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腔静脉分流的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为我们日常工作中少见类型的腔静脉分流的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23例通过临床证实的门静脉-左肾静脉分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再综合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23岁,.女性,7例,平均年龄43.74岁。②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乙肝、肝硬化病史。③影像学特点肝硬化显著,但是常见的侧支循环不明显,通过仔细观察可见脾静脉经过粗大侧枝回流至肾静脉,最终达下腔静脉。④关于肝硬化侧枝的报道大部分为常见消化道相关静脉侧枝开放。结论①脾-左肾静脉分流绝大部分为肝硬化脉高压并发症,且为少发类型侧枝开放。②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经典的消化道静脉侧枝开放,本篇列举的少见类型侧枝开放患者的消化道侧枝开放情况不一,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脾左深静脉侧枝开放从而缓解了消化道症状。③影像学检查需要行增强或血管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可见脾肾韧带内侧枝开放情况。④关于肝硬化侧枝开放的讨论大部分是消化道侧枝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肝胆管癌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可能治愈肝胆管癌的方法,目的是切除肿瘤,恢复胆道通畅。本研究从肝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措施方面进行阐述,为肝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肝门胆管癌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100例肝部胆管癌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全部100例患者中,5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姑息性切除术治疗,16例患者无法切除。术后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发生胆漏(4例患者为根治性,2例患者为姑息性);根治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外科切除治疗肝部胆管癌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采用根治性切除则能让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ICU呼吸依赖患者撤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所有ICU呼吸依赖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ICU呼吸依赖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观察组53例患者;对照组的5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从撤成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的撤成功率为88.68%,对照组的撤成功率为67.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以及仪器操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呼吸依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撤成功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ICU呼吸机依赖患者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本院2018年收取的120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临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和个性化因人而异的合适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个性化适宜的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是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出现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脉高压症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因人而异的适应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可肿瘤的大小却不相同,因此,不能够只选择单一化的手术形式。

  • 标签: 手术治疗 胃肠肿瘤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锂治疗,试验组采取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评估治疗4周后两组的躁狂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比较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躁狂指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躁狂总分为(7.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5.0±3.9)分(P<0.05)。随访2年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作次数分别为(1.6±0.5)次和(3.7±1.5)次,住院次数分别为(1.0±0.5)次和(2.6±0.5)次,住院时间分别为(2.0±1.9)个月和7.0±8.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躁狂 碳酸锂 丙戊酸钠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B超在肝硬化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的14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4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彩色B超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研究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厚度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以及研究组不同门静脉内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更高,P<0.05。结论彩色B超技术对肝硬化脉高压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彩色B超 肝硬化门脉高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冬酶1次组(n=40)与培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肝硬化脉高压临床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技术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90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采取腹部超声以及胃镜检查。分析腹部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腹部超声结果提示90例患者中脾脏增厚54例,脾静脉内径增宽56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56例。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8例,各指标检出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肝硬化脉高压临床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技术行之有效,临床价值高,可为疾病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

  • 标签: 临床诊断 肝硬化 腹部超声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症 术后并发症 持续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超滤功能合理维护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4台血液透析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液透析的超滤泵区别来进行分组。其中,固定容量膜式泵作为观察组,陶瓷柱塞泵作为对照组,每组2台血液透析。记录两组血液透析在使用过程中的超滤故障发生几率,并将引发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透析超滤功能故障的主要原因分为密闭系统泄漏、超滤泵故障、平衡强电磁阀关闭不严以及电路控制系统故障这四种,超滤功能故障发生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超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故障,并且根据超滤泵的不同主要故障也有所不同。在对血液透析进行维护时,应根据不同血液透析的主要故障原因来进行针对性的维护,以确保血液透析的故障几率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超滤功能 维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路的消毒及更换频率对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内收入的 56例患者,时间: 2016年 11月至 2019年 3月,将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 2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收入 28例, 2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呼吸消毒频率,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呼吸管路不同部位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VAP发病率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显著低于比对组, P< 0.05。结论:对于 ICU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呼吸管路 1次 /d,间隔 3d更换的消毒频率,其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消毒频率 呼吸机管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劑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防治肝硬化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肝硬化脉高压7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1组(23例)、对照2组(23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普萘洛尔、厄贝沙坦、普萘洛尔治疗,并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得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LT(36.24±9.13)U/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47.29±10.34)U/L、对照2组(47.18±9.89)U/L(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AL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脉高压的治疗具有较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普萘洛尔 肝硬化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脉高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根据我院接收的64里肝硬化脉高压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2里,对照组使用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血细胞、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5.00%(P<0.05);两组的血细胞和肝功能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优秀,观察组比对照组优秀(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9.53±2.99)、血小板计数(272.38±80.31)、红细胞计数(6.13±1.80);对照组为(8.02±2.58)、(168.43±50.64)、(5.22±1.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脉高压使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治疗效果比介入栓塞优秀。

  • 标签: 腹腔镜下脾切除 静脉断流术 介入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各科室的3298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比例,并对比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的用药种数、抗菌药比例、处方金额、注射剂比例等基本用药情况。结果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不适宜处方83张,超常处方35张,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金额、注射剂和抗菌药物比例等相比不合理处方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成为督促临床医生规范用药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依-囊时间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90min)和达标组(<90min),分析影响-囊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入CCU时间(6am-10pm)、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等待手术台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STEMT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均可对直接介入治疗的-囊时间造成影响,需建立和完善院内相关的抢救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囊时间的延迟。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门-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劑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防治肝硬化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肝硬化脉高压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1组(23例)、对照2组(23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普萘洛尔、厄贝沙坦、普萘洛尔治疗,并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得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LT(36.24±9.13)U/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47.29±10.34)U/L、对照2组(47.18±9.89)U/L(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ALT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递增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脉高压的治疗具有较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普萘洛尔 肝硬化门脉高压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