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更好地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TBL教学法在提高病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级我校2个护理专业班(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班与分析班,其中对照班予以传统教学法,分析班行TBL教学法,总结两班级教学效果。结果分析班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两班学习成绩可见客观题成绩差异不大(p>0.05),但在主观题成绩方面分析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用价值显著。

  • 标签: TBL教学法 病理学 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的60名外科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实习时间为36周。所有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习生由带教实习老师按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实验组实习生将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同时老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指导,教学培训时长为三个月。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可比性。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上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带教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教学法 外科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 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学习内容涉及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多种学科,本着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了明确重点、联系实际、攻破难点、与时俱进、教学互长、重视实验等几方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 紧密结合
  • 简介: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设计问卷题,对怀化医专2005年级和2006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成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因此,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教学效果 调查分析
  • 简介:该文围绕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而进行积极的尝试。根据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带教方法、实验课件制作、实验报告的评分及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 标签: 实验教学 临床微生物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血液学检验是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 标签: 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 实验教学
  • 简介: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感染并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生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医学检验
  • 简介:分子诊断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了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进行改革,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诊断学 分子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实施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社区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社区组选择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选择基础随访。将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社区组和对照组诊前巴塞尔指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选择90例脑卒中患者中的45例运用了社区康复治疗,从“巴塞尔指数”可以看出,社区组的“巴塞尔指数”结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以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为患者带去健康,可以广大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活动能力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进行综合培训的效果,同时就其主要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参与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的28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开展连续3天的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理论知识与主要操作技能,纳入同期未参与培训的20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同时对研究组相关人员对培训的主要感受与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疾病综合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的调查各维度评分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培训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示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高,培训后对培训的主观感受及满意度均较好,培训在自我提升、满足工作需要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示满意度均较高(P<0.05)。结论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意度均较好,培训效果主要受时间的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公共卫生 基层人员 疾病综合防治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某高校2006年级部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课前跟随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而对照组不参加,只按常规模式上实验课,课程结束后,在同一时间内以相同的方法一同进行实验考核。结果:实验组在20个骨髓细胞的辨认、肠杆菌科分离及生化鉴定、肥达反应效价判断、质粒的提取与纯化、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与鉴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6项内容的考核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回收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能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学生实验准备 实验教学质量
  • 简介:当前,缺乏“创新”的氛围在临床医学教学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未来社会及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创新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提出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生 创新能力 临床医学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在消化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106名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法。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不同的教学法后对其进行相关考核,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考核评分,两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教学方式满意度为94.34%(50/53),较比对照组81.13%(43/53)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研究对象各项考核评分明显提高,同时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方式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研究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及学习,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法 消化内科 实习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查房是对实习护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查房方式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改善对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我科采用“抛锚式”教学查房方法,结果显示实习生考核成绩及实习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抛锚式
  • 简介: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本科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选择适当的内容,同时以传统教学方式和循证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较机械,只限于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缺乏能动性、创造性认识;接受循证教学的学生能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进展,能对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分析问题也更深刻。循证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使知识掌握更牢固,教学效果更好。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模式 循证
  • 简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项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探索,贯穿于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在理论中针对每章节的特点设计病例,采用以问题、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的方法或引导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验中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考核中尝试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及在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创新能力 理论和实验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自护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录的10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及自护能力改善。结果实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后自护能力明显增强,且造口皮肤变色和侵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ESCA及DET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对于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病人预后改善显著,且病人的自护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促进结肠造口外周皮肤的恢复及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84例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路径组(42例,应用康复护理路径)、常规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路径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路径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2.24±5.89)分相比常规组(59.24±5.78)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偏瘫 康复护理路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