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三维特征。方法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三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关节的次序观察骨性畸形及寰椎脱位的三维特征。结果寰侧块关节呈关节滑脱者57侧(79%)、关节整体变形前倾者61侧(85%)和关节面分离者11侧(15%)。对照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侧块关节的形态变化与脱位时寰椎与椎的三维位置关系,本组寰椎脱位的三维分型可归纳为三种:对称型(14/36例,39%),为两侧寰椎侧块关节呈大致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旋转型(13/36例,36%),为两侧寰侧块关节呈显著不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分离型(9/36例,25%),为至少一侧侧块关节出现关节面的完全分离。结论寰枕融合畸形时先天性的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关节变形以及韧带的疲劳拉伸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寰椎脱位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三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寰椎脱位及寰侧块关节形态.对于手术决策和内固定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寰枕融合畸形 脱位 三维可视化
  • 简介: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由于情志不调、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使得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为气血升化之源。本案中一名心肝血虚失眠患者原应用“解郁”“升肺气”治疗方法失败,后通过“升肝木”“降肺气”治法病情好转,重新纠正失眠治疗的误区,得出以阴阳为本,升降有度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

  • 标签: 脾胃 失眠 阴阳失调
  • 简介:评价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现有动物模型、尸体模型在研究该部位的生物力学上均有不足之处。已有人构建枕寰关节(occipito—atlanto—axialjoint,OAAJ)有限元模型,但其包含的解剖结构并不一致。我们基于1例青年男性志愿者CT扫描数据,构建了完整的OAAJ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 标签: 枕寰枢关节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利用寰-枕融合有限元模型,探讨自发性寰-椎脱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在枕-寰-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寰椎和枕骨之间添加单元模拟先天性寰一枕融合的力学状态,计算生理载荷、过度载荷和韧带损伤情况下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寰-枕融合在生理载荷下并不直接导致寰.椎脱位,但是却可以造成寰·复合关节的应力发生复杂的改变,同时韧带受力增大。随载荷的增大,这些改变更为明显。单纯韧带损伤虽不足以导致寰-椎脱位的发生,但也会改变寰-关节的应力环境。结论寰-枕融合后寰-关节的应力环境改变和韧带受力增大是两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特征,二者在自发性寰-椎脱位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 标签: 寰-枕融合 寰-枢椎脱位 有限元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高血压壳核出血56例,采用颞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d血肿完全消失49例,术后10d意识完全恢复45例。术后随访3~4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轻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颞直切15骨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颞顶直切口 骨瓣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对小鼠脑撞击伤(brainimpactinjury,BII)后皮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4只昆明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7)、BII组(n=21)、FNS组(n=7)及FNS+BII组(n=19)。假手术组仅行皮肤切开和颅骨分离,但不撞击脑组织。BII组复制小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FNS组单纯行FNS。FNS+BII组在FNS后24h复制小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比较BII组和FNS+BII组伤后的临床运动障碍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小鼠脑撞击伤病灶边缘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FNS+BII组临床运动障碍评分在颅脑损伤后3、7、14d较BII组无明显降低(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NS+BII组GAP-43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7d为(2.69±0.86)pg/μgRNA;BII组为(1.554±0.72)pg/μgRNA,明显低于FNS+BII组(P〈0.05)。结论FNS能显著增加撞击伤后GAP-43mRNA的表达,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但未见神经运动功能的明显改善。

  • 标签: 脑撞击伤 小脑顶核电刺激 生长相关蛋白43 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分析颞枕离断术对药物难治性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头后部多脑叶癫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右侧颞枕离断术(右侧组),15例行左侧颞枕离断术(左侧组)。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商和语言功能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33例,平均47.5个月,Engel分级:Ⅰ级21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与术前比较,左侧组术后1年操作智商(PIQ)平均值增加,但是汉语命名测验(CNT)、听觉言语学习测验(AVLT)平均值减少(均P<0.05);右侧组术后1年言语智商(VIQ)平均值增加,视觉记忆能力(VM)平均值减少(均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致灶广泛分布于一侧颞枕叶的癫癇病人,颞枕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癫癇 多脑叶 颞顶枕离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