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呼吸机捆绑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ARDS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呼吸机的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呼吸机的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30.15±23.49)h,住院时间为(7.17±0.51)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3.33%,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捆绑式呼吸机治疗法进行ARDS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捆绑式 ARDS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的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值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40例ARDS患者皆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通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低潮气量为6~8ml/kg,对比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的氧合指数情况以及血气分析、呼吸机肺损伤(VALI)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都得到改善,血气变化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且VALI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和治疗前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改善ARDS的临床症状,降低VALI的发生率,治疗价值显著。

  • 标签: 保护性通气 ARDS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后67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血液透析时间等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糖尿病、有无免疫排斥反应、X线胸片浸润程度、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以及是否进行早期药物治疗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MV肺炎合并ARDS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其中药物早期治疗、肺部浸润程度、是否机械通气以及有无糖尿病等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预防CMV肺炎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移植术 CMV肺炎 ARDS 临床特点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