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10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两组。对照组于术中麻醉时采用气管插管,观察组则采用第三喉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喉罩)后5min、拔管(喉罩)后5min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喉罩)后5min、拔管(喉罩)后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4%)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喉罩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可有效降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维持稳定生命体征,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手术 麻醉 第三代喉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针对用药频率、药物剂型进行统计。结果研究时段内,我院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与构成比较第一与第二低,较复方制剂与第四多高,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DDDS仅次于第二。结论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使用良好,且其患者接受度较好,具有很好应用趋势,对于改善我院用药结构,提升用药科学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第三代 药理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CT及瘘管泛影葡胺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第3腮裂瘘管并感染。结果4例都有误诊误治,包括颈部脓肿2例、甲状舌管囊肿并感染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需与颈部多种疾病加以鉴别,多层螺旋CT及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走形,便于诊断内口位置,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切除瘘管及感染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第三腮裂瘘管 造影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浮针疗法分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2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浮针组(仅使用浮针法)、刃针组(仅使用刃针法)、浮刃组(先使用浮针法,再使用刃针法)、刃浮组(先使用刃针法,再使用浮针法),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分析四组治疗效果。结果刃浮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33/40)高于浮刃组75.00%(30/40)、浮针组72.50%(29/40)、刃针组60.00%(24/40);治疗后30min、30d、90d治疗后四组VAS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刃浮组、浮刃组、浮针组及刃针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浮针疗法按照不同分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其中以急性期治疗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浮针疗法 分期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安氏Ⅲ类错建议。方法择取我院收治38例安氏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拔牙组19例;非拔牙组19例。所选患者均通过Free-edge直丝系列托槽进行治疗。拔牙组患者同时行以挖除下颌第三颗磨牙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上下牙列均排列整齐,覆盖处于正常状态,咬关系良好,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趋于或达到直面型。结论针对安氏Ⅲ类错患者行以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管是否拔牙,Free-edge矫治技术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侧貌变化,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下颌第三磨牙 矫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颌双侧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微创与传统拔除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下颌双侧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予以对照组凿骨劈冠法拔除,予以研究组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拔除取得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拔牙时间、术中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拔除术,实施微创拔除术治疗下颌双侧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适感发生。

  • 标签: 凿骨劈冠法拔除 微创拔牙技术 下颌双侧低位近中阻生第三磨牙
  • 简介:笔者介绍了《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内容概要,通过对本科生教学使用此教材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此教材反映了临床检验诊断学科新进展和教改成果,内容丰富、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既利于教,也利于学。

  • 标签: 教材 评估 问题 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 规划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所致产后出血前采取适时人工干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妇产科接收98例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产妇作为观察分析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预防措施,给予观察组产妇采取适时人工干预措施,并将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24内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及24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产妇采取适时人工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发生,降低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该方法值得临床妇产科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第三产程 胎盘剥离延缓 产后出血 人工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微寄教研室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制定行之有效教学计划,强化和规范专业理论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并重视实验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教师 集体备课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疝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们救治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32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中央型脑疝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疝问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央型脑疝 临床特点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询病历,共收集43例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用药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无同种抗精神病联合用药,合并用药比例34.9%;从用药频率来看,目前主要抗精神药物是利培酮(32.6%)、奥氮平(18.6%)、阿立哌唑(11.6%)、奋乃静(9.3%)、舒必利(9.3%)、氯氮平(9.3%)、喹硫平(4.7%)、氨磺必利(4.7%),用药剂量分别为(2-4)mg/d、(7.5-15)mg/d、(10-20)mg/d、(2-20)mg/d、(400-800)mg/d、(50-200)mg/d、(150-600)mg/d、(200-400)mg/d。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占主导,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药物剂量较小。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CT诊断对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结果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71例患者中,X线胸片诊断准确率为84.51%,CT检出为97.18%(P<0.05)。CT检查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显示清晰程度高于X线胸片(P<0.05)。结论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中央型肺癌 X线胸片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相关风险以及母婴结局。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8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剖宫产史将其分为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行剖宫产术,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妊娠结局及围生儿临床结局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0%、17.5%、42.5%、20.0%,剖宫产率、子宫切除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35.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7.5%、20.0%、30.0%、10.0%,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后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风险,且母婴结局较差,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到孕期早期诊断、监测及紧急抢救,对改善母婴预后十分有利。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央性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A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治疗临床效用。方法将102例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按照诱导药物不同分作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和MTA组各34例,氢氧化钙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Vitapex组选用Vitapex根尖诱导进行治疗,MTA组选用MTA根尖诱导进行治疗,比较组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情况和诱导周期及成功率等情况。结果MTA组患者牙周病变消失、红肿消退及咀嚼功能恢复等时间皆比氢氧化钙组和Vitapex组短,且诱导周期和诱导成功率等都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P<0.05)。结论对感染型畸形中央尖采取MTA根尖诱导成型术可有效缩短感染时间和诱导周期,提高诱导成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MTA 根尖诱导成型术 畸形中央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320例。结果全部32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中,23例患者并发胎盘植入,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生率为7.2%;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史、流产次数超过2次、前次分娩存在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患者子宫切除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颈部位膨大、剖宫产史。保守治疗选择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成功率非常高。结论如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存在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则应警惕胎盘植入可能;医护人员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和综合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抢救措施;对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保守治疗较为理想;如患者存在剖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出血不易及时控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高危因素 围生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相关风险和母婴结局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80例我院接受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进行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非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和观察组(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均有40例。两组产妇均接受了剖宫产手术治疗,对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情况,妊娠结局和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35.0%、先兆子宫破裂17.5%、胎盘粘连42.5%、胎盘植入20.0%,剖宫产率100.0%、子宫切除率35.0%、死亡率10.0%,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57.5%、胎儿窘迫20.0%、新生儿窒息30.0%、围产儿死亡10.0%,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存在很高产后出血几率,并发症几率,母婴结局不理想,因此患儿及孕妇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尽早诊断和及时抢救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瘢痕子宫 中央性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预后
  • 简介:1975年,Frederick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科研领域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高通量测序 深度测序 临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