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6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60例临床分析

赵臻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医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5%),大脑皮质下卒中后睡眠的发生率(38.9%)明显高于软皮层卒中者23.1%和小脑卒中者11.1%的发生率。结论:发生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对病人的睡眠状况进行了解,对脑卒中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估十分有利,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77-02

在临床上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同时还会使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加重,而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和高血压较为常见,甚至会再一次引发脑出血或脑梗死。失眠、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过度睡眠、异相睡眠等是睡眠障碍临床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大多数患者都伴有精神症状。本文对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住院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以及发病部位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均通过头颅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都为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者,在此之前没有抑郁、睡眠障碍等病史,智力和语言均无障碍。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38~83岁,平均年龄为65.3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36例,其中脑出血组中大脑皮质下卒中、大脑皮质卒中、小脑卒中、脑干卒中分别为6例、9例、5例、4例;脑梗死组中大脑皮质下卒中、大脑皮质卒中、小脑卒中、脑干卒中分别为7例、9例、4例、2例。左、右大脑半球卒中分别为31例、22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临床睡眠障碍学》为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对患者的过度睡眠做诊断,根据病人本人或家属的描述,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2小时,入睡时间小于5分钟,对所有的失眠患者都做阿森斯失眠量表检查,诊断标准为总分>6分。

1.3方法

60例病人睡前全部服用1~2mg舒乐安定片,每天1次,如有抑郁患者,要加服20mg氟西汀胶囊,每日一次,2周后评定疗效[1]。在治疗前的第3周和治疗后的第3周监测患者的睡眠,为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变化的分析提供提供参考,对疗效进行评定。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著效果:夜间睡眠>6h,白天睡眠<2h;好转:夜间睡眠在4~6h,白天睡眠<6h;无效:夜间睡眠<4h,白天睡眠>8h。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为t,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检验采用χ2,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卒中急性睡眠障碍发生率

在6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有15例,其发生率为25%,男性和女生的发生率分别为15.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和性别的关系

2.3治疗效果

脑卒中先要给予标准化治疗,对于合并睡眠障碍应该用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以此对睡眠进行调整,并结合心理治疗[2]。用药2周后,患者的睡眠时间平均增加了40分钟。

3.讨论

发生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睡眠规律发生紊乱,发生率为15.58%。现阶段还不清楚其发生机制,有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①第3脑室侧壁或下丘脑受到脑卒中的损害,致使患者产生长时间的昏睡状态;②脑卒中后直接对觉醒系统和睡眠造成损害,当前认为该系统具有范围较广的解剖部位,如缝际核、蓝斑、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额底部等。作为人昼夜节律的起搏器,之所以脑卒中病人会出现睡眠异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丘脑中交叉上核的变性;③受多巴胺代谢障碍的影响,与胆碱能系统受损、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减少有关[3]。因脑卒中后脑组织处于缺血和水肿的状态,很有可能致使对睡眠起着调节作用的5-羟色胺和胆碱能等神经元等功能失调,从而使睡眠受到抑制、延长或阻断的现象发生,出现睡眠障碍;④和睡眠觉醒有关的神经递质的代谢与合成以及信息传递障碍有可能受脑卒中间接或直接的影响;⑤心因性因素。

本组资料显示: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有15例(25%),由此可以看出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大脑皮下卒中者的发生率高于软皮层卒中者和小脑卒中者,这和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合。治疗急性睡眠障碍,主要靠患者的自我调节,对于睡眠障碍较为轻微的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病情得到改善[4]。本研究显示舒乐安定片和氟西汀胶囊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即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由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和生化作用,从而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产生了影响,使其恢复缓慢,因此,应对及早对其进行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在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对抑郁症和睡眠障碍进行治疗,以便于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素平,高荣花.急性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36例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02:55-56.

[2]范变玲,王建良,张向荣,李素梅.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81-82.

[3]吕长武.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8:1176-1177.

[4]文华.急性脑卒中95例合并睡眠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