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ARDS影像表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加深对ARDS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临庆诊断2为ARDS的病例24例,分析了影像表现的变化过程。结果24例病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18例曾行CT扫描。肺部影像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部小斑片状影,斑片状影及融合性大片状病灶。早期可表现正常或仅出现肺纹理增粗;II期,III期出现斑片状,大片状致密影。结论X线检查对ARDS的诊断及判断病理性变化的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ARDS肺部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其机械通气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7天,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13±0.54)天短于对照组(6.88±0.85)天,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氧合指数(283.65±18.56)高于对照组(265.65±18.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上予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 ARDS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近2年来收治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血液净化治疗的经验总结,其中5例患者予以无创机械通气,17例患者予以有创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均使用CVVH模式,采取前稀释+后稀释,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抗凝,首次持续血液净化24-48小时,以后每日8-12小时,共3-7天。对比治疗前、治疗后8h、12h、24h动脉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O2/FiO2)、血乳酸(Lac)、前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并通过PULSION公司的PICCO2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结果早期血液净化治疗8h、12h、24h后监测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逐渐升高,血乳酸水平逐渐下降,白介素-6、前降钙素原逐渐降低,血管外肺水指数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逐渐下降。全部患者均症状缓解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结论早期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改善氧合,缩短SPA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后的变化规律,研究戊乙奎醚对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探讨戊乙奎醚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60例18到60岁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常规标准治疗,实验组30例每12h给予戊乙奎醚2mg肌肉注射,持续7天。观察给药前、给药第4天、第6天、第8天,比较患者在氧合指数(PaO2/FiO2)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ARDS患者在应用戊乙奎醚后第4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数值有所下降。第6天及第8天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LST)进一步升高,气道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阻力(RAW),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数值有所下降。结论戊乙奎醚对ARDS患者有肺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戊乙奎醚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先有创机械通气后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始终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率、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心功能指数与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较大改善,且两组数据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8±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4±4)d(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5)d(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8例(P<0.01)。结论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密闭式加水湿化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12月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断开呼吸管路加水湿化法;选择2015年1~11月20例为观察组,用密闭式、连续性自动湿化装置加水法。比较两组的病人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不张、心率、呼吸频率,停用呼吸机时间。结果应用连续密闭式加水湿化法效果满意,病人舒适、耐受,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密闭式加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ARD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出现行对症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vWF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症治疗重症肺炎并ARDS时,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肺磷脂注射液(珂立苏)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珂立苏气管内注入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ARDS36例(治疗组),对照组ARDS20例(未使用珂立苏治疗),总结患儿住院期间血气、胸片、呼吸机参数变化情况及合并症、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给药后3天内患儿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a/APO2、FiO2、PaCO2)明显改善,a/APO2在给药2、6、24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机重要参数(PIP、MAP、PEEP)于给药后2天内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iO2在给药后0.5小时内明显降低,用药2天内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X片在给药后24小时情况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用氧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珂立苏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疗效肯定,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牛肺磷脂注射液(珂立苏)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对脱机拔管后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ARDS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两组在脱机拔管后分别予以常规吸氧、加温加湿高流量吸氧装置供氧,对两组再插管率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再插管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可显著降低ARDS患者脱机拔管后再插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脱机拔管 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 再插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行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和机械通气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患者均予以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压力(PCV)控制法肺复张(RM),观察41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肺复张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复张前比明显升高,P<0.05,复张后中心静脉压快速恢复基础水平,肺复张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会使患者的学流动力学有短暂的变化,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因此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合并ARDS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对患者气体交换、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监测患者腹腔、胸腔压力等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呼吸机参数设置对患者气体交换情况无明显相关。结论对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防范风险,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腹腔高压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