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在购买空气净化器时都倾向于选择外国品牌,认为其质量更好,还有人甚至会专门出国购买净化器。然而,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提示,国外购买的空气净化器大多存在针对的环境不同、价格高、滤芯没法在国内更换等问题。

  • 标签: 空气净化器 国外 室内环境 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 环保产品
  • 简介: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从而无法获得或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是男子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早期在西方被称为“性无能”(impotence),我国称为“阳痿”。但是这二个名词医生和患者都不太愿意接受,而ED则更确切地定义了性功能障碍的本质,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应用ED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男性 “阳痿” ED 性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中述情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性。方法4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病例组(PTSD组),52例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的人群为非PTSD组,50例我院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临床科室,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对比述情障碍发生率。结果PTSD组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61.22%,非PTSD组发生率为21.15%,正常组发生率为8%,即PTSD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TSD组及正常组述情障碍的发生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中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以及正常人群。(2)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述情障碍相互关联,述情障碍可能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 标签: PTSD 述情障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起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吞咽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临床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吞咽障碍治疗仪 脑卒中
  • 简介:本文对唐启盛教授在治疗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唐教授认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应当遵循"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围绕季节、干预时机、地域、体质、证候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将抑郁障碍分为八类证候,配合西医抗抑郁治疗进行干预;焦虑障碍从五藏神理论出发,遵循安精神、定魂魄、辨脏腑、辨虚实、化六郁的治疗思路,分为七类证候进行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唐启盛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病情凶险,是脑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1。我院1981-1986年内科住院4141例,其中脑卒中497例,导致意识障碍168例。本文报告497例脑血管病中168例出现意识障碍。其中,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最多,为90.8%(69/76例)。168例意识障碍中,意识恍惚、嗜睡占17.9%,昏睡占34.5%,昏迷占47.1%。意识障碍与预后关系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8例中,昏迷32例,死亡23例(26.14%),出血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80例中,昏迷47例,死亡36例(45%)。故意识障碍除可做为病情判断外,也是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对其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1例患者入睡安稳,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佳,5例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夜尿减少,精神状态较好。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当中选取62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编号,1-62号,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障碍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和DQ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96.77%和83.8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治疗前两组患儿的DQ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值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更高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瘫伴智力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分析使用帕罗西汀对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100例服用帕罗西汀,无代谢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的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结果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随用药时间的变化②性别对血脂变化的影响③疾病对血脂变化影响。结论1.服用帕罗西汀后,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用药时间而逐渐升高。2.患者性别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男性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升高更加显著。

  • 标签: 帕罗西汀 血脂 临床纵向观察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语言训练联合头针和单纯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孤独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障碍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升其语言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弧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障碍 头针 语言训练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因严重创伤性因素形成的非正常精神反应,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与延迟性的心理障碍。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类病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因此,本文将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做简要的阐述,并分析其对病患的影响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应对方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患者开展口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式,治疗时间为1~18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病态人格一经形成不易矫正,短期内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需经长期治疗甚至终身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才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病态人格的形成十分关键。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43岁的张先生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星期二早上,他像平常一样送女儿去上学,当时并未感觉有任何异常,但在返家的路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向妻子打电话求助。在咨询医生朋友后迅速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考虑他存在急性起病的认知障碍,建议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一侧丘脑前部的小灶急性梗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血脂、血压高,颈部动脉有硬化和斑块,经过积极的治疗,20余天后基本恢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检查 中层管理人员 急性梗死 神经内科 颈部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的发作类型、部位、时间及抗癫痫药的使用,严重影响着癫痫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此同时,癫痫患者的睡眠问题也能诱发癫痫发作,两者相互影响、紧密相关。

  • 标签: 癫痫 睡眠障碍 进展
  • 简介:从性别的角度讲,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因而,女性对于睡眠的感觉敏感度不同于男性。研究女性不同时期的睡眠障碍,对于促进女性睡眠健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文从双相情感障碍定义、发病率及其诊断、疾病负担和治疗等多方面,综合相关论文讨论了双向情感障碍,采取认知行为治疗、人际社会节律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治疗方法。结果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病率及死亡率。结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探索双相情感障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人际社会节律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35-45岁之间女性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睡眠障碍越重,症状越多。疲劳、头晕、头疼、烦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者伴有月经失调者达48.3%,二者相关较高。结论:睡眠障碍伴随症状,与睡眠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不过症状复杂、治疗效困难,甚至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很多相关学者根据双相障碍的特征和本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双相障碍的治疗风险性也同样很高。本文从双相障碍的概念、诊断以及神经生物学的前景展开分析,以便于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双相障碍 临床特点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