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抽签法把100例手术急诊病人分成研究组1与研究组2,每组病人都为50例,研究组1应用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2应用循证手术护理,比较两种手术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研究组2都比研究组1短,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1的并发症出现率是24.0%,研究组2的并发症出现率是8.0%,研究组2比研究组1低,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1的护理满意度是86.0%,研究组2的护理满意度是98.0%,研究组2比研究组1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推荐。

  • 标签: 循证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 急诊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关注急诊重症监护(EICU)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应对措施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之间收治我院急诊重症老年患者196例,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了解老年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压力来源,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结果结果196例老年患者在EICU救治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后治愈及好转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为老年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疏导,及时调整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对机体的负面影响,增强自身免疫机能激发,增加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症监护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时间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情况的关联。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探讨急诊抢救时间对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急诊抢救时间为工作时间的概率是72.0%,休息时间的概率为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类呼吸衰竭者概率明显高于I类患者(P<0.05);预后情况与患者年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血液中乳酸含量和吸烟史有关。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情况与急诊抢救时间关系不明显。

  • 标签: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室时间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E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E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4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n=47)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E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47)、12.8%(6/4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ICU人工气道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98例急诊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手术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手术护理满意度;麻醉之前生理指标;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指标。结果优质护理组急诊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麻醉之前生理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优质护理组心理状态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手术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维持患者生理稳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负性情绪对手术的不良影响,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 生理 心理 影响
  • 简介:摘要急诊科的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的症状,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准备。急诊护士对于急诊的患者需要及时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冷静、沉着的处理各类复杂事项,以温柔的、引导的方式进行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沟通,从患者那里获取良好的信任度,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后续治疗。本文将针对临床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和管理办法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具体办法。

  • 标签: 急诊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13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13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其中111例患者抢救成功并经临床治疗后痊愈出院,21例患者死亡,其中院前死亡7例、入院后死亡14例。结论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较为困难,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早期应予以进行规范、合理、及时的抢救,这对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发外伤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心衰抢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急诊抢救计划实施的时间、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诊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内科急诊的一些腹痛患者的资料与临床诊断,并根据资料探讨相关的准确率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内我院所收治的50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经过诊断之后得出患者的整体准确确诊率为96.4%,误诊率为1.7%,患者各项病例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结论由于急性腹痛是内科借鉴患者较多的科室之一,对于患者身体状况及相关应用检查等,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更快速,更准确进行确诊治疗,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效数据,减少今后的误诊率。

  • 标签: 内科急诊 急性腹痛患者 临床分析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总结归纳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共有23例心源性休克,31例心力衰竭,另外75例患者为心律失常,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症状、焦虑不安、恐惧担忧情绪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121例患者抢救成功后送入病房继续接受治疗和观察,抢救成功率为93.79%。结论通过有效的急诊护理手段,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通过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为医生的抢救争取时间,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内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内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调查两组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差错率、满意率、投诉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内54例急诊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是25.93%,满意率是83.33%,投诉率是9.26%,观察组内54例急诊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是3.70%,满意率是96.30%,投诉率是1.8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过程中,观察组内焦虑、抑郁等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有2例,护理效率是96.30%,对照组情绪不稳定患者10例,护理效率是81.48%,观察组护理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满足急诊患者的需求,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实践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40例,均实行急诊护理,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的患者中有7例为心源性休克,有9例患者为心力衰竭,有2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以及急诊护理后,有3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到95.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等8项情绪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精神病性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总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组传统治疗方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发现研究组治疗后PH值、PaO2分别是(7.34±0.06)、(8.32±0.79),常规组分别是(7,31±0.06)、(7.72±0.06),研究组的PaCO2值是(7.42±0.75),常规组的PaCO2值是(8.66±0.86),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临床类型和预后关系,研究组的存在病例率为85.7%,死亡比例率为14.3%,常规组存在病例率为11.4%,死亡病例为率8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科急诊重症 多器官衰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脑梗塞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脑梗塞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既能改善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还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急诊脑梗塞 最佳护理方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43例脑出血昏迷病患的急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4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处于昏迷状态,根据实行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21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在对照组,22例行急诊护理的患者在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5.45%)要优于对照组(61.90%),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昏迷的脑出血患者行急诊护理可加强其急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 常规护理 昏迷 脑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诊断与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抢救成功者例,占84.17%;死亡者例,占15.83%。结论及早对患者进行早期处理是关键,防止诱因对患者的脑和其他部位的再次伤害。

  • 标签: 急诊 昏迷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