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了一种快速提取由多个断层轮廓线组成的三维形体任意方向剖面轮廓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这些断层轮廓线进行插值、排序和旋转处理,然后用虚拟平面从任意给定方向和位置剖切由这些轮廓线构成的三维形体,根据切面与各个断层轮廓线的交点,直接提取出切面轮廓线,避免了三维重建运算和大量的求交运算,加快了处理速度,实现了三维形体中任意剖面轮廓线的快速投影显示。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 标签: 三维形体 轮廓线 剖面 投影显示
  • 简介:基于4维矩阵DCT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立体视频编码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对每个立体对都进行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该论文的方法采用4维矩阵DCT变换去除双目图像数据间的冗余,因此只需进行三分之一的运动估计计算而不需做任何视差估计。第一个立体对被称为"I立体对",接下来的每三个相邻的立体对被称为一个"P立体对",并且以4维单元的形式进行保存。仅对"P立体对"的中间时刻的块进行运动估计,中间时刻的运动矢量被视为4维单元的统一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运动补偿。然后,用4维矩阵DCT变换进一步的去除时域和空域上的冗余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编码性能。

  • 标签: 立体视频编码 立体对 4维矩阵DCT变换 4维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职能-矩阵型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分析干预后两组的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PEF、FEV1和FVC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职能-矩阵型护理干预老年肺炎患者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职能-矩阵型护理 老年肺炎 肺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医学生在结束了医学基础教育之后,进入医院接受临床医学教育。这中间不仅是教材的更换,对临床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医学生从医学基础教育到医学临床教育的转换过程中,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以积极适应随之而来的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

  • 标签: 基础-临床转换 综合能力 教学转换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静默疗法联合思维转换对肝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收诊的80例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肝癌术后患者采取静默疗法联合思维转换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这种措施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默疗法 思维转换 肝癌术后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意手部皮瓣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选择性应用及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129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皮瓣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详细病情,选择相应的手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不同皮瓣修复术的疗效。结果术后129例患者随访2年,129例患者中,122例患者手术成功,均成活,其中7例患者部分坏死。不同手术患者的TAM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合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详细病情,给予相应的手部皮瓣修复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任意手部皮瓣 病情 优良率 TAM 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病因或预后研究常直接报告效应量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故开展基于此类研究的Meta分析时,数据需进行对数转换。本文以危险比(riskratio,RR)、风险比(hazardratio,HR)和比值比(oddsratio,OR)及其95%CI值为例,介绍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实施Meta分析的过程。

  • 标签: REV Man软件 效应量 可信区间 比值比 风险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寻优化肾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途径,通过应用实践,观察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在该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院方同意,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首肯的基本原则,在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择完全符合纳入要求的70人参与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按照原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者与对照组,然后再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措施则是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最后观察评定两种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比差异之大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肾内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正>目的:评价骨转换标志物在检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准确性,并评价这些标志物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指标的价值。方法:检测222名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58人有骨转移,57例为T2MO期前列腺癌,55例为T3MO期,52例患者无前列腺癌)。应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来分析研究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其骨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标志物 骨转换 血清 患者
  • 简介: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在流行病学领域应用广泛,在循证医学领域,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剂量-反应Meta分析对于原始研究数据的依赖度较高,但原始研究常因未提供所需有效数据而给分析带来困难。通过向原始研究作者索取数据的途径效率与应答率均较低,因此,缺失值估计及转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了几种常见缺失值,并就如何使用已有信息进行缺失值估计及效应指标转换进行探讨。

  • 标签: 剂量-反应关系 META分析 缺失值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肾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肾内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对比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肾内科疾病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收治的50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研究过程中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25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肾内科疾病患者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肾内科疾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常规治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的参照组,统计结果并比较。结果:统计治疗效果、肾功能恢复正常率后发现,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数据比较两组无较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疾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肾内科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予以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脏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的389例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全部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对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总结。结果患者出现咳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但三种药物出现咳嗽与低血压情况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的药物,需要停药的几率比较小,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应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