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完成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试验组;同时间段选择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参照组;对于试验组40例肝硬化患者,依据是否表现出出血现象进行未出血组(25例)以及出血组(15例)划分;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合理展开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就PT(凝血酶原时间)、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PCT(大血小板压积)以及MPV(血小板体积)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试验组PDW(21.17±1.75)fl、PLT(67.59±12.39)×109/L、PCT(0.19±0.03)%、MPV(15.45±1.72)fl以及PT(20.29±2.53)s同参照组PDW(12.46±1.69)fl、PLT(198.75±31.46)×109/L、PCT(0.46±0.04)%、MPV(10.04±1.35)fl以及PT(11.41±2.59)s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P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肝硬化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胃镜下予以喷洒凝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值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2例,研究组43例。其中对照组的治疗采用常规止血,研究组的治疗采用在胃镜下喷洒凝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4%)远优于对照组(73.80%)(p

  • 标签: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奥曲肽联合凝血冻干粉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收治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80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治疗,观察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 凝血冻干粉治疗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 总有效率为 90.00% ( 36/40 ),高于对照组 72.50% ( 29/40 ) ( P < 0.05 ); 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A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并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室分娩的无产后并发症健康产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孕晚期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Fbg和AT检测,然后对比两组产妇的D-D、Fbg和AT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D-二聚体 D-D 纤维蛋白原 Fbg 抗凝血酶 A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来检测50例健康非妊娠的妇女(设为对照组)和50例足月妊娠妇女(设为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Fib、INR、APTT),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INR、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足月妊娠 妇女 凝血功能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随机抽选出80例,对其展开大量输血记录分析80例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d、3d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第一天,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在输血后3d凝血功能指标逐渐趋于正常范围:P<0.05。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1d血细胞计数下降,输血3d后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差异性比较: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大量输血后24h之内会导致其凝血指标发生改变,因此在对其进行大量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价值。方法:把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20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分析临床检验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高,抗血凝-Ⅲ、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指标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0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时间( TT)。 并与 100例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发现化疗后 PT和 APT与化疗前相比有所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 0.116和 0.163;化疗后,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化疗前,化疗后 P<0.05逐渐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乳腺癌联合化疗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药物治疗 凝血功能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探究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在输血后 1d和 5d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 5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90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并根据 24h内输血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大量输血,对照组患者仅少量输血。观察组包含大量输血患者 51例,对照组少量输血 39例。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不同时间凝血四项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水平。 结果:两组创伤性患者输血前,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输血1d后,较之输血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输血 5d后,较之输血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较之输血后 1d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探究表明,急性创伤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短期内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大量输血患者短期内的凝血状态进行监测,降低各种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稳定提升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方案实施的成功率。大量输血作为一种抢救性被动性支持治疗手段,存在多方面风险,但又必须实施,短期内的凝血功能障碍在有效的监控处置下,对病人的救治是有积极的支持意义,因此需要临床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创伤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夹板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CA-620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 VⅢ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 VⅢ因子含量( IU/400ml全血),平均为 86.2 IU±4.1IU/400ml全血和 103.8IU±7.0IU/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 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 VⅢ因子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 VⅢ因子含量( IU/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mg/400ml全血)平均为 181mg±5.0mg/400ml全血和 186.5mg±5.3mg/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 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含量( mg/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虹吸法 夹板法 质量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对围产期孕妇羊水栓塞模型凝血状态评估。方法 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76名围产期孕妇分别使用羊水25ul、50ul对32例、44例进行激发,然后血栓弹力试验,将激发前后标本丶输血及肝素治疗的各项指标做比较。结果: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D、Fbg、MPV水平及不良妊娠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凝血功能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透析治疗,无痉挛、抽搐症状出现,透析结束后凝血时间增加(P

  • 标签: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液透析 科学操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皮肤美容中使用果酸肤术,分析这种方法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对于40例病例,病例全部存在痤疮疾病,随机进行等分,20例患者为一组,收治开始时间为2021年6月,收治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运用果酸肤术,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存在的效果。   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皮肤美容中使用果酸肤术,有利于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美容 果酸活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和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效果观察及门球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影响情况。方法 研究共计选择分析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之间于我院采取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50例患者资料,将所有研究患者随机性分成了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手段,对比两组中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护理总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院内转运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中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对其实施急诊护理路径方式显著提升患者急诊效果,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以及门球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门球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 简介:摘要:结合护理临床经验综述了护士时间管理策略及其意义,探讨国内外护士时间管理的研究现状。认为临床护士需做好时间管理,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等,增强驾驭时间的能力,保障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并且高效率地展开。希望护理管理者和研究者能够制定出时间管理的统一方法和标准,应用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和合适的评价工具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计划和利用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时间管理 策略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