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寰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钉
  • 简介: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椎脱位,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难复性寰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难复性寰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入路 后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总结138例病例资料,从术前访视,心理疏导,以及术中及术后医护人员的配合及观察详细的阐述了护理过程。结果: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引流至术后7d,拔除引流管,加密缝合2例治愈,1例发热,经再次清创,引流而治愈;1例术后7d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静滴抗生素后愈合。138例患者中10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2.8年。24例神经损伤者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2例患者出现鹅颈畸形,经理疗、对症治疗而治愈。结论: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恐惧;正确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熟练地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有利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 标签: 上颈椎 后路 内固定术 寰枢椎融合术 手术配合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运用于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中,并对其价值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任意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实施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术后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评分,并且存在不同状况脊髓压迫的患者在术后均得到不同层次改善,且为发现断钉及再次移位现象。结论 针对寰椎骨折脱位患者予以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以促使患者颈椎活动功能不断恢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神经功能,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为此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固定 寰枢椎 骨折脱位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晨起后突觉颈部疼痛,活动部分受限,由其战友为其行颈部按摩治疗。颈部肌肉放松后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当行颈部斜搬时,听到'喀'的响声后,颈部疼痛明显加重,头颈部运动完全受限,伴双上肢麻木,急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处于保护性头左旋、颈部右倾位,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均受限。双上肢各肌肌力正常,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显示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无移位,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对称。MRI显

  • 标签: 治疗 病例报告 颈部斜搬 枢椎齿状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寰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X线或CT检查证明为寰关节半脱位患者66例。采取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1、观察X线张口位片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2、观察寰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寰关节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综合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 观察 力学平衡
  • 简介:摘要寰关节位于枕颈移行部,形态结构复杂、功能特殊,是整个脊柱最灵活、最薄弱,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运动节段。本文将对寰关节结构变异两以影像学的角度阐述相关研究进展,为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寰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

  • 标签: 寰枢关节 解剖学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裹关节半脱位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147例小儿裹关节半脱位患儿予以心理护理,牵引护理,推拿护理,艾灸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结果147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症状、体征消失,头颈活动恢复.X线片或CT显示,135例寰关节位置恢复正常.12例左右侧寰齿关节距离的差异明显较牵引前减小.随访4~12个月,144例患儿未复发.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寰关节半脱位患儿进行辩证施护,对患儿实施整体的、全程的个性化护理,使患儿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强,提高了患儿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建立小儿寰关节半脱位的规范化中医护理方案.关键词寰关节;半脱位;儿童;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采用C1-C2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椎不稳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43岁。其中寰椎侧块粉碎性骨折1例;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7例,其中3例为陈旧性;寰椎脱位2例;联合损伤3例。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价,好转8例,无改变5例,加重0例;9例骨性融合,4例齿状突骨不连,2例术后1年拆除内固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结论应用寰椎椎弓根内固定安全、牢靠,是治疗创伤性环椎不稳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早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射精过快不能自控,且伴有焦虑情绪。结合早泄的临床表现,以经学说为基础,我们认为早泄的病因病机可归为君相火旺、肝郁气滞、肾气不固、心虚胆怯。而经具有调和阴阳、舒畅气机、布摄真精、宁神娱心之功用,在早泄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刺治疗早泄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经学说与早泄关系密切且脱胎于经络理论,可以较好的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临证价值。

  • 标签: [] 枢经学说 少阴 少阳 针刺 早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经推拿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期间内(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5例),A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B组以此为基础,行经推拿,就两组临床疗效实施对比。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B组(97.50%)较A组(75.00%)高(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经推拿法施治,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枢经推拿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给椎弓根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3例寰椎不稳定患者施行经椎弓根AXIS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并结合动力位X线片及CT确证寰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13例病例疼痛均明显减轻,唯旋转功能较差;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椎不稳定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技术要求高,需谨慎操作。

  • 标签: 固定技术 临床应用研究 经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钢板螺钉 寰枢椎不稳定 2002年12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寰椎损伤法医鉴定中,应用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并对该方式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抽取30例寰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其检查过程中应用螺旋CT对其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重建结果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寰椎间隙不对称、寰外侧关节脱位、寰椎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结论:法医鉴定在针对寰椎损伤患者时,可应用螺旋CT方式来进行诊断,该方式有助于获取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受伤程度的判断,与常规所使用的方式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重建 寰枢椎损伤 法医鉴定
  • 简介: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来收治的急性椎椎弓根骨折15例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行颅骨牵引复位后用AO纯钛皮质骨螺钉经峡部固定椎椎弓根骨折.结果经12~60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有6例D级和5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B级恢复至D级,半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及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椎椎弓根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椎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26例难复性寰椎脱位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口、鼻腔清洁和消毒,重视健康教育。手术后做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神经功能以及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椎脱位,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术后全面护理和正确的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推拿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推拿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后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经推拿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枢经推拿法治疗 脑梗塞后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寰枢椎 脱位 内固定术 经口咽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