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辩证治疗产后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产后乳病住院患者200例,给予辩证治疗,比较各型的疗效。结果200例产后乳患者,其中痊愈108例,占54%;显效62例,占31%;有效24例,占12%;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为97.00%。不同分型的乳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乳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增加了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产后缺乳,辩证治疗,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热毒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乳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乳患者132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护理干预)各66例,对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开始泌乳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就2周内成功喂养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87.88%vs56.06%;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vs71.21%;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乳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产后缺乳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D缺乏手足搐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儿科2013年至2014年诊治的维生D缺乏性手足搐搦5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病多发于人工喂养儿(<6月多见),冬春季多发,感染可诱发。搐搦发作有三种类型,及早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D对预防本病尤为重要。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手足搐搦
  • 简介:摘要产后乳是产后妇女常见疾病,中医治疗产后乳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疗效明确,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加深对产后乳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目前产后乳的诊疗状况及存在问题,充分发掘中医药的重大作用,以期寻找更优化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产后缺乳 中医疗法 针灸 推拿 中药
  • 简介:摘要分析医院药房药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及建议,保障临床患者用药。

  • 标签: 药房 缺药 原因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D缺乏性手足抽搐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维生D缺乏性手足抽搐患者30例,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及护理,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对维生D缺乏性手足抽搐患儿采取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天麻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出90例卒中后患抑郁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天麻注射液进行静滴,与此同时每日联合舍曲林片进行饭后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塞乐片进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开始降低,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0d抑郁评分开始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间对比,观察组在7d、10d、14d的抑郁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天麻注射液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显著快速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具有疗程短效果佳的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注射液 脑卒中后抑郁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及天麻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采用天麻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应用次数及疗程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100%)和对照组(86.21%)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两组血流变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注射液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天麻素 阿魏酸钠 眩晕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及安全管理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分析收集分析635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的护理资料,分析发生不良反映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检查指导,并对提出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63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中,发生常见副反应中,恶心、呕吐、头昏58例,占(9.13%);瘙痒、皮疹15例,占(236%),胸闷、气短3例,占(0.47%),所有患者经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均顺利完成了检查,未发生无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完善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检查时的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并做好有效的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对提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并发症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关于产后乳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有许多,现代中医主要是从气血虚弱及肝气郁滞两方面论述,古代医家还从肾气不足、精血亏虚;肺气虚弱、宣降失司;痰气闭阻、乳络不通几个方面对产后乳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现代医学则认为产后乳与内分泌、情绪、饮食、药物、环境因素、母亲因素(年龄、疾病、遗传、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收集,从中西医的不同角度认识产后乳的病因病机。

  • 标签: 产后缺乳 中西医 病因病机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与血浆内皮-1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ET-1的水平,并检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腹水程度和门静脉宽度。结果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腹水患者组与中等至大量腹水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轻度、中度食道静脉曲张与重度患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宽度≥1.4cm组与≤1.0cm组和1.0-1.4cm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内皮-1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的维持有关。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内皮素-1 门脉高压症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1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6月所接收的300例产后乳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150例。单一组仅采取催乳汤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治疗前后的乳汁分泌量。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144例(96.00%)显著高于单一组98例(65.33%),两组治疗前的乳汁分泌量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汁分泌量(637.85±131.32)ml显著高于单一组(411.52±120.01)ml,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产后乳患者采取催乳汤+穴位按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泌乳量。

  • 标签: 催乳汤 穴位按摩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甲状腺钠片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就诊的80例妊娠期甲减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参照组通过传统疗法,研究组给予左甲状腺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妊娠结局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胎儿畸形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死胎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甲减患者通过左甲状腺钠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甲状腺功能,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左甲状腺素钠片 妊娠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联合前列腺El(PGEl)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单纯溶栓组和联合PGEl组,每组各62例。单纯溶栓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联合PGEl组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_L加用PGEl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相比于单纯溶栓组,联用PGEl组治疗后PAsP、cTNI、BNP等指标均要优异;联用PGEl组临床有效率(80.6%)显著高于单纯溶栓组的(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联合应用PGEl治疗APTE,可以更好地降低肺动脉压力从而保护心肌,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溶栓法 前列腺素E1 肺动脉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先天性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2例先天性牙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牙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参照组(31例)选择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31例)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先天性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先天性牙患者治疗总体疗效(74.19%)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参照组先天性牙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研究组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于先天性牙患者选择正畸+口腔修复疗法展开疾病治疗,能够获得确切疗效,并且对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显著促进,从而对于先天性牙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的提升奠定基础。

  • 标签: 正畸 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在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研究组(42例),对照组使用甲硫咪唑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左甲状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甲状腺体积(7.15±3.22cm3)、TSH水平(2.66±1.78mIU/L)、不良反应发生率(2.38%)及治疗有效率(92.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硫咪唑联合左甲状腺较单药使用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低,在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硫咪唑 左甲状腺素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先天性牙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先天性牙患者92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6%,观察组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都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牙的患者,采取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和咀嚼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先天性缺牙 口腔修复 语言功能 咀嚼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瘤和IAS中的价值评价,通过分析低血糖发生时血清免疫原性胰岛水平的差异,找到合理的诊断切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以“胰岛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瘤”、“胰岛细胞瘤”为关键词,筛选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3.9mmol/L,同时测定了胰岛、C肽水平,且明确诊断的病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瘤和IAS中的价值,切点的选择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值。结果分析空腹及之后各时段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结论利用血清胰岛、C肽、胰岛释放指数和胰岛C肽比值在检测中的差异表达,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中对胰岛瘤和IAS两者的区别和临床诊断水平,有效减少临床误诊率。

  • 标签: 血清胰岛素 C肽 胰岛素释放指数 胰岛素C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羧基脲与干扰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羧基脲联合干扰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马利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28/49)高于对照组70.00%(21/4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观察组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0%,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采用羧基脲与干扰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羧基脲 干扰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生成和输血阈值对预后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在常规基础上,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在入院后第3d、6d、9d、12d皮下注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评估血清NGB含量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等评分,并对比输血阈值,观察并发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ACHEⅡ分值在入院时、入院第4d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d、10d、15d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NGB含量无差异(P>0.05),入院第4d、入院第7d、第10d、第14d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对照组4例,死因分别为并发肾衰竭、脑疝晚期、肺部感染、脑干功能衰竭。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取红细胞生成应用,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减少输血率,防范并发发生,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输血阈值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