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中述情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性。方法4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病例组(PTSD组),52例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的人群为非PTSD组,50例我院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临床科室,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对比述情障碍发生率。结果PTSD组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61.22%,非PTSD组发生率为21.15%,正常组发生率为8%,即PTSD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TSD组及正常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以及正常人群。(2)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述情障碍相互关联,述情障碍可能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 标签: PTSD 述情障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病情凶险,是脑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1。我院1981-1986年内科住院4141例,其中脑卒中497例,导致意识障碍168例。本文报告497例脑血管病中168例出现意识障碍。其中,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最多,为90.8%(69/76例)。168例意识障碍中,意识恍惚、嗜睡占17.9%,昏睡占34.5%,昏迷占47.1%。意识障碍与预后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8例中,昏迷32例,死亡23例(26.14%),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死亡36例(45%)。故意识障碍除可做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患者开展口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式,治疗时间为1~18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病态人格一经形成不易矫正,短期内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需经长期治疗甚至终身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才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病态人格的形成十分关键。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癫痫的发作类型、部位、时间及抗癫痫药的使用,严重影响着癫痫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此同时,癫痫患者的睡眠问题也能诱发癫痫发作,两者相互影响、紧密相关。

  • 标签: 癫痫 睡眠障碍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文从双相情感障碍定义、发病率及其诊断、疾病负担和治疗等多方面,综合相关论文讨论了双向情感障碍,采取认知行为治疗、人际社会节律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治疗方法。结果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病率及死亡率。结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探索双相情感障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人际社会节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儿的情绪障碍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患儿120例通过交谈,沟通及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法进行情系障碍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20例患儿中有36%出现恐惧状态;50%出现过焦虑状态;20%出现敌意和愤怒状态;7%出现自怜状态。结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求和心理支持,能有效消除住院患儿的情绪障碍

  • 标签: 住院患儿 情绪障碍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对其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资料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家庭关怀度、病程、ADL程度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性别、家庭关怀度、ADL程度(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女性、年龄偏小(<50岁)、ADL能力低下、家庭关怀度障碍是诱发脑卒中后焦虑的高危因素,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为一类广泛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社交障碍、兴趣单一、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点。AS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治愈的疗法,但是早期合理的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目前的治疗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可对其伴随症状辅以一些药物可有效的改善教育训练的效果。该文对目前针对ASD的教育训练及药物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教育训练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阶段收治的64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其中32例予以常规护理,记作对照组;另外3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吞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记作康复组。总结康复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死亡率高,随着狂犬疫苗的普及应用,患病率明显降低。非专科医生遇到的概率较前明显减少,对不典型案例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情况,本文介绍一例狂犬病误诊为急性应激障碍的案例,旨在提醒同行加强专科学习,减少误诊误治。

  • 标签: 狂犬病 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84例(70%),有效24例(20%),无效1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我科对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及饮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负性情感,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为严重,是卒中发作后躯体功能障碍的负性情感反应,对患者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状态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已经有诸多研究学者意识到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及时实施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本文特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情感障碍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来我科治疗脑卒中的患者60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BMI、性别、学历、卒中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验证这些指标是否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BMI、性别、卒中次数,等均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且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和学历因为P值大于0.05,因此没有纳入本次多元线性回归。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BMI、性别、卒中次数,为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应尽量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偏头痛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将同期78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睡眠质量检测,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结果对比观察组偏头痛患者与正常组睡眠情况,观察组头痛患者失眠情况发生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两组对比失眠发生率差异(P>0.05);失眠障碍组患者发病时重度头痛比例较高,可疑失眠组患者、无失眠障碍组患者其发病时重度头痛比例较轻,(P<0.05);两组人员无睡眠障碍情况差异显著(P<0.05)。且偏头痛与患者睡眠质量存在必然关系。结论患者偏头痛程度与其睡眠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改善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可减轻患者偏头痛程度。

  • 标签: 睡眠障碍 疼痛程度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5%),大脑皮质下卒中后睡眠的发生率(38.9%)明显高于软皮层卒中者23.1%和小脑卒中者11.1%的发生率。结论发生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对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解,对脑卒中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估十分有利,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出版产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云出版、互联网“+”等概念涌现在出版行业,这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发展如今面临着由传统出版向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期刊编辑在这种转型的压力之下,使其在工作当中都抱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因素会严重的影响编辑对稿件的正确评价,影响编辑的创新。阻挡期刊编辑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定性思维、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及优越自大等。因此,克服期刊编辑创新心理障碍对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期刊编辑 创新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BP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喹硫平片,对照组35例给予奥氮平片;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eck-Rafaelsen狂躁量表评分(BRMS)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P<0.05)。(2)观察组副反应量表评分(TESS)为(1.92±0.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7±1.54)分(P<0.05)。结论应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儿童躯体化障碍发病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8~15岁的儿童1562例,根据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年龄<10岁为一组,年龄10~13岁为一组,年龄>13岁为一组,将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三组患儿数据对比,患儿随年龄的逐渐增加,儿童躯体化障碍的发病几率便会增加,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逐渐增加,单纯性躯体化障碍发病几率提高极为显著,三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躯体化障碍的发病几率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对患儿的教育程度同样影响着儿童躯体化障碍发病几率。

  • 标签: 儿童躯体化障碍 发病情况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