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正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生听力筛查、启音博士、导航系统、数码助听器的验配、电子耳蜗的植入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已应用于康复工作中,但康复最终还是要立足于语言康复训练这一核心。

  • 标签: 语言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语言康复 导航系统 康复工作
  • 简介:康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正日趋走向成熟。在国家的重视指导下,在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下,各省、市、区及个人的康复中心越来越多,在康复领域中各尽所能,各显身手,康复绽出了异样的光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远发展目标的现象。一些进入正常小学的后续教育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多数存在知识面窄、应用能力差、思维能力差、

  • 标签: 早期康复教育 聋儿康复 康复中心 康复领域 短期效果 应用能力
  • 简介:有残余听力的配戴了助听器之后,便从此告别了无声世界,进入了有声世界。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有许多共同之处,语言需要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学习。

  • 标签: 教学体会 聋儿 残余听力 正常儿童 助听器 世界
  • 简介:在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分中心”及“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于2005年8月18日正式启动。

  • 标签: 循证医学 教育部 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 卫生部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人们更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而生育为人们生理的一个重要过程,生育健康也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殖健康和生育有更高的关注以及重视,更希望可以通过高效的生殖护理方式来提升孕妇和新生的健康状况。本文就生殖中心护理模式对孕妇和新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 标签: 生殖中心护理模式 孕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瘫高危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脑瘫高危根据康复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向两组患儿家长发放NSNS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比对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①护理前,两组患儿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护理后,观察组三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87.50%,高于对照组的65.00%,P值<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瘫高危护理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瘫高危儿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病理性黄疸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12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纳入其中40例分析。保持均衡性,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鸟巢式护理组,均为2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鸟巢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融入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新生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鸟巢式护理组临床指标优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比组,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有助于新生病理性黄疸康复,规避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康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新生急性肺损伤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新生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分析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在新生急性肺损伤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病房环境对患儿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舒适、安全、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加速康复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科病房环境对患儿康复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收集患儿在病房环境中的表现,分析环境因素对患儿康复的影响。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病房环境对患儿康复的影响程度。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病房环境对患儿康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环境:病房的温湿度、光线、噪音、空气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患儿的康复。舒适的物理环境有助于降低患儿的不适感,提高康复速度。2. 心理环境:病房的氛围、医护人员的态度、同龄患儿的陪伴等都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3. 护理对策: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护理对策:优化病房物理环境,如调节温湿度、控制光线、降低噪音等;加强心理护理,如提供温馨的病房氛围、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陪伴等;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结论:本研究表明,内科病房环境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影响。一个舒适、安全、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加速康复进程。我们应重视病房环境的优化,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

  • 标签: 儿内科 病房环境 患儿康复
  • 简介:摘要康复疗养中心的文职护士由于脱离临床工作已久,护理技术的操作临床经验较少,在某些护理技术上甚至可以说是无实践,只有学生时代的记忆,针对这一现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摆脱这个问题,让康复疗养中心的护士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队文职护士。

  • 标签: 康复疗养中心 文职护士 护理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人员基本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94.67%患者伴耳鸣、眩晕等耳部症状;突发性耳聋分型多见平坦下降型209例、全型149例;冬季172例、春季151例是高发季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每天睡眠时间<8h、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病毒感染为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突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疗的针对性,有助于获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突发性聋 眩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突发性与非突耳鸣患者的研究,探讨两者主观性耳鸣与听力损伤关系的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的30例突发性伴耳鸣和30例病程不等的耳鸣伴中轻度听力下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纯音检测,耳鸣频率匹配与声导测试(排除中耳问题)项目,观察和分析检测结果的特征,探讨突伴耳鸣和非突发性耳鸣的联系。结果:突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损伤及其邻近频率的相符性均达到80%左右,而非突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下降的频率的相符性有约73%左右;两组耳鸣匹配的强度显示,50%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分贝内,37%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10分贝,13%左右为高出阈值上11分贝,其中仅有极少数的耳鸣强度超出阈值20分贝甚至30分贝以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突与非突患者的耳鸣发生频率与其听力损伤情况有相关性,而与匹配响度、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

  • 标签: 突聋 非突聋 耳鸣 频率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发育筛查及早期干预中采取康复科与保科相结合模式的效果。方法:加入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为高危新生,共54例。其纳入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将患儿家庭指导康复应用于干预B组中,将医院康复科与保科相结合模式应用在干预A组中。每组各27例。对两组MI值以及DQ值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干预A组MI值相比较干预B组要高(P<0.05) 。干预A组DQ值相比较干预B组较高(P<0.05)。结论:在高危发育筛查及早期干预中采取康复科与保科相结合模式能够提高患儿的MI值以及DQ值 ,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可见此种方法在高危发育筛查及早期干预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危儿发育筛查 早期干预 MI值 DQ值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康复科以及保科两个科室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高危发育筛查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平均分成两个小组,两个小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新生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的新生回家遵循医嘱自主训练,对比两组新生之间的数据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以后,其DST评估通过了训练要求,MI值与DQ数值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个科室相结合的模式对高危发育筛查以及早期干预中通过数据对比,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康复科 儿保科 高危儿发育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疾控中心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在我疾控中心的儿童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未接种流感疫苗,研究组接种流感疫苗,分析对比两组儿童的流感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接种流感疫苗的流感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接种流感疫苗,两组之间存在 明显 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流感疫苗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预模式在低龄语前患者中的治疗情况或康复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进一步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原则为根本遵循,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治疗的语前患者30例,以其为CI治疗组,然后于2021-2023年度,根据随机抽签结果,给予30例语前患者双模式干预,即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助听器治疗(双模式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开机时、开机3个月、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评分(IT-MAIS)、婴幼儿有意义言语评分(MUSS)以及言语空间听觉质量评分(SSQ-P)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听力在开机时和开机3个月后都明显提升了。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双模式干预组的听力提升幅度明显超过了CI治疗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这种差异就不那么明显了,在这段时间内,双模式干预组的言语可懂度明显高于CI治疗组。就IT-MAIS和MUSS指标而言,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改善趋势,在开机时和开机3个月后,双模式干预组的得分明显高于CI治疗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然而,到了开机6个月和开机12个月后,这种差异却不再显著。结论:在短期内,双模式干预明显优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提升低龄语前患者的听觉、言语等能力,然而,长期效果方面,两种干预方法的差异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和疾病情况。

  • 标签: 低龄 语前聋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双模式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突发性伴眩晕老年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本院门诊接收的100例突发性伴眩晕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药物结合前庭康复训练,并针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3周的干预后,观察组听力情况与眩晕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突发性伴眩晕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老年患者 突发性聋伴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的一种严重病症,常会诱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进而导致脑瘫、生长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病情严重、病死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尚缺少可彻底治愈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方法,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康复护理干预在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加以阐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