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标准通道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标准通道组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组实施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道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通道组的一期结石取净率与标准通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采用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铸形结石合并肾内感染可达到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当的结石清除效果,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还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肾结石 肾内感染 微通道 标准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的5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清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的患者出院一月后进行复诊CT平扫,48例患者结石已经完全排除,排石率达到92.3%,而4例未找到结石患者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中不存在输尿管撕脱、穿孔、断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复杂肾结石临床治疗实施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清石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单通道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通道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对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通道创经皮肾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单通道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而言,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少等优势。讨论使用单通道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单通道创经皮肾镜。

  • 标签: 肾结石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创经皮肾镜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5例,进行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和B组(55例,进行创经皮肾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更好,通过创经皮肾镜治疗能够减少肾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因此可以进行广泛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 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与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案是不同将其分为A组(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5例和B组(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为(85.25±12.08)min明显短于B组患者的(117.02±20.87)mi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5±13.20)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05.52±21.52)ml,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07±1.74)d明显长于B组患者的(5.15±1.52)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11%,B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1.49%,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选择。

  • 标签: 标准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教学工作开展当中,信与课相结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儿科专业74名学生进行分析,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研究组学生则接受课与信教学,对比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方式教学后的成绩情况以及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学生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教学方式的选择而言,将信与课结合应用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儿科 微信 教学 微课 满意度 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干预后对其救治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1月收治的3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研究疾病护理流程后,对照组(103例)选择传统护理流程展开;观察组(103例)选择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展开;最终就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时间以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时间对比,观察组减少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患者临床救治时间的缩短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可以发挥显著作用,从而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改善。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教育水平也随之提升,现阶段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儿科医学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儿科医学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与现阶段的就学需求相符合,在现代信息化影响下,信成为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其在教育教学方式也应用也愈加广泛,且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在儿科教学中应用基于信平台的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微信平台 微课 儿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单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双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复杂性肾结石病情治疗效果、结石手术操作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复杂性肾结石病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1%,对照组为67.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石手术操作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围术期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提高病情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性肾结石 多通道 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吲达帕胺与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并实施相关实验。方法就2014年05月01日至2015年04月01日来到我院内科进行就诊的90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讨论和分析。将90例采用随机抽取分类的方式平均分为2组,其中干预组患者经由吲达帕胺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经由钙通道阻滞剂的治疗方式。同时,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血压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经过治疗后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吲达帕胺与钙通道阻滞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症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吲达帕胺 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s,BKc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上有着丰富表达的重要的离子通道,对维持VSMCs的膜电位水平及血管的张力和舒缩状态、调节VSMCs的增殖与凋亡以及表型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BKCa在调节血管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时间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观察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结果观察组致残率、死亡率分别为5.71%、2.86%,显著优于对照组17.14%、11.43%;观察组接诊到确诊、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救治时间
  • 简介:摘要为评估创拔牙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创拔牙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此,重点从拔牙器械的应用,以及拔牙效果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证实了创拔牙技术相对于常规拔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了该技术在拔牙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微创拔牙技术 拔牙器械 并发症 术中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肋上通道与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区别,寻找理想手术入路。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实施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与对照组(实施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Ⅰ期结石清除率以及最终结石清除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对其实施肋上通道相较于肋下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肋上通道 经皮肾镜取石术 鹿角形肾结石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子宫肌瘤在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由于创技术的完善,各种创术式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广泛,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女性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创造了可能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标签: 子宫肌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阐述了乳癌患者手术护理应用价值及手术护理技巧。方法对82例乳癌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皮下气肿的护理、预防感染,并进行功能训练,给予出院指导。结果82例女性患者护理后恢复的有77例(94%),无效5例(6%)。其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术后外形恢复好,恰当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乳癌病人的手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重要脏器功能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手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位安置、伤口护理、患侧上肢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

  • 标签: 乳癌 微创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治疗拇外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创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创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明显改善。随访7~10个月,总优良率96.8%,疗效满意。结论创手术治疗拇外翻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纠正外翻,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就可进行,操作简便,患者不需住院治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创技术拔除智齿的技术。方法选择需拔除的80例患者的智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创法和凿劈法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拔牙时间、术中不适、术后反应、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拔牙时间实验组18.2min,对照组24.1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严重疼痛及严重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相比较创法比凿劈法拔牙时间缩短,术中不适、术后反应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创技术拔除智齿,减轻了患者恐惧、不适感,创伤小,拔牙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拔牙创口愈合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智齿 凿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问题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3月2016年12月,对80例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进行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1~7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7~21d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分别按Neer、和评分评价术后相应肢体功能,优55例,良21例,中4例,总体满意率95%。结论应用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微创 钢板 内固定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2012年~2014年间于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观察组患者在行PCI前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在30min进入介入室的患者以及60min进入导管室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30min以及60min进入导管室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PCI绿色通道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送入介入室的时间,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PCI介入手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CI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