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4
/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肖黎黎

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患者。观察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患者。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得出治疗结论。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肾内科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内科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效果

引言

近年来,肾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提升,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若是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治疗患者,不利于明显改善患者病症,保证治疗效果。所以,我国需要积极地探索治疗肾内科疾病的新方式,提升治疗水平,确保患者身体机能得到有效地恢复。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被应用到治疗肾内科疾病之中,并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重点研究这种治疗方式,并积极地应用该方法治疗患者。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患者的资料如下所述。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1年;平均年龄:40.25±3.64岁;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760年;平均年龄:40.16±3.83岁(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2方法

本次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治疗患者。首先,评估患者病情,进以此保证治疗效果。其次,确定药物治疗具体内容,即选用环磷酰胺、雷公藤、他克莫司、来氟米特等药物治疗患者。观察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患者。首先,了解患者患病信息,评估患者身体情况,为顺利开展药物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明确药物治疗方案。奎那普利15 mg/次;苯那普利7.5 mg/次;卡托普利2.5 mg/次;西拉普利2.5 mg/次;依那普利10 mg/次;每日一次。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药物类型与药量。对于患者程度重的患者,医生需要适当地增加药物或者药物剂量,以便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得出治疗结论。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与计算对比实验研究所得出的数据,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30例),治愈:16/30(53.33%);显效:8/30(26.67%);有效:5/30(16.67%);无效:1/30(3.33%);总有效率:29/30(96.67%)。对照组(30例),治愈:11/30(36.37%);显效:7/30(23.33%);有效:7/30(23.33%);无效:5/30(16.67%);总有效率:25/30(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33%。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助于提升肾内科疾病治疗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0例),满意:20/30(66.67%);基本满意:8/30(26.66%);不满意:2/30(6.67%);满意度:28/30(93.33%)。对照组(30例),满意:12/30(40.00%);基本满意:11/30(36.67%);不满意:7/30(23.33%);满意度:23/30(7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6.67%。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易得到患者青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肾内科疾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肾脏疾病。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患肾内科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患肾内科疾病后,人们肾功能的调节水平将会降低,进而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药物是常规的肾内科疾病治疗方法。在服用药物后,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对慢。加之,有的患者对药物存在不良反应,进而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在医药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成为了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主要方式。通过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患者,不仅可以保证患者安全,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积极地推广这种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瑶,余珊,段杰,王芊入,吴倪,李波,姜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01):1-5.

[2]郑丽,张亚同,张卫娜,孙雪林,赵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06):575-580.

[3]童早英,王桂根,程好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3):3705-3707.

[4]韩玉华,孟丽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3):93-94.

[5]张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