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病人与慢阻肺稳定病人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病人以及慢阻肺稳定病人中随机选取 27例进行调查,两组病人入院之后均给予临床常规的对症治疗,在这个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药物治疗。结果:慢阻肺稳定病人的 FEV1%、 FEV1、 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病人。此外,慢阻肺稳定病人 6min步行距离更长, CAT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结论:慢阻肺稳定病人采取布地奈德福莫特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病人肺功能,有着相对较高的预后。    【关键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慢阻肺合并肺癌 ;慢阻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udesonide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lung cancer in stable stage and COPD in stable stag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27 patients with COPD and lung cancer in stable stage and 27 patients with COPD in stable st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 After admissio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linical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budesonide formoterol was give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FEV1%, FEV1, FEV1 / FVC and other lung function index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in stable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COPD and lung cancer in stable stage. In addition, patients in stable stage of COPD had longer walking distance, lower cat score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Conclusion: budesonide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and have a relatively high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康复治疗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稳定慢阻肺和肺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实验组( 60 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 结论: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康复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控制和改善病情,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治疗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衰稳定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 80例我院慢性心衰稳定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月,采用抽签 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4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 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 自护能力评分及 预后效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 实验组疾病防治、用药方法、自我保健、运动方案、心理状态、饮食方法、复查知识等健康知识评分较高 ,实验组自我概念、责任感、护理技能等自护能力评分与 参照组相比较高 ,同 参照组( 30.00%)相较, 实验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不良预后发生率( 7.50%)较低 ,组间可见显著差异 ( P< 0.05)。结论:慢性心衰稳定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稳定期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稳定慢阻肺患者应用延续肺康复护理,观察和对比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于我院2019.09——2020.09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00例稳定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划分成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肺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60.84±5.7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20±6.92)分,P<0.05.结论:延续肺康复护理对稳定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延续肺康复护理 稳定期慢阻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稳定老年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 COPD 稳定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个组别: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P<0.05 )。结论 COPD 稳定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小剂量 阿奇霉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对 COPD稳定患者社区分级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COPD稳定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社区分级强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患者肺功能 FVC指标、 FEV1指标、六分钟步行距离、 CAT评分。结果:管理后患者肺功能 FVC指标、 FEV1指标、六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 CAT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家庭医生对 COPD稳定患者社区分级强化管理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家庭医生 COPD稳定期患者 社区分级强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稳定慢阻肺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即培土生金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稳定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盲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培土生金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症状积分、肺功能水平、CAT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CAT评分均有所下降,两组对比P

  • 标签: 培土生金方 稳定期慢阻肺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在本院诊疗的 68例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之分为常规组( n=34)与康复组( n=34),常规组予以一般基础护理,康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护理 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F36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 SF36评分明显大于常规组( P<0.05)。结论: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而言,肺康复护理可明显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扩张稳定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支气管扩张稳定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 36例。对照组采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加重次数、痰量、血清 C反应蛋白( CRP)浓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QOL-BREF)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 [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 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Pred)、最大呼气流速( 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MMEF75/25)、最大呼气峰流速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PEF/Pred) ]。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研究组急性加重次数( 2.41±0.56)次、痰量( 28.21±4.75) ml/d、血清 CRP浓度( 7.86±1.05) mg/L、 QOL-BREF评分( 203.12±30.75)分均优于治疗前的( 2.77±0.61)次、( 30.82±5.83) ml/d、( 8.39±1.12) mg/L、( 185.52±24.8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研究组 FEV1、 FEV1/Pred、 PEF、 MMEF75/25、 PEF/Pred水平分别为( 2.29±0.42) L、( 73.91±6.84) %、( 6.41±0.34) L/S、( 56.56±2.08) %、( 74.56±6.28) %, 均优于治疗前的( 2.05±0.37) L、( 69.32±6.47) %、( 6.18±0.22) L/S、( 54.42±5.03) %、( 71.42±5.03)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急性加重次数、痰量、 CRP浓度、 QOL-BREF评分以及 FEV1、 FEV1/Pred、 PEF、 MMEF75/25、 PEF/Pred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能减少支气管扩张的急性加重次数、改善临床症状, 并改善肺功能。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稳定期 阿奇霉素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被我院收治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100例病患进行研究,所有病患被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小组分别有病患 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氨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病患则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情况,治疗前,两组病患的肺功能指标数据差异对比不明显( P> 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同时,研究组病患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改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可改善病患的肺功能,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 老年慢阻肺稳定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提高护理效果的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接收的 100 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0 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方案,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管理、情感波动、体力活动、环境与温度、安全行为 等 自我效能感高于护理前 , 对照组呼吸困难管理、体力活动、环境与温度方面高于护理前 , 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 护理 健康信念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肺康复护理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 2020 年 1月收治的 COPD稳定患者 8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干预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组患者 在对照组的 基础上实施 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FEV1 、 FVC 以及 FEV1 % pred 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治疗后上述肺功能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 COPD稳定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 COPD 稳定患者肺功能康复及自护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本院一共收治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 60 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依次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研究组给予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肺功能指标( FVC 、 FEV1、 FEV1/FVC、 VC)对比无差异 ( P>0.05 ) ;两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大于干预前 ( P<0.05 ) ;研究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大于对照组 ( P<0.05 ) 。两组干预前的自护行为(一般性自我护理需求及健康偏理性自我护理需求)评分对比无差异 ( P>0.05 ) ;两组干预后的自护行为评分大于干预前 ( P<0.05 ) ;研究组干预后的自护行为评分大于对照组 ( P<0.05 ) 。 结论: COPD 稳定患者实施连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可促进肺功能康复,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协同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肺功能指标 自护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 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 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 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 37例患者中有 18例患者在稳定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 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6例,肺炎克雷伯菌 3例,大肠埃希菌 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 -6( IL-6)、白介素 -8( IL-8)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三烯 B4( 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IL-8、 LTB4水平较稳定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或 P < 0.01)。稳定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IL-6、 IL-8、 TNF-α、 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 ]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参附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 2019年 7月收治的 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肾两虚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以参附汤加味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咳痰、气喘、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痰、气喘、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参附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 期 肺肾两虚型患者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肾两虚型 参附汤加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病情稳定)接受舒利迭+沐舒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3~20205月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病情稳定)接受药物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分别接受舒利迭药物治疗方案、舒利迭+沐舒坦药物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对照组FEV12.01±0.54LFEV1/FVC58.21±1.33);研究组FEV12.34±0.42LFEV1/FVC61.34±1.26),P0.05;对照组合不良反应合计3例(7.14%),研究组不良反应4例(9.52%),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期间采用舒利迭+沐舒坦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通气情况,疗效十分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比较高。

  • 标签: 舒利迭+沐舒坦 慢阻肺患者 病情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康复干预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时间段到于都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共40例,采取单一药物治疗)和治疗组(共40例,肺康复干预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定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SPRG评分、CAT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以及膈肌活动度等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干预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患者的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康复干预 药物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稳定期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比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肺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是值得借鉴的护理模式。

  • 标签: 肺康复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辨证分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辨证分型护理方法),每组均为39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水平以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实验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肺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护理能够积极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和呼吸困难程度。

  • 标签: 辨证分型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 肺功能 呼吸困难程度
  • 简介:【摘要】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患者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及体重指数( BMI)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 50例 COPD患者,纳入 COPD组,另选随机取同期同院 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 COPD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肺功能,健康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观察指标差异,分析各项指标与 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COP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OPD稳定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均显著下降 , 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蛋白 血红蛋白 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