织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