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医学生在结束了医学基础教育之后,进入医院接受临床医学教育。这中间不仅是教材的更换,对临床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医学生从医学基础教育到医学临床教育的转换过程中,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以积极适应随之而来的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

  • 标签: 基础-临床转换 综合能力 教学转换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静默疗法联合思维转换对肝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收诊的80例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肝癌术后患者采取静默疗法联合思维转换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这种措施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默疗法 思维转换 肝癌术后患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病因或预后研究常直接报告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故开展基于此类研究的Meta分析时,数据需进行对数转换。本文以危险比(riskratio,RR)、风险比(hazardratio,HR)和比值比(oddsratio,OR)及其95%CI值为例,介绍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实施Meta分析的过程。

  • 标签: REV Man软件 效应量 可信区间 比值比 风险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寻优化肾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途径,通过应用实践,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在该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院方同意,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首肯的基本原则,在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择完全符合纳入要求的70人参与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按照原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者与对照组,然后再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措施则是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最后观察评定两种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比差异之大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肾内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正>目的:评价骨转换标志物在检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准确性,并评价这些标志物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指标的价值。方法:检测222名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58人有骨转移,57例为T2MO期前列腺癌,55例为T3MO期,52例患者无前列腺癌)。应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来分析研究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其骨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标志物 骨转换 血清 患者
  • 简介: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在流行病学领域应用广泛,在循证医学领域,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剂量-反应Meta分析对于原始研究数据的依赖度较高,但原始研究常因未提供所需有效数据而给分析带来困难。通过向原始研究作者索取数据的途径效率与应答率均较低,因此,缺失值估计及转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了几种常见缺失值,并就如何使用已有信息进行缺失值估计及效应指标转换进行探讨。

  • 标签: 剂量-反应关系 META分析 缺失值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肾内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收治的5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25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肾内科疾病患者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常规治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的参照组,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统计治疗效果、肾功能恢复正常率后发现,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数据比较两组无较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肾内科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脏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的389例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全部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对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总结。结果患者出现咳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但三种药物出现咳嗽与低血压情况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的药物,需要停药的几率比较小,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 用血管紧张肽 转化酶抑制药( ACEI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4 月~ 201 9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 92 例 冠心病 患者象, 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 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 例 。 对照组采 给予地高辛治疗 ,观察组 采用 ACEI 治疗 ,比较两组 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以及重复住院率、病死率。 结果: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 为 95.12 %高于对照组的 80.49 %;观察组 的重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 34.15 %、 7.32 %均低于对照组的 58.54 %、 24.39 %;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如 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 用血管紧张肽转 换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血管紧张肽转化酶 抑制药 冠心病 地高辛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0.9%氯化钠注射溶液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后6、12、24h三组(LPS时间组),每组8只,LPS时间组通过股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NS组给予等量NS。在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Real-timePCR方法检测肺组织ACE和ACE2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CE和ACE2蛋白表达。结果LPS组大鼠表现出急性肺损伤症状,随时间点延长,PaO2逐渐降低,肺W/D比值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肺组织损伤明显。LPS组大鼠肺组织ACEmRNA和蛋白表达随时间组延长明显增强(P〈0.05),而ACE2mRNA和蛋白表达却明显减弱(P〈0.05)。结论肺组织ACE、ACE2表达的改变在急性肺损伤大鼠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脂多糖 肽基二肽酶A 大鼠 Wistar
  • 简介:综述国际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肌梗塞的多中心研究。介绍了英美等31国ISIS-4;英国、瑞典、爱乐兰等14国AIRE;意大利200多家医院GISSI-3和美国、加拿大112家医院SAVE的大型多中心研究结果。并就病例选择,治疗时机和剂量与持继时间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48例,服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8周,在临床观察疗效的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ACEI/D各基因型在药物治疗后每一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下降,每一组治疗前后SBP、DBP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降压幅度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I/D基因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无相关性.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ssociationBetweenPolymorphismof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Geneandpressure-lowingresponsetotelmisartantreatmentinHypertensionpatientsGONGHong-taoDUFeng-heCHENBu-xing(DepartmentofCardiology,BeijingTiantanHospital,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Beijing10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whethertheinsertion/deletion(I/D)polymorphismof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geneareassociatedwithbloodpressureresponsetotelmisartaninhypertensivepatients.MethodsAfteratwo-weeksingle-blindplaceborun-inperiod,148patientswithmild-tomoderateprimaryhypertensionreceivedmonotherapywith80mg/dayoftelmisartanandthenwerefollowedupforeightweeks.Theinsertion/deletion(I/D)polyGmorphismof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geneweredeterminedthroughPCRanalys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ispolymorphismandchangesinbloodpressurewasobservedandevaluatedaftereightweekstreatment.ResultsThebloodpressureineachgroupofACEI/DgenotypedecreasedaftermedicaltreatGment.Comparedtobloodpressurebeforetreatment,systolicbloodpressure(SBP)and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ineachgroupaftertreatmenthadsignificant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ndsystolicbloodpressure,diastolicpressurebeforeandaftertreatmentandpressure-lowingrangeineachgrouphavenoobvious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WeconcludethatACEI/DisnotassociatedwithbloodpressureresponsetotelmisartantreatmentinhypertensivepatientKse.ywordsEssentialhypertension;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AngiotensinIIreceptorblocker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14-02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降压药物治疗是临床控制高血压最主要途径,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如何为每位患者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挑战.肾素-__________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内调节血压和水电平衡的主要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AS基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目前认为,该系统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个体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关于该系统基因的多态性与某些降压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已有报道,主要集中在利尿剂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2等,而对于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RB)的研究相对较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sionenzyme,ACE)是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Ang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缓激肽灭活的关键酶.ACE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其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序列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对于ACEI/D多态性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ARB(替米沙坦)单药治疗,在观察降压疗效的同时对ACEI/D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ACEI/D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降压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