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组病人男7例、女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6.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5例,高处坠落3例。全组病人均在专科病房抗休克及做了相应的手术,术后24小时-48小时出现ARDS,全组病人均行了气管切开,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护理,经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全组病人7天脱离危险。

  • 标签: 重症创伤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PICCO导管检测,分析该检测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临床给与患者带有温度感应的PICCO专用动脉导管检测,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以及临床有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死亡1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6.8天,PICCO导管留置时间为5~10天,患者在检测的过程中并没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发生。结论PICCO检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中的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PICCO检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本院10年来就治的急腹症合并ARDS13例,有动态血气监测指标,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呼吸加快,一般氧疗不能缓解.5例仅行一般氧疗,1例幸存。8例机械通气5例获救。本组发病占同期急腹症1.03%(13/1264)。其中手术11例占同期腹部手术并发ARDS总数61%。结合分析急腹症诱发ARDS的相关因素,重点讨论围手术期综合防治。提出早期诊治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急腹症并ARDS的关键。

  • 标签: 急腹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合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仍以内科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仍待进一步提高,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使患者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患者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归纳ECMO治疗过程中各类护理方法和措施,为相关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参考。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ARDS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行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探讨研究个体化肺复张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肺复张策略,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FiO2、PaO2、Cs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策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能更好的改善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损伤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肺复张 ARDS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内/外源性ARDS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比较分析。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外源性ARDS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为其进行俯卧位治疗;并将同期采取同样方法治疗的30例内源性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通气治疗之前的气道阻力、心率、心指数、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指数。并在治疗后的2小时和4小时后再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小时和4小时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的好转。从分组情况来看,治疗开始2小时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氧合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开始4小时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相似,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ARD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外源性ARDS的起效时间更加快速。

  • 标签: 俯卧位 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创伤性连枷胸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68例创伤性连枷胸并发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60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进行期6个月的随访。结论在对创伤性连枷胸并发ARDS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由于患者具有病情较为危重、抢救难度较高以及综合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治愈率,其关键内容就是避免患者出现ARDS

  • 标签: 创伤性连枷胸 临床治疗 ARD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ARDS患者护理中应用俯卧位通气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0例ARDS患者(2020.04-2021.04),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仰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气指标改善,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一例重度乳酸酸中毒合并ASDS患者的个案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CRRT治疗的护理,碳酸氢钠分阶段纠酸,PICCO导向的液体管理,递进式肺康复护理等,通过医护一系列的治疗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病情稳定。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择取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在本院就诊的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患者 60 例,随访 5 个月,按照 GOS 评分将 60 例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 n=42 )、预后较差组( n=18 ),即观察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组间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 ARDS 严重程度、 ICU 时间、 APACHE 评分、 SOFA 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性别、脉搏、体温、呼吸次数、抗菌药物应用、血小板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重症病毒性肺炎合并 ARDS 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机械通气时间较长、 ARDS 病情比较严重等,建议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及管理。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肺炎 ARDS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综合治疗方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10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治疗组(200例,实施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明显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满意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平台压、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气道平台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重症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气道平台压、提高氧合水平、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从而改善呼吸功能,有望提高ARDS患者的生存和康复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ARDS 俯卧位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